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预定好的从北京出发前往约旦安曼的航班,是在周日(6月9日)凌晨,但偏偏记忆出错,一直记着是周一凌晨,幸好在周六下午的时候脑子深层灵光闪现了一下,查了机票,才发现一直搞错了。也有部分原因是周六早上收到旅伴的微信,问我是不是已经出发了,我还觉得为什么提早这么久问我...后来想想,能出发也真是万幸,从5月20几号回到北京,就递交了护照续签美国签证,直到6月8号下午才取回护照!

不管怎么样,当意识到记忆出错了,需要立即赶往机场的时候,才赶快收拾好行李,幸亏已在前一天晚上把90%的行李打包好了,只剩下一些零散小物品,收好就可以出门了。大概晚上9点半,从我家最近的机场大巴站坐上车,一路没有堵车,大概1个小时就到了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查询了显示牌,来到卡航的柜台,已开始办理值机了,3、4个国航的地勤负责值机,而乘客很多,就排起了长队,还遇到一个身着阿迪达斯运动服的运动队,后来上飞机以后听说是朝鲜来的。

排了将近20分钟才轮到,我的航班是在多哈转机前往约旦安曼,值机的地勤先问我有没有约旦签证,我说没有,落地签,他们也并没有纠缠,但一定要查看我离开约旦的机票。于是在iphone里找出预定安曼-伊斯坦布尔-第比利斯机票的确认邮件,地勤把机票号输入他们自己的电脑系统,仔细查看无误后才给我出了到约旦的boarding pass。我虽然没有要托运的行李,但除了背包还有个拉杆包,这被要求称重,贴了符合标准的标签

飞机起飞时间是1点多,距离起飞还有几个小时,于是决定吃夜宵,3号航站楼大部分餐厅晚上11点左右就关门了,只剩下到达厅的麦当劳还营业,也就只好在M记凑合了。吃饱喝足就进机场,出境检查和安检都没有排长队,很快就通过了,没有被边检纠缠约旦落地签的事,可能是因为我护照上有有效美签的原因吧,后来在安曼遇到的北京同机飞去的驴友,护照上没有任何有效签证,就被边检查了很久;行李也都顺利通过安检

到了gate,看到飞机正在装货,地勤已在柜台但还没有允许乘客登机,朝鲜的那个运动队看来很疲倦,大多人都躺倒在长椅上睡觉。等了20多分钟,就开始登机,基本坐满,绝大部分是中国乘客(但并没有见到劳务输出的农民工),不过空乘却只见有一个中国人,机上广播也没有中文。准时起飞,到多哈飞行时间大约8小时,刚上飞机不久以及即将到多哈的时候,各发了一顿正餐,感觉比土航的航餐质量差不少,品种就少。大多乘客都在睡觉,不睡觉的,座椅背有小屏幕,有免费的电影、游戏等,内容还不少,并且有多种语言选择,朝鲜队的队员竟然也都选择看韩剧!

当地时间早上5点多准时降落在多哈,天色已大亮,未滑行到登机口,停在停机坪上,有巴士把乘客送到机场楼里。转机的乘客和在多哈出机场的乘客还不在同一个站下车,转机的在"transfer and departure"的门口下,沿着箭头指示到安检区,行李和人再过一遍安检,人不多,不用排队,依然很顺利通过。

多哈机场是中东乃至全世界几大机场之一,进入候机区,除了商品琳琅满目的duty free店,找gate就要找很久,这里除了白袍裹身头巾飘飘的阿拉伯人,还可见到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旅客在候机。中国人也见到不少,除了我这样的转机去中东其它国家、或欧洲的游客,就是劳务输出的民工;相应的,机场里也有讲各种语言、来自世界各国的卡航工作人员为旅客服务,非常international;只是相比于迪拜机场,这里的候机厅空间小了一些,显得局促

本来在Doha机场要无聊地等上大约8小时,幸好在北京飞来的航班上认识了邻座的山东妹子,一位在沙特工作了多年的护士,她的转机时间是3个多小时,所以一直在Costa咖啡厅聊天,直到她登机。剩下的时间,我到候机区的餐饮区吃饭,普通的西餐快餐,价格不便宜,一盘意大利面一瓶水,20 USD,可以花世界主要货币,也可以划VISA或者mastercard卡。多哈机场的free wifi也是值得赞扬的,网速很快很给力

将近中午12点,可以登机了,仍然是坐摆渡车,上下车的片刻,感觉Doha的室外气温已经超过人类忍耐限度了,幸好问同去安曼谈生意的中国人,说约旦比这里凉快很多,这才放心。不像飞来多哈的航班,飞去安曼的航班只坐了不到三分之二乘客,大约下午1点起飞,不久就发了一顿正餐。除吃饭时间,我都在玩zuma游戏,也有从舷窗往外看,很少有云,能清晰地看到绵延不绝的沙漠,只偶尔见到有绿洲。当然,从多哈起飞的时候俯瞰多哈,还是很壮观的,沙漠中一座巨大的现代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