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金山公园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我站在横跨洪湾河的仿木栈桥上,看着白鹭掠过泛起微波的水面。这座占地约300亩的城市生态公园,像一块翡翠镶嵌在福州西区的高楼群中,以它特有的湿地风貌,为这座古城保留了一处会呼吸的绿肺。
穿过刻有"金山公园"四个遒劲大字的景石,迎面是一片摇曳的芦苇荡。一人多高的芦苇在晨风中沙沙作响,几只红嘴蓝鹊在苇秆间跳跃,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木质观鸟廊里,几位摄影爱好者正架着长焦镜头安静守候,他们告诉我,随着生态环境改善,这里已记录到近百种鸟类。忽然一阵扑棱声,两只小䴙䴘从芦苇丛中窜出,在水面划出两道银线,引得快门声此起彼伏。这种在城市中心与野生动物不期而遇的惊喜,正是金山公园最动人的馈赠。
沿着亲水步道前行,两侧的水杉林笔直如戟,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构成对称的几何美学。步道设计颇具巧思,时而架于水面,时而穿行林间,转折处总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景观。在"映日荷香"景区,虽然未到荷花盛放的季节,但田田荷叶已铺满池塘,几支早开的粉荷亭亭玉立,让人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句。荷塘中央的木质平台上,有位老者正在写生,他的水彩笔下,荷叶的脉络与远处金山大桥的斜拉索形成奇妙的对话。
公园中央的金山湖是整个水系的核心,湖心岛上郁郁葱葱的乔木引来成群的白鹭栖息。租一艘脚踏船划向湖心,水面突然跃起一尾鲤鱼,银亮的鳞片在阳光下划出抛物线。岸边垂柳依依,几位钓者静坐如雕塑,他们的钓竿与水中倒影构成完美的180度角。这种都市里的渔樵之乐,让人恍惚间忘却了身处钢筋水泥的包围中。
转过湖湾,眼前出现大片草坪,三三两两的市民或躺或坐,孩子们追逐着肥皂泡,新婚夫妇在拍摄婚纱照。草坪边缘的生态展示区颇具教育意义,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和解说系统,详细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我看到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正认真记录着水质监测数据,他们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对自然的敬畏。这种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游园体验的设计,彰显了建设者的远见。
午后,我登上公园制高点——金山水榭。这座三层仿古建筑飞檐翘角,登临顶层可俯瞰全园景观。向东望去,现代化的金山大厦群与公园的湿地景观形成鲜明对比;西面则可见蜿蜒的闽江如缎带般流向远方。水榭立柱上镌刻着"水城相融"四个大字,恰是这座公园的最佳注脚。在这里,我看到城市规划者如何用智慧在发展中为自然留白,让城市保持呼吸的韵律。
夕阳西下时,公园里的灯光次第亮起。湖面上的LED灯带随音乐变换色彩,与星空交相辉映。露天剧场里传来阵阵喝彩,原来是在表演闽剧折子戏。年长的观众跟着轻声哼唱,年轻人则举着手机录像,传统文化就这样在新老交替中延续生命。我在临水的长椅上坐下,看月光洒在波纹上碎成银两,忽然明白这座公园的可贵之处——它不仅是生态修复的样板,更是城市记忆的容器,承载着福州人"临水而居"的集体记忆。
离园时经过入口处的生态浮雕墙,上面刻画着闽江流域的动植物图谱。触摸那些凹凸的纹路,仿佛能感受到这座城市与自然和解的诚意。金山公园就像一本打开的生态教科书,每一页都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当城市不断长高,这样的绿地反而成了最珍贵的空间,它让匆忙的都市人得以停下脚步,聆听白鹭振翅的声音,感受一座城市最本真的呼吸。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