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手风神L8,立即奔赴诗和远方。一直对自驾游情有独钟,时间紧来不及约同伴,独自一人驾驶刚入手的东风风神L8,从城市的喧嚣驶向未知的远方。先来说说3300多公里的驾驶体验吧。
踏上高速公路,开启全速自适应巡航,风神L8稳稳地保持着车速,我只需轻松握住方向盘。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4挡DHT变速箱默契配合,动力输出源源不断。在高速超车时,深踩油门,系统瞬间响应,强劲的扭矩推动车身迅速超越前车,一气呵成 ,没有丝毫拖沓。
长时间驾驶,最担心的就是疲劳。但风神L8给了我十足的惊喜,主驾的8点按摩功能,在我感到疲惫时及时舒缓肌肉的紧张。厚实的坐垫和多角度可调节航空睡眠头枕,让我的身体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撑,开了几个小时也不觉得腰酸背痛。车内19扬声器的WANOS全景声音响,播放着我喜欢的音乐,仿佛置身于一场私人音乐会,一路的好心情都被音符填满。
至少有200公里是国省道和县乡道。特别是蜿蜒的山路,没想到风神L8的底盘调校十分扎实,悬挂系统有效过滤了路面的颠簸,转向精准,让我轻松应对每一个弯道。坐在车内,几乎感觉不到外界的嘈杂,前排的双层夹胶玻璃将风噪、胎噪隔绝在外,静谧性极佳。
出行前,我还担心续航问题,因为去年年底入手的他牌增程车高速续航几乎骨折,可风神L8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搭载的大电池和高效混动系统,让高速续航长达1200多公里。一路上,不用频繁寻找充电桩或加油站,真正实现了“说走就走”的自由。
这次3300多公里长途自驾,风神L8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无论是动力、舒适性还是续航能力,都远超我的预期,以后的每一次出行,我都期待与它继续并肩。
总结下此次为期七天的行程:
第一天,蚌埠-老君山,599公里,尧山大佛,游老君山宿栾川。
第二天,栾川-汾城古建筑群,320公里,免票,-黄河壶口瀑布(山西一侧),140公里,宿瀑布边酒店。
第三天。壶口瀑布-黄河乾坤湾(含会峰寨,清水湾),-碛口古镇,李家山村,480公里,宿临县。
第四天,临县-山西老牛湾,330公里,-代县,215公里,宿代县。
第五天,代县-雁门关北门,27公里。-忻州古城,110公里,-太原,72公里,下午游督军府,美食街,钟楼街,柳巷,宿太原。
第六天,太原晋祠,宿太原。
第七天,太原-蚌埠,900公里。
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境内,是伏牛山主峰之一,因传说道教始祖老子曾在此归隐修炼而得名 。怀着对“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的向往,我踏上了老君山之旅 。
我选择乘坐上下两程索道上山,索道缓缓上升,窗外的景色如诗如画,连绵的山峦郁郁葱葱,宛如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 。
出了第二程索道站,直接前往十里画屏。这里是一条长达5公里的花岗岩峰林步道,奇峰怪石林立,如“老子传经”“鸾凤和鸣”等,每一处都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在悬崖栈道上,一边是峭壁千仞,一边是万丈深渊,惊险刺激的同时,能将绝美峰林景色尽收眼底。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殿一观,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信仰,让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了心灵的洗礼。
加载更多
栾川县城不大,倒是蛮舒服的,虽然在景区门口,消费也不高。宿栾川。
晨光微熹,我踏上了前往汾城古建筑群的旅程。汽车穿行在山西广袤的土地上,窗外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仿佛是岁月镌刻的纹路。随着距离的拉近,一种期待与好奇在心底悄然滋长,这座被誉为“中国古代县城的活标本”的建筑群,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踏入汾城,仿佛穿过了一扇时光之门。脚下的青石板路坑洼不平,却承载着数百年的人来人往。街道两旁,古老的建筑鳞次栉比,城隍庙、文庙、县衙、社稷庙等建筑群落,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湛的工艺,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古代县城生活画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隍庙,飞檐斗拱,气势恢宏。朱红色的大门上,斑驳的漆痕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走进庙内,雕梁画栋间,精美的彩绘虽历经风雨,色彩却依旧鲜艳夺目。
沿着青石街道前行,便来到了文庙。文庙是汾城古建筑群中最具文化气息的地方,它是古代学子们求学、祭祀孔子的场所。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巍峨耸立,殿内供奉着孔子及七十二贤人的塑像。
而汾城的县衙,更是让我对古代的行政体系有了直观的认识。县衙的建筑布局严谨,功能分区明确。大堂之上,“明镜高悬”的匾额庄严肃穆,两侧的刑具虽已锈迹斑斑,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加载更多
宿山西壶口瀑布外沿黄酒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笔下气势磅礴的黄河,一直是我心驰神往之地。
壶口瀑布来过三次了,这次是第四次来,正好陕西山西各两次。抵达景区后,沿着步道向前走去,空气中渐渐弥漫起细密的水雾,沾湿了头发和衣衫,带着一丝清凉,也裹挟着黄河特有的气息。
壶口瀑布很快赫然出现在眼前,我瞬间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原本宽阔平缓的黄河水,在此处骤然收束,从数十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了一道巨大的水幕。汹涌澎湃的河水如同千军万马,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下,撞击在岩石上,激起漫天的水花和水雾。
加载更多
怀着对黄土高原神秘地貌的憧憬,我踏上了探访乾坤湾的旅途。这片藏在陕西延川与山西永和县交界处的天然奇景,被誉为“黄河蛇曲第一湾”。景区分会峰寨、清水湾和乾坤湾三处观景处。
怀着对黄土高原神秘地貌的憧憬,我踏上了探访乾坤湾的旅途。这片藏在陕西延川与山西永和县交界处的天然奇景,被誉为“黄河蛇曲第一湾”。景区分会峰寨、清水湾和乾坤湾三处观景处。
第一站驱车5公里到达会峰寨。会峰寨是峭壁上的千年遗梦。走下栈道,远处山峦如浪,沟壑似纹,这座藏在陕北深山中的“悬崖堡垒”,以其险峻与神秘,瞬间抓住了我的目光。越接近寨门,山势愈发陡峭,抬头仰望,寨墙如利剑直插云霄,土黄色的夯土墙面布满岁月的裂痕,却依旧保持着冷峻的姿态。踏入寨内,眼前豁然开朗。这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军事堡垒,布局精巧得令人惊叹。最震撼的当属寨顶的观景台。这里三面皆是百米悬崖,洛河与周河在此交汇,如两条碧玉丝带缠绕山脚,河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崖壁上的寨墙,恍若时空重叠。凭栏远眺,群山连绵起伏,云雾在山谷间游走,时而隐匿峰峦,时而露出一角残垣,宛如一幅动态的水墨丹青。山风呼啸而过,卷起衣袂,恍惚间,似乎听见了古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声、号角长鸣声,历史的烟尘扑面而来。
寨内还有几处古老的窑洞,低矮的洞口爬满野藤。弯腰钻进窑洞,内部幽暗潮湿,墙面因烟熏火燎而发黑,角落里散落着破碎的陶片与锈蚀的兵器残件。这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无声地讲述着过往的生活与战火。据说,战乱时期,周边百姓曾在此避难,洞内狭小的空间,承载过无数人的恐惧与希望。
离开会峰寨,旁边不远就是清水湾缆车,出来的游客说值得一坐。连接清水湾与会峰寨的缆车,宛如一条银色的巨龙,横跨在天地之间,站在清水湾的缆车起点,仰头望去,巨大的缆车支架高耸入云,钢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我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走进宽敞明亮的缆车车厢,随着缆车缓缓启动,脚下的大地逐渐远去,一种奇妙的悬空感油然而生。
起初,缆车平稳上升,我能清晰地看到清水湾观景台上游客们如蚂蚁般渺小的身影,他们或驻足拍照,或凭栏远眺,沉浸在黄河湾那圆润饱满的305度大弯美景中。再远处,黄河水如一条蜿蜒的丝带,蜿蜒于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水流平缓,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粼粼波光,与岸边古朴的村落、葱郁的植被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山水画卷。
随着缆车不断攀升,视野愈发开阔,清水湾的全貌尽收眼底。它就像大自然随手抛下的一顶巨大草帽,扣在广袤的大地上。此时,我深刻理解了“清水湾,澄澈开阔”的独特韵味,与乾坤湾极致弯曲的震撼不同,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宁静与柔和的美。
初入乾坤湾景区,沿着木质栈道缓步下行,远处的乾坤湾逐渐展露真容。不同于壶口瀑布的汹涌澎湃,乾坤湾以一种温柔而磅礴的姿态静卧在黄土沟壑间。黄河水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在大地上勾勒出完美的“S”形曲线,阴阳鱼般的造型浑然天成,将“太极”的深邃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脚下是层层叠叠的黄土丘陵,头顶是澄澈如洗的蓝天,耳畔偶尔掠过呼啸的山风,眼前的乾坤湾宛如一幅立体的水墨丹青,大气而壮美。
漫步至观景台,眼前的景象令人屏息。河水裹挟着浑厚的泥沙,却流淌得从容不迫,在弯道处形成深浅不一的色调,宛如大地的血脉在缓缓搏动。登上高处的观景台,乾坤湾宛如一条镶嵌着金边的绸缎,在黄土高原上熠熠生辉。
加载更多
沿着黄河蜿蜒的脉络,我走进了晋西群山褶皱里的碛口古镇。这座曾因黄河水运兴盛数百年的商贸重镇,如今虽褪去了往昔的繁华,却将岁月雕琢的沧桑与烟火气,酿成了一壶越品越醇的老酒。
踏入古镇,脚下的石板路早已被岁月磨得发亮,高低起伏的坡道与错落的石阶,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驼队、马帮往来的热闹。迎面是黑龙庙巍峨的飞檐,庙前的石狮斑驳古朴,眼神却依旧透着威严。
走到黄河边的大同碛,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宽阔的河道在此骤然收窄,奔涌的黄河水撞上暗礁,激起万千浪花,轰鸣声震耳欲聋。岸边的纤夫雕塑栩栩如生,凹陷的肩胛与紧绷的肌肉,无声诉说着昔日纤夫们拉纤的艰辛。踩着圆润的鹅卵石前行,对岸陕西的山峦隐约可见,河面上偶尔漂过羊皮筏子,筏工嘹亮的山曲穿透暮色,苍凉而悠远。
加载更多
穿过狭窄的街巷,李家山窑洞群宛如从黄土坡上自然生长出的艺术品。层层叠叠的窑洞顺着山势延展,土黄色的夯土墙与青灰色的瓦檐相映成趣。
加载更多
宿临县。
黄河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两大文化符号,而当它们在老牛湾相遇,一场跨越千年的浪漫便在此悄然上演。怀揣着对这一神奇交汇点的向往,我踏上了探寻老牛湾的旅程。
一路驱车前行,黄土高原的苍茫景色在车窗外缓缓掠过。抵达老牛湾时,眼前的景象瞬间将我震撼。黄河在此一改往日的雄浑粗犷,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在峡谷间蜿蜒流淌,勾勒出一个近乎360度的大转弯,形成了壮美的太极湾。对岸的内蒙古高原与山西的黄土丘陵隔河相望,两岸崖壁陡峭,层层叠叠的岩石纹理清晰可见,仿佛是岁月书写的密码。
漫步老牛湾古村,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房屋大多由石头砌成,石墙、石瓦、石碾,处处都彰显着岁月的痕迹。村落依山傍水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偶有炊烟从石屋的烟囱中袅袅升起,为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村民们淳朴的笑容、慢悠悠的生活节奏,让人瞬间忘却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
沿着黄河岸边的小路前行,不远处的明长城遗址巍然屹立。古老的城墙历经风雨侵蚀,虽已残破,却依然气势恢宏。长城宛如一条巨龙,从黄土高原的深处蜿蜒而来,在老牛湾与黄河深情相拥。站在长城脚下,抚摸着斑驳的墙砖,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遥想当年,戍边的将士们在此抵御外敌,金戈铁马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加载更多
离开老牛湾时,心中满是不舍。索性沿着黄河一号公路走一段,人少景美。黄河与长城的相遇,是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完美融合,老牛湾,也成为了我心中难以忘怀的诗意栖居之地。
加载更多
踏入代县古城的瞬间,仿佛跌进了历史的褶皱里。这座始建于汉、鼎盛于明清的边塞重镇,裹挟着雁门关外的朔风,将千年岁月沉淀的故事,缓缓铺展在眼前。
城门楼巍峨耸立,斑驳的城墙爬满苔藓,城砖缝隙里长出的野草在风中摇曳,像是在诉说往昔的金戈铁马。代县文庙。作为华北现存最大的州文庙,红墙黄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棂星门的石柱上,祥龙昂首,缠绕升腾,虽历经风雨,雕刻的纹路却依旧清晰可见。
加载更多
踏破雄关,触摸历史的沧桑与壮阔
这天,我第一个来到雁门关景区,对这座“中华第一关”的探寻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沿着蜿蜒的石阶拾级而上,两侧草木稀疏,岩石裸露,尽显苍凉雄浑的塞外风貌。未到关城,便远远望见“雁门关”三个苍劲大字镶嵌在城墙之上,历经岁月侵蚀,字迹依旧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穿过厚重的城门,脚下的石板路凹凸不平,每一处坑洼都似是被过往的马蹄与战靴打磨而成,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无数传奇战事。
加载更多
十点半,我就达到忻州古城了,踏入忻州古城,仿佛一头扎进了时光编织的锦缎里。这座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的古城,历经千年风雨,却依旧鲜活地跳动着历史的脉搏,将岁月沉淀的韵味与人间烟火气完美交融。
穿过古朴的城门,脚下的石板路泛着温润的光泽,两旁的明清风格建筑飞檐翘角,雕花门窗半掩半开。青砖灰瓦间,“秀容书院”的匾额古朴苍劲,这座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代书院,藏在古城的一隅,石阶层层而上,古槐参天蔽日。踏入书院,长廊迂回,亭台雅致,两侧展室里陈列着古籍善本与文人字画,墨香与槐香交织,恍惚间似能看见昔日学子伏案苦读的身影,听见朗朗书声穿透百年光阴。
加载更多
下午2点,入住太原酒店。
在太原住下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大致的意思是这次是第四次来太原,第一次来去了晋祠,第二、第三次来哪里都没去,友人告诉我,督军府一定要去逛逛。
这座位于太原杏花岭区的古老建筑群,历经明清巡抚衙门、民国督军府等多个历史时期,承载着数百年的风云变幻,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跨过朱漆大门,迎面便是仪门,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庄重威严。穿过仪门,宽阔的甬道直通大堂,两侧的松柏苍劲挺拔,仿佛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座院落的秘密。青砖灰瓦的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斑驳的墙壁、精美的砖雕、古朴的门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加载更多
督军府正门对面就是美食街,随后入钟楼街和柳巷。
加载更多
这是我第二次来晋祠,上次还是1998年,记忆最深的就是古戏台和侍女塑像。雨中,我又站在晋祠斑驳的檐角下。
三十年前那个仰头数飞檐的年轻人,被岁月揉进了青石板的水洼里。圣母殿的琉璃瓦仍凝着千年光色,难老泉的水声却混进了半生故事。古柏摇落满身雨珠,恍惚间,我与时光终于达成和解。只可惜侍女塑像不可近观,摆放的方式也不一样了。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