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南腹地的山水褶皱里,藏着一座被时光偏爱的小城——隆昌。这里既有十八座青石牌坊镌刻的千年风骨,也有古宇湖碧波荡漾的诗意栖居;既是土陶匠人指尖流转的非遗传承地,更是羊肉汤香气氤氲的烟火人间。当晨雾漫过石牌坊的飞檐,当陶窑腾起第一缕青烟,这座城市便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徐徐展开它独特的人文长卷。
清晨的阳光斜斜掠过青石路,我站在隆昌北关石牌坊群前,手指抚过"乐善好施"坊上斑驳的浮雕。十八座青石牌坊如列队的老者,檐角飞翘处挂着几串铜铃,风起时叮咚作响,仿佛在诉说百年前的故事。商贾的驼铃、孝子的长揖、贞妇的泪痕,都化作石纹里的雕花,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顺着牌坊街往下走,羊肉汤的香气已从巷口飘来。老灶台上咕嘟作响的汤锅腾起白雾,老板抓起切得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在滚汤里三起三落,浇上一勺乳白的骨汤,撒把青蒜苗。我捧着粗陶碗坐在竹椅上,滚烫的汤汁裹着羊肉滑进喉咙,连舌尖都泛起暖意。隔壁桌的老伯笑着教我:"要配着现烤的甜皮鸭,这才是地道吃法。"
午后的古宇湖像块温润的碧玉。租一艘小船划向湖心,惊起一群白鹭。湖水漫过船舷,凉意沁入指尖。远处山影倒映在湖面,时而被游鱼搅碎成点点金鳞。环湖步道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或骑行或漫步,孩童追逐着彩色的风筝,笑声惊飞了芦苇丛中的野鸭子。
临近黄昏,我拐进圣灯镇的土陶作坊。老匠人正用脚蹬着转盘,掌心的陶泥在旋转中渐渐隆起,变成圆润的酒坛。"隆昌土陶要经七十二道工序,烧窑时得守着窑火三天三夜。"他边说边将刻好缠枝纹的陶坯推进窑炉,火光映红了他布满老茧的手。带走一只手绘荷花的茶盏,釉色里仿佛凝着古宇湖的波光。
暮色四合时,隆昌东方宾馆的暖黄灯光已在街角亮起。推开窗,远处石牌坊群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楼下夜市飘来烤豆粑的焦香。
这座小城的一天,就像土陶上的窑变釉色,既有历史沉淀的厚重,又有现世生活的鲜活,让人忍不住期待明日的晨光。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