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兰州,黄河水裹着秋色,流得比平日更沉静些。出发前,兰州于我,是地图上一个遥远的名字,是拉面碗里升腾的热气。而这个“十一”,我牵着孩子的小手,踏上了这片土地。我们此行,不为征服名山大川,只为赴一场与黄河的约会。我想让他的童年记忆里,不只有绘本和游乐场,更有一抹黄河水的浑黄,一阵西北风的凛冽,一口牛肉面的鲜香。

站台上响起清脆的提示音,像是吹响了探险的号角。孩子高高举起手臂,喊出他的宣言:“再见啦大雁塔!你好呀,兰州牛肉面!”

这是一趟用高铁丈量的地理课,从八百里秦川到河西走廊的东口;也是一场用味蕾开启的文化启蒙,从肉夹馍的醇厚到牛肉面的鲜香。以及,莫名着迷的。。。羊肠

肚包肉

总的来说,南关清真大寺和风情街一个静穆,一个喧腾,共同构成了兰州城市生活中一道独特而和谐的风景。

•风情街的夜市通常在下午5点左右开始营业,直至凌晨。这是体验这里魅力的最佳时段,既能欣赏到灯火通明的清真寺和热闹的街景,又能尽情品尝美食。
在正宁路夜市的灯火与人声鼎沸里,在弥漫着孜然与椒盐香气的烟火气里,完成了一场关于兰州风味的、最酣畅淋漓的探索。这份对街头小吃的勇敢尝试,或许是他此行最接地气、也最难忘的收获之一
牛奶鸡蛋醪糟在铜锅里沸腾,孩子捧着小碗,吹着气小心啜饮。烤羊肉的香气混在晚风里,他举着比脸还大的羊肉串,啃得满嘴油光。最惊喜的是放哈奶茶的甜胚子奶茶,他抱着超大杯,认真宣布:“兰州是甜味的。”



绣河沿清真古寺

内部特别精美


大殿


兰州西关清真大寺




中山桥


白塔山的秋意正浓,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孩子数到第二百级台阶时耍赖不肯再走,却被山顶的视野治愈——整条黄河如一条黄练穿城而过,两岸楼宇错落。他指着河心的羊皮筏子惊呼,那漂在浪尖上的小小黑影,让他第一次理解“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面感。下山的缆车上,他扒着玻璃窗,看城市在脚下铺展,突然安静下来。这种沉默,比任何惊叹都珍贵。

黄河边吃冰激凌也是别一番享受


来到黄河,一定要来一碗三炮台
最后一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孩子趴在“马踏飞燕”的展柜前不肯走。那只歪着脖子的铜奔马戳中他的笑点,而黄河古象的化石让他张大了嘴。历史以最直观的方式,投进他清澈的眼眸。

甘肃省博物馆是除了陕历博外,西北又一

走过路过一定要进行红色熏陶和照片积累





丝绸之路


舍利金棺

加载更多


四合,老母亲评价,需要再甜一些

一抹黄河水的浑黄,一阵西北风的凛冽,一口牛肉面的鲜香。这是记录,不是攻略,是一个孩子如何用他清澈的眼眸,去阅读一座古老城池的褶皱,以及一条大河如何在一个小小的生命里,投下第一道波澜壮阔的影子。这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堂发生在黄河边的,关于时间、味道与成长的课。旅途教会我们的,往往比我们想传授给孩子的更多。我原想带他认识黄河,他却让我懂得了何为“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执着;我原想让他见识水车的古老,他却用一句“它是不是也累了”道出了时光的厚重。兰州用它的雄浑与温情,接纳了一双好奇的眼睛。这座城市的风物,如同那碗面的一清二白,层次分明地融入他的认知:黄河是底色,白塔山是轮廓,而夜市里的甜醅子奶茶和人们淳朴的笑容,则是点睛的辣油与香菜。
火车驶离,兰州渐远。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扎根。当他在某个日常的午后,突然说起“兰州的黄河水是滚着走的”,或是模仿着“一清二白”的口诀时,我便明白,那段沿着河岸行走的时光,已经成了他的一部分。这趟旅程的收获,并非印在门票上的风景,而是沉淀在岁月碗底的那份醇厚滋味,足以在往后许多个平凡的日子里,慢慢品尝,余韵悠长。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