一早就想到泉州,也想去潮汕看英歌舞,正好看到泉州到潮汕有直达的火车,干脆两个地方一起去了。因正好是春节假期末尾出行,回程的机票是早早就买好了,去程的赶上春运回程高峰,没抢到高铁票,临了也候补不上,只得高价买了机票,这次真扎实感受了一把春运的一票难求。
“泉州应该是很多网友心目中“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被李现带火的洛伽寺,被赵丽颖带火的簪花,都让大家对泉州这个城市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名字,泉州算是一个和我挺有缘的城市。去泉州之前,对它了解不多,反倒是回来记录旅行经过的时候,查阅了一些资料,让我知道了很多关于泉州的知识。泉州,别名温陵、刺桐、鲤城,离福州、厦门都特别近,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历史悠久,曾是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如今以多元文化、宗教融合和独特建筑闻名于世。对于我,除了曾去过泉州的朋友的推荐,“半城烟火半城仙”这个对泉州的诠释有点吸引我去了解它,看看它。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摩尼教等世界多种宗教曾在泉州广泛传播,因此在泉州各处,各种宗教建筑和遗址随处可见,泉州是一座十分包容的城市,各种宗教文化兼容并蓄,展现着东西方文明的对话和不同信仰的互相尊重与理解。
泉州鲜有收费景点,让人惊讶也窝心。泉州古城内不适合自驾,因为很堵,公共交通一是小白车,运行范围几乎涵盖全部古城,各大景点均可上下,电瓶车招手即停,目的地和车辆顺路可以搭乘,刷码一次2元,也可以在“小白约租”APP上约车,师傅顺路去接。还有小黄车,是泉州公共自行车,一小时内免费,在古城有蛮多的站点。
泉州地图和大致景点位置
由于票的原因,临出发前一天才调整的行程,一早搭飞机到晋江机场,落地后马上拿到租赁的车辆,第一天的行程是石狮市,晋江和石狮都是泉州的县级市。从机场到梧林传统村落,然后到石狮的海岸线景点。
第一站是梧林传统村落,梧林传统村落成于明洪武年间,兴盛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典型的闽南传统村落。清末,梧林开始有人旅居海外,后来海外华侨回乡陆续建起一座座闽南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建筑。梧林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为58幢闽南官式古大厝、10幢番仔楼、11幢洋楼与多幢现代民宅等136幢各式古建筑,主要景点有朝东楼、五层厝、德鑨楼、顺意楼、侨批馆、修养楼等。
为节省体力,在停车场乘坐电瓶车到聚宝池,一个来回9元,走路大概10分钟吧。梧林传统村落不收费,建筑环境特别适合拍摄簪花、小娘惹等艺术照。整个村落不是很大,一两个小时足够把村子走一遍。
照片上就有一只滴水兽
到泉州一定要看传统建筑,红砖厝是闽南传统民居的代表,不仅色彩艳丽,造型和装饰也极具特色, “燕尾脊”“滴水兽”都很有意思。滴水兽是近代闽南番仔楼建筑上独有的一种排水构件,造型多样、色彩活泼,多出现于檐边厝角,兼具实用与装饰意义,是闽南地区中西文化交融历史遗产的典型代表。 诸多以滴水兽形象的文创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梧林传统村落可以感受到泉州文旅文创做的蛮好的,有各种可爱的滴水兽文创,老姐就特别爱小摆件“向阳狮”,龇牙咧嘴的小狮子。
洛伽寺是一座“新寺”,竣工于2001年,位于黄金海岸左侧的一座小岛上,涨潮时,寺庙仿佛漂浮在海面上,因此被称为“海上佛国”。当地的司机师傅说洛伽寺以前都没啥人去的,自从李现以洛伽寺为背景拍了几张很出圈的照片后,就变得特别火爆。
我们想着是初八了,都上班了,人应该不会很多吧。结果一到黄金海岸处就傻眼了,路边都停满了车,到了洛伽寺的停车场更是夸张,挤着挤着才进去。看洛伽寺游客太多,就没得逗留的兴趣了,随便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
沿着海岸线往北,车辆越来越少,看到路边有啥好看的,就停下来看看,沿海公路也蛮人性化的,路边设置了很多停车点,不过要小心那种“圈起来”的私人停车场,一进去就要收费,不管停多久。而且冬天的泉州海岸边的风太夸张了,不戴帽子保管你吹到头疼,实在没法逗留太久。所以我们也没有去刻意寻找网红景点“小威海”“小镰仓”,自己租了车开,就随心所欲,走到哪算哪,甚至觉得处处是风景。
灯塔公园附近
祥芝码头
石湖码头,位于福建省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因唐代航海家林銮而得名,也被称为“林銮渡”。这个古渡头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更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该码头现存引堤为宋代修建,全长70米,宽2.2米,高2.41米,为长石纵横筑砌而成,上横石板,现保存完好,是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历史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资料。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曾停靠在这里。解放后在渡口的淤泥中,还发现了郑和船队遗留下的铁锚,重达758.3公斤,现在由海交馆收藏。
十里长堤,可以看到泉州湾跨海大桥
结束十里长堤的行程才下午3点左右,时间还很充足,想着网上说晋江有非常多的服装品牌,比如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七匹狼等等,还特意花时间到五里店的安踏工厂店附近去转悠了下,觉得款式比较陈旧,而且性价比不高,纯属看个热闹。还完车后,就打车前往泉州古城。
泉州古城,街道两边基本一半是簪花店,一半是姜母鸭,说法虽有些夸张,但泉州的簪花店和姜母鸭店确实不少,晚餐就选在天后宫旁,找了一家很著名的“张林姜母鸭”,排队了40分钟才吃到,桌子凳子还靠眼疾手快才能“抢”到,鸭子味道不错,略微剪大块了一点,姜的味道更好,剩下的老板还帮忙打包了。
吃完饭简单看了下天后宫和关岳庙外的夜景,就回酒店休息了。
加载更多
在泉州的两天就是随性游,并没有刻意的去找什么景点,走到哪算哪,主打一个随心所欲。
在天后宫前看到有小蛇造型,搜索了一下,泉州蛇年推出了吉祥物,7只蛇分别设在7个不同的地点,比如天后宫、文庙、威远楼等处,名字凑成了“海丝泉州欢迎鲤(你)”,而且造型设计得还比较好看,正好要去好几个点,就略微带点目的把这几只吉祥物凑齐了。
左侧从上到下名字分别为州州、鲤鲤、泉泉、丝丝,右侧从上到下分别是欢欢、海海、迎迎。
泉州天后宫泉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直至今天,人们对妈祖的信仰却丝毫未减,泉州天后宫的香火仍长盛不衰,它见证了泉州海上贸易的繁荣,也承载了当地人对海神妈祖的敬仰和信仰。我进入主殿看了下,金碧辉煌的宫殿好像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类型的,让人惊叹。
泉州的城市共享自行车非常方便,虽然站点固定,但总是能帮我们在拥挤的古城穿越人群和车流,少废了很多腿。而且比一般的共享单车更好的地方在于免费1小时,也可以临时锁车,很方便。骑着单车游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泉州府文庙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
泉州西街原本以为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搜一下才得知,泉州西街于唐开元年间形成,于唐天祐二年(905年)延伸,于民国12年(1923年)改建马路,泉州西街东起钟楼,西至城西路,全长1700米。泉州西街沿线有开元寺、东西塔、钟楼等。
钟楼始建于1934年,高13.8米,是泉州标志性建筑。
西街道路
这个网红打卡点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就在离钟楼不远的中山北路上可以看到。
威远楼
中午就在钟楼附近找了个老字号,尝了点当地小吃,肉粽、线面等等,味道倒是意外的不错。
尝了 一直很好奇的土笋冻,放了很多醋和蒜泥,味道还可以。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朝,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最有名的对联,莫过于那副挂在山门两侧的对联,由南宋的朱熹题词,近代弘一法师手书:“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副对联,上联说的是泉州梵音缭绕,佛法昌盛;下联则是指泉州人文鼎盛,人才辈出。开元寺最著名的建筑是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东、西双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
两塔为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塔座均作须弥座形,塔每层开四门设四龛、门龛位置逐层互换。石塔每层的柱子为三段式接柱,科学设计让开元寺双塔历经多年依然屹立不倒。东塔自下而上的浮雕依次是金刚神将、罗汉、高僧、菩萨、佛尊,代表东方娑婆世界皈依佛教修行得道的五乘境界: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西塔代表西方极乐世界,五层八面每一方交互嵌刻菩萨、圣僧、神将、信士,塔下还有8个托塔力士,西塔四层有个猴者浮雕,它在塔上的时间比吴承恩的《西游记》还早上300多年,有学者认为它是古印度的哈奴曼,可能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有网友说,泉州古城,街道两边基本一半是簪花店,一半是姜母鸭,说法虽夸张,但证明泉州的两种类型的店铺确实很多。从开元寺出来后,想着来都来了,怎么也要试一试簪花,就准备就近在西街找一家簪花店,奈何西街店铺生意都比较火爆,店里面人很多,对于时间不够充裕的我们来说,不是很合适,道路上到处都是挤哄哄的,只得先离开西街,到了天后宫附近,随便找了一家簪花店,出片效果一般吧,但至少也是一种体验。
虽然在泉州的旅行可以说是匆匆,不能深刻理解泉州的内在美和细节美,但不妨碍我们去欣赏和喜欢它。
傍晚从泉州到潮汕的动车,约2个多小时,实际到达的是汕头站,预定了小公园附近的酒店。因为到潮汕地区最想感受的是潮汕年味,比如巡游、英歌舞等等。正好刷到了红书上说汕头有个街道初十有游神表演,然后就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就去看罗。在去潮汕前,一直以为潮汕是个城市,原来潮汕是指一个地区,一般指汕头、揭阳、潮州几个城市。
游神,在潮汕地区又称“营老爷”。就是选取吉日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组织一支具有潮汕地方特色的游行队伍,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游行。我们在汕头的当天就是搜索哪里有游神队伍、哪里有英歌舞,就往哪里赶。第一场是在濠江区马窖街道,游神队伍组成多种多样,有英歌舞、抬神像、擎标旗等,现场看真是很震惊的。在看巡游的时候,想到了一个词“传承”,很让人感动,队伍中年轻人小朋友特别多,潮汕这边的文化传承工作做的真的很好。
擎标旗的人,一般都是选当地长相清秀好看的俊男美女们,身着盛装,扛着绣有吉祥图案和祝福语的绣旗,旗上的潮绣图案精美绝伦,寓意深远,如都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加载更多
礐石风景名胜区,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礐石海南岸,与汕头老市区隔海相望,在韩江、榕江、练江等三江汇合出海处。去礐石山塔山景区确实是个临时的决定,但是这趟行程确实很值得,礐石山的顶峰是俯瞰汕头的最佳地点,天站在山顶的凉亭里,可以看到整个汕头内海湾,令人心旷神怡。本来准备搭乘索道上山的,结果发现排队的人很多,问了工作人员,说是要排差不多一个小时的队,建议先爬上去,一般20来分钟就可以爬到顶,然后再搭索道下来就不用排队了。听取了大哥的建议,很顺利的爬到了顶峰,整个过程走走停停,非常舒服。
虽然恐高,但是坐这种敞的索道下来真的很舒服
下山后走到门口,非常幸运又碰到送我们到景区的电动车大叔了,仍旧把我们送到渡口。坐渡轮到对岸后,就返回酒店了。
傍晚从汕头往潮州走,当天我们在平台预约了一个顺风车,从汕头市区到潮州古城,费用才60多,而且和司机聊了聊,才知道这条线路是常规线路,很多司机在跑,所以预约车辆挺方便的。
一个多小时后顺利到了潮州古城,住宿定在古城的民宿,潮州古城不大,道路非常拥堵,尤其是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期,提前让师傅把我们放在路口,准备骑共享电动车到民宿,结果刚骑上车子就报警了,这才知道古城内是骑行禁区,古城外才可以骑电动车,气人的是骑车的地方居然不可以还车,还得加钱才能还车,估计都是像我们一样没有做好攻略的朋友强行还车的,甚至加钱也不能强行还车,还得找到停车点。
在民宿放下行李,就近找了一家小吃店解决晚餐,味道还不错。路过开元寺,夜晚的开元寺很美。
吃过饭就在潮州古城的巷子和韩江边随意走了走
因为住的地方离开元寺很近,所以第一站就是去开元寺看看。一直有个疑问,全国各地为什么有那么多开元寺?搜索了一下,“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代表着唐朝的鼎盛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元盛世”,这个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象征,也是佛得最为迅速的时期。唐玄宗以自己的年号“开元”为这些寺院命名,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佛教的昌盛。
潮州开元寺前身为“荔峰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素有“粤东第一古刹”之誉
菩提树
屋顶的嵌瓷,精心地装饰着“双龙朝宝”与“祥云卷草”等祥瑞图案。包括汕头天后宫、关帝庙、观音庙都有很多精美的嵌瓷。本来计划去青龙古庙看的,但是很遗憾没有充足的时间,就没有欣赏到。嵌瓷以绘画、雕塑为基础,用专门烧制的彩釉瓷片粘嵌出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等艺术造型,对庙宇和建筑物的屋顶、墙壁等部分进行装饰
天王殿
己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是潮州望族黄氏的私家祠堂,以其精妙绝伦、风格迥异的潮州木雕装饰闻名于世,梁枋两端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栩栩如生,木雕的题材多样,运用多种雕刻手法,在外形色彩上,则充分运用了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三大类表现手法,整座建筑物因此显得轻重有别、层次分明,被誉为“潮州木雕一绝”。
因广济桥上午10:00才开园,所以我们一早就优哉游哉在潮州古城街道转转,看看潮州古城景色。
潮州府镇海楼,栏杆以108只木雕猴子作为装饰,所以潮州有很多府候为元素的文创及装饰。
镇海楼的兰花展
等差不多十点到广济桥的时候,发现排起了大长队,人特别多,足足排队了40分钟才上桥。
潮州广济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始建于南宋(1171年);于光宗开禧二年(1206年)形成了梁桥与浮桥并存的基础结构;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行了修缮 ;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