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的夏日向来是闷热的,连闽江的水汽也蒸腾成一片白雾,黏在人的皮肤上。听闻江畔新建了一处"漂浮公园",号称是"国内首个",我便拣了个阴天的上午前去探看。
公园入口不甚显眼,夹在两栋玻璃幕墙的高楼之间,倒像是都市森林里突然裂开的一条缝。扫码入园,票价六十八元,着实不菲。门口的工作人员机械地重复着"请出示健康码",眼皮也不抬一下。
所谓"漂浮",原是指公园建在水上。整个园区由数十个白色浮箱拼接而成,走上去微微晃动,初时令人心惊,久了倒也习惯。浮箱之间的缝隙里,偶尔可见浑浊的江水涌动,泛着油光。岸边立着块牌子,上书"生态修复示范区",下面却飘着几个矿泉水瓶。
公园设计得极简,白色的甲板,白色的栏杆,间或点缀着几盆绿植。三三两两的游人大多衣着光鲜,举着手机四处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一个穿着碎花裙的年轻女子靠在栏杆边,同伴为她拍了二十分钟照片,她不断调整着头发和裙摆的角度。"再拍一张,刚才那张我的腿看起来有点粗。"她的声音飘过来,又被江风吹散了。
我沿着浮桥漫步,来到一处伸向江心的观景台。台上设了几张透明桌椅,阳光下闪闪发亮。一对情侣占据了最佳位置,男孩正用手机给女孩拍视频。"快说'这里是福州漂浮公园',我发抖音!"女孩便娇声重复了一遍,又比了个心。他们脚边放着杯喝了一半的奶茶,吸管上沾着口红印。
午时,我走进公园里唯一的餐厅。菜单上的价格令人咋舌,一碗普通的面要五十八元。邻桌坐着一家三口,孩子吵着要吃冰淇淋,父亲看了看价格,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母亲小声嘀咕:"这么贵,都够买一箱了。"服务员端来冰淇淋时,孩子已经跑去窗边看江景了。
饭后闲逛,发现公园尽头有个小型展览馆,介绍闽江生态。馆内冷气开得很足,与外面的闷热形成鲜明对比。展板上满是专业术语和数据图表,却无人驻足细看。角落里有个互动屏幕,点击后可以听到各种鸟叫声。我试了试,扬声器里传出失真的鸟鸣,与窗外真实的城市噪音混在一起,显得格外荒诞。
下午三点,突然下起雨来。游人纷纷躲进餐厅和纪念品商店。我站在屋檐下,看雨点打在浮箱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江面泛起无数涟漪,远处的高楼变得模糊。一个保洁阿姨冒雨收拾着垃圾桶,她的雨衣看起来已经穿了很久,袖口处已经磨破了。
雨停后,公园广播响起轻柔的音乐,提醒游客即将闭园。出口处的纪念品店里挤满了人,印着"漂浮公园"的帆布包、马克杯被抢购一空。收银台前排起长队,有人抱怨价格太贵,却还是掏出了手机扫码支付。
离开时,我回头望了一眼。暮色中的白色浮箱在江面上轻轻摇晃,像一艘即将启航的船。但我知道,它永远不会真正离开这个码头。
这浮园终究是漂不远的——它被太多看不见的缆绳,牢牢系在了岸上。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