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将 平遥 古城列入五一旅行清单,选择这里的理由很实际:一是消费不高,美食也蛮多的;二是被它们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踏上这片土地,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感受着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但最终促成 平遥 古城五一之旅的,是偶然刷到的一个 平遥 古城视频,看着巍峨的城墙、古朴的街巷、精美的古院落。青砖叠韵,黛瓦衔烟,客人们品味小吃、拍照打卡……石板路上脚步声与檐角风铃相和,勾勒出一幅流动的古城烟火图。再一次萌生出五一去 平遥 古城的想法,于是一放假就迫不及待的登上了去 平遥 的高铁。
每一次旅行的选择,都交织着理性考量与心血来潮,而这或许正是探索世界的乐趣所在。
平遥 古城的修 建始 于西周宣王时期,自那时起,它便踏上了历史长河中的前行之旅。
平遥 古城的建筑布局整齐划一,严谨地遵循着传统的礼仪规制,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韵味。城墙高大而坚固,城门、角楼等防御设施齐全,尽管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仍旧坚固如初,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墙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痕迹。
城内街道、铺面、庙宇等建筑依旧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古风古韵扑面而来。四合院住宅体现了传统的居住理念,房屋布局合理,装饰精致细腻,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技术精湛,每个细节都透露出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假日期间的 平遥 古城更是拥有浓厚的烟火气息,给人非常震撼的美感。
街边老字号店铺林立,香气四溢的各类小吃引得食客大快朵颐,游客们穿梭在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建遗存中,如同翻开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沉浸式探寻古城的辉煌过往。
暮色漫过古城的飞檐斗拱,清风拂过,吹落了一天的燥热,街头巷尾,人声如潮水溯过青石板,身着古装的演员尽兴演出,摆动的髯口、轻摇的团扇,引得市民游客团团围拢、拍手叫好。
当最后一缕霞光沉入城墙砖缝,古城的“夜经济”便在这烟火与灯影的褶皱里,舒展出一幅活色生香的市井长卷,大街小巷老陈醋的酸香与 平遥 牛肉的醇厚在空气中交织,小吃摊前,焦香的拇指包、锅贴,淋着辣椒蒜汁的碗托、喧腾的刀削面无不吸引着游客的味蕾。
古风今仍在,繁华犹可追。从历史建筑到活态文化,从传统市集到潮流消费,古城的夜晚不仅是城市活力的延伸,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生动对话。
行程规划:
Day1: 平遥 古城站→古城墙→文庙→城隍庙→县衙→又见 平遥
Day2:西棠旅拍→日升昌→协同庆→ 中国 镖局→同兴公镖局→灯光秀
Day3:马家大院→明清街→梁先森酸奶→双林寺→镇国寺
平遥 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为防御外族侵扰,在旧城垣上重筑扩建,现存城墙为明代所筑,明、清两代均有增补修葺。城墙周长6.4公里,墙高12米,底宽8—12米,顶宽3—6米,平均宽3.5米,是 中国 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的杰出代表。
平遥 古城墙按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城墙呈方形,南城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其余三面皆直线相围,形成独特的“乌龟城”布局。城墙上有六座城门,均筑有瓮城以利防守,城墙顶用砖砌筑,内筑女墙,外筑垛口3000个,还有72座小敌楼,传说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象征。城墙外壁分段筑马面71堵,上建敌楼各一,中架木板,外设箭孔,形成了强大的防御体系。
站在 平遥 古城墙的垛口远眺,黄土高原的季风裹挟着历史的尘埃扑面而来。据传古城六座城门各有象征和喻意:南门日迎薰门为龟头,面向中都河。城外原有水井两眼,喻为龟之双目。北城门日拱极门为 龟尾 ,是全城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均径此流出;东西四座门和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日 永定 门,下两门日风仪门以及上东门曰 太和 门,外城门向南开,形似龟的三腿正常向前屈伸,唯有下东门日亲翰门,其外城门经直向东衙开,据说是古人建造城池时所龟爬走,将其后腿—二即下东门拉直并用绳子绑好拴在距城10公里的麓台塔上。
城墙不仅是一道坚固的防线,更是历史的见证。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与力量,以及 平遥 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站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全貌,红砖绿瓦,古色古香,是摄影爱好者的绝佳拍摄地点。
山西 平遥 名胜古迹众多,在短暂之际,县衙是值得一看的,只是未曾想到县衙与想象中差距甚远。原本以为县衙不过是个很小的处所,可实际并非如此。一进仪门,两侧的楹联凸现着衙门内外的区别:“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这衙门,两重府堂装点着封建权势的威严,那地牢,使人感到刑罚的阴森与残酷,而后院的景致却是风和日丽。从一个县衙,就可以看尽旧时的真相……
平遥 县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距今也有六百多年。作为 中国 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 平遥 县衙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堪称皇宫缩影。
县衙又叫衙门,可见“门”对县衙的重要性。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由此可见,要进衙门,得有经济做保障。县衙内有众多的门,大门为实,仪门为虚,宅门为实、屏门为虚,就像 中国 功夫一样虚虚实实,深不可测。
进入县衙大门,并不能直接通往大堂,而要经过设在大门与大堂之间的第二道屏障,这就是特别建造在县衙内的仪礼之门,称做仪门。
大堂是县衙的主体建筑,是知县举行一些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厅堂。在这里每天9:30、11:00、15:30都有升堂断案表演,加入搞笑因素,蛮值得一看的。
宅门——是通往内宅的咽喉之地,旁边设有“门子房”,有人想见知县首先得通过门子,人们图方便,给门子好处,行贿赂,塞红包,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走门子”的历史渊源。
二堂(明万历十九年的建筑)——是知县日常办公、个别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审理民事案件的场所。
内宅——也叫“勤慎堂”,告诉知县在这儿做官要做到勤快、谨慎。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大仙楼——是县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院落,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县衙中保存下来唯一的元代建筑。
这座始建于北魏的古老衙署,历经六百余年风雨,每一方砖瓦都镌刻着明清官场的兴衰往事。愿这座"古衙之冠"的故事,能成为探访 平遥 古城最厚重的注脚!
山西 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已在全国享有盛誉。后人尊称他们为“晋商”。晋商首创了 中国 历史上的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 中国 历史上显赫一时。
山西 平遥 的日升昌,便是 中国 票号的始祖,也是 中国 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它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 平遥 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从 清道 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曾经“执 中国 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 东南亚 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
票号“日升昌”,作为晋商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建筑风格和规模都具典型,但又有其特殊性。日升昌票号采用三进式穿堂楼院,即体现了 晋中 民居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 晋中 商铺的风格,达到了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的和协统一。
票号集中在西大街,日升昌就在此街,沿街厚木排门,檐下彩画,挂店名牌横匾,院屋第一进为柜台、账房。二进为职员住处、客房;三进是二层楼房,楼下是花厅,楼上为仓贮和伙计住处,最后进是贵宾及高级职员住处。西侧有廊道可通马车、备有马厩和马馆住处。城里还有店主雷履泰的私人住宅。
一进景点右手边的掌柜房保留着一份防假密押,“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表示1至12个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私,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表示1至30天。“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表示银两的1至10。“国宝流通”,表示万千百两。在“日升昌” 太原 票号的经营史上,还从未发生过款项被人冒领之事。这充分体现了“日升昌”票号经营者的聪明才智。
中国 钱庄(票号)博物馆——协同庆,位于 平遥 古城南大街,市楼北侧,协同庆票号旧址,也是 平遥 十大票号之一。由小到大,迅速崛起,为票号兴衰之缩影。 中国 钱庄(票号)博物馆有全国最大的钱币展厅,是研究 中国 近代金融、货币发展史的重要基地。
协同庆票号创建于清 咸丰 六年,主要从事异地汇兑及存放款业务,财东为 榆次 聂店村王家和 平遥 王智村米家,最初的资本只有3.6万两 白银 ,不足日升昌 白银 的十分之一。然而让同业诸家没有想到的是,协同庆虽为两家合资经营,却因互相信任,同舟共济,经营业务做的大,在全国各地设有33个分庄,资金周转快,获利甚多,四年一个账期,每股一般都要分红八九千两,最多时达到过1.4万两,获利之多另其他票号的财东和掌柜们很是吃惊。
协同庆票号旧址,坐西向东,前后四进院,门厅五间,兼并铺面,上带垫板楼。过厅五间。过厅之前,各院都有南北厢房,过厅之后都是后院。后院随地形特点,迎面建有坐北朝南的五间下窑上楼一座,有垂花门作为侧门,两侧各建有一座影壁,后门通向花园街。后院楼房五间,房前建有天桥,桥上立有一座卷棚式凉亭,桥下是协同庆的看点——下沉式楼宅庭院。
协同庆票号现在是 平遥 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五进院落,每个院落功能有别,如一院分揽柜房、总帐房、埠际帐房,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室,办好手续到北揽柜房取现银相当于现在的出纳室;三院分协理房、祭祀房、经理房,是管理人员办公场所,四院是员工的生活区,当时无论总号,分号,上至掌柜,下至员工都要住在票号中。五院是金库所在,有非常先进的防盗措施,其中地下窖洞(地下金库)接近于现在的银行金库。
这个地下部分的院落,即是最让游人开眼、开心的存放银子的“地下金库”。从这个院子的左右两个拐角处,都可通往地下金库。协同庆的这个地下金库实在比日昇昌那个银窑大多了:在日昇昌,游人只能探头往下看看那口银窑,游客多的时候甚至只能挤过去看两眼;而协同庆的这个地下金库,光是天井中堆放银子的窑洞房就有四间,加上下了 通道 两旁各有一间,整个建筑面积总有200多平方米。
明清一条街,位于 平遥 古城中轴线上,是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也是 平遥 古城文化遗产的精华所在。全长约400余米,街道两侧的店铺都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古朴典雅,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展现了明清时期商业街区的独特风貌。
平遥 古城的明清一条街,集中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店铺遗迹,包括票号、钱庄、当铺、药铺、肉铺、烟店、杂货铺、绸缎庄等多种商业行当。这些古店铺虽然历经沧桑,但风骨犹存,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商贾云集的繁华年代。
游客在明清一条街上,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商业文化、建筑艺术以及相关的历史传说。漫步在古街上,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之中。其独特风貌和古朴建筑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游客可以在此拍摄到许多令人难忘的照片,记录下这段美好的旅行回忆。
平遥 古城地标性建筑——市楼就在这条街上,白天和晚上的景色都很美,很多汉服小姐姐会来这里拍照,渐渐成了 平遥 古城的一大特色。
山西 素有“地上文物大省”之称,这里的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再加上 山西 人很会经商,所以 山西 商人自古就是 中国 最著名的商业群体之一。这些有钱人来到 山西 后,用辛勤劳动赚来的钱在这里留下了各式各样的院落。其中,比较出名的是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而在 平遥 ,却有一座无人问津的清代大院。占地面积比乔家大院大很多,可惜知道的人很少。这个院子就是马家大院。其实这号称是 平遥 最大的民居,院内还藏着地下金库。根据这些,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院子的主人有多有钱了。
据悉,马家大院是清朝富商马中选建造的豪宅。马中选与乔家大院的关系很深。原来,马中选竟是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的岳父。马家大院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经过长期扩建,现全宅占地近9亩,房间约197间,其中大院3个,小院6个。巨大的。从这些就知道他为什么被封为 平遥 第一府了。马家大院的门楼高三层,显得极为宏伟。
马家大院顾名思义,布局如醒目的马字,寓意马家世代兴旺。经了解得知,后来的马家大院将其中的一部分卖给了别人,所以今天的马家大院已经不能再恢复马字的原形了。
到过马家大院的游人都可以看到,这里的家具装饰得非常精美,就连亭台楼阁都可以看到精美的雕花图案。数以千计的家具留在房间里。
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马家三个太太的故事,大太太是童养媳,8岁进马家,后来母凭子贵。她住的院子和老太太、马老爷在一块 ,还有雕花的上下铺床,能看出当年马家的阔气。二太太家境不错,但是脾气不太好,带着大笔嫁妆风风光光嫁进来。可谁能想到,老公不疼,婆婆不爱,住的院子阴暗潮湿。三太 太和 马老爷是自由恋爱,非常非常受宠,她还是县令的千金。三层小楼独一份,楼顶凉亭还能俯瞰古城美景。她不仅受宠,还很能干,把二个女儿培养成才女,妥妥人生赢家。
平遥 文庙有着 中国 六最的称号,分别是 中国 现存最早的文庙, 中国 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 中国 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 中国 现存规模最大的 中国 科举史展, 中国 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平遥 文庙,位于 平遥 古城内东南部,又名文庙学宫,建于唐贞观初年,占地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达16类112座,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悠久的文庙,是 中国 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其中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建,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至今保持原貌。
文庙坐北向南,现存四进院落,中轴线上排列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藏经阁等建筑。建筑物古朴典雅,各类石刻、木雕莫不精工细作,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在 平遥 文庙内,能看到 中国 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孔子像左右分别有“四配”: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孔亻;东西供台上为“十哲”,分别是仲由、卜商、冉雍、冉耕、冉求、宰予、端木赐、闵损、言偃、颛孙师,他们均为孔子的得意门生。此院的配殿东庑、西庑供奉七十二贤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一代宗师孔子立像古今皆有,而再现其弟子彩塑群像在国内孔庙中这里是规模最大的一处。这些塑像的后墙上还绘有孔子圣迹图,从颜母祷尼山开始,到孔子去世后弟子庐墓为止,把孔子一生主要活动以壁画形式,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在文庙游玩时,有兴趣的还可以去大成殿内 中国 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转转,文庙内还有 中国 现存规模最大的 中国 科举史展,陈列着 中国 1300多年科举史上仅存的一张状元试卷、清代文官系列服饰等一大批珍品。去后院跨“ 龙门 坊”求“鲤鱼跃 龙门 ”的好运~
一觉睡到自然醒,听客栈老板介绍,申报世界遗产时是“一城双寺”,很多人忽略的双林寺和镇国寺也是古城两大瑰宝!临时决定先去看看彩塑艺术宝库,时间充分的前提下再看其他景点。
双林寺彩塑艺术馆正式成立于1987年8月。寺内现存宋、元、明、清历代彩塑2056尊,大者丈余,小者尺许,或圆雕,或浮雕,或壁塑,色彩艳丽,形神兼备,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在这里,冰冷的泥土在古代艺术家们的神工鬼斧之下,变成一尊尊生动传神的人物,而那些普通的颜料,更让这些人物鲜活起来,化作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双林寺也因此被中外专家称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平时的寺庙游客很少,这座被很多人遗忘的寺庙,却藏着最珍贵的瑰宝!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你去看看,这样的真迹不多了。
《又见 平遥 》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大家在这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中,触摸晋商文化脉搏,聆听血脉传承的呼唤。
演出突破常规,将古城、大山等恢宏场景搬进室内,借助环幕投影、智能追踪等数字技术,观众在剧情编织的情境中行走、驻足、凝视,在与演员的擦肩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在场景的流转间完成与晋商的跨世纪对话。
《又见 平遥 》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晋商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窗口,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持续向世界讲述着 山西 故事,传递着 中国 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成为 平遥 古城乃至 山西 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荡气回肠的实景演艺以声光电为媒,用饱满的故事情节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晋商神韵,而 平遥 古城3D灯光秀和焕真 平遥 数字艺术光影秀以沉浸式数字影像为笔,绘就千年文脉的时空长卷。游客在光影交织中穿越历史烟云,见证传统文脉的当代新生,邂逅 平遥 古城科技与古韵交融的浪漫。
当全场 《桃花红杏花白》 时,我跟着哼唱,留下热泪。这首 左权 民歌,让我感受到了 山西 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力以及爱情。不想说感天动地,因为这个词用得太滥。我更愿说,这种感动不管是爱情还是 信义 还是仁德,总会触动你心底里的柔软。它算是一种美,一种人性的美,足以打动每个人的内心让你热泪盈眶,落泪两行。
在网上刷到“晋商少奶奶”写真很心动,老早就想拍一套了,来 平遥 古城实现了这个心愿。
做了很多攻略最后选择了日升昌票号对面的西棠旅拍,没有隐形消费,旁边还有很有氛围的2000平米晋商老宅拍摄基地,性价比很高。
在比较的过程很费时间,又要考虑片子好看,又要考虑性价比,还好初见沟通起来很nice,专业让我信服。拍摄当天的小哥哥又帅又细致,在动作指引和眼神上引导我特别多。然后,然后,给我原片的时候惊呆了,直接原图可以po了。
特别谢谢化妆小姐姐和摄影小哥哥,耐心听我的想法,全程动作指导,眼神细节角度到位,原图简直跪了!
平遥 之旅圆了我心中的一个梦~
★ 平遥 的交通
1、火车: 平遥 站,距离古城不到1公里,步行10分钟到下西门
2、高铁: 平遥 古城站,距离古城8公里,出站后还需要换乘108路公交或者打车去古城
3、自驾:古城内不允许车辆进入,需要把车停到每个城门附近的停车场, 比如 游客中心、又见 平遥 停车场……
4、游览车:古城内的交通方式,去不了主街位置和景点门口,所以逛主街附近景点不建议乘坐,去马家大院等可以乘坐
★ 平遥 古城住宿
1、裕成源客栈:衙门街41号
推荐理由:又见 平遥 赵东家老院,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明清老院,前院是饭店,后院是两进式的客栈,还有很多绿植和古风小摆件加持,氛围浓厚,外国友人多,真的有种梦回古代客栈的既视感,想体验古风客栈的可以试试~
房间:窑洞房、绣楼龙凤床、土炕房
2、逍遥游民宿:南大街112号
推荐理由:地理位置好,就在南大街上,出行很方便。是一个明清风格的自在古院,小巷子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处的既视感,拐进巷子里则有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新中式的装修风格,很有意境,院子里还有秋千等
房间:影音房、大床房、土炕
3、时慢度假庭院:北大街16号
古城里的花间堂,是一个古今结合的客栈,明清风格的院落,现代化房间,相当于现代化房子,融入传统元素,想住的舒服就选择这里哦,全屋智能家居,配备了冰箱、儿童区、茶包,浴缸,小度智能语音助手等等,非常有设计感
房间:大床房、家庭房、阁楼榻榻米、大套房、土炕
★ 平遥 古城108道美食
1、晋菜/炒菜: 平遥 特色菜系——洪武记
古城内很受欢迎的一家晋菜馆,菜品多服务好,一定要试试招牌菜, 平遥 牛肉是花腱子牛肉做的更筋道,老陈醋焖牛肉拌米饭超香,牛肉刀削面的搞高汤都是牛骨头熬成的,还是古城内首家手工制作黄米凉糕的店铺,味道有保障。节假日一般很多人排队,可以错峰用餐
加载更多
古风今仍在,繁华犹可追。
从历史建筑到活态文化,从传统市集到潮流消费,
古城的夜晚不仅是城市活力的延伸,
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生动对话。
当行李箱的滚轮声渐歇,
新的地图正在心里铺展。
山海为卷,步履作笔。
你写下的每个逗点,
都是下个篇章的伏线。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