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北京有句俗话儿:“机灵鬼儿,透灵倍儿,小精豆子不吃亏儿。”这句话里的头一位“机灵鬼儿”是谁呀?他住哪里呢?这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不,这天,悠悠荡荡中我解开了这些问题,还遇到了这两个“机灵鬼儿”。

今个儿难得这么好的天气。虽然有些薄云,但北风吹得这帝都空气十分的清新。没有了雾霾,让人身心愉悦,放眼望去,能够看到许多遥远的高大建筑。天,那叫一个透亮!

站在朝阳门外、遥望国贸三期,突发奇想:这朝外大街上有一个千万遍路过、却从来没有进去的地方----东岳庙。今日不妨去逛逛。

朝阳门立交桥往东不到一站地,有一个砖石结构的牌楼,孤零零的矗立在宽阔大街的南面,原本以为是朝阳门的牌楼,却找不到任何朝阳门的字样。东岳庙就在这个牌楼的正对面,居于马路的北侧,现代高楼大厦中的一撮古典建筑群。

北京东岳庙也叫“北京民俗博物馆”,始建于元代。每周二至周日开放。

走到大门口,发现有两个售票口,西面的售票口票价40元,东面的售票口票价10元。当然,一分钱一分货,40元票价的门票是带导游解说的,高档享受。我这般闲游者,还是选个实惠的自己逛吧。

走进院落,建筑古色古香,格局俨然是一座庙宇。大门口四大金刚把守,再往里还有众多小神辅佑。

走入中路的第一进大院落,宽大的院落中间一路石板铺设的通道直达远处的大殿,通道两旁的栅栏上挂满了红红的祈福牌。这里就是人们说的“福路”。

刚进门的左侧一颗古槐被支架支撑着,支架上写着一副对联,古槐被人们赋予了“寿槐”的美好祝愿。古槐的围栏上同样怪满了红色的祈福牌,层层叠叠、红红艳艳,十分的好看。早就听人说过,在东岳庙祈福特别的灵,看来大家是深信不疑的。

掠过古槐蓝色的牌匾看过去,发现大院的围墙处是一座座敞开的隔间,如同想象中的京师考场中房间般紧密且狭窄。怀着探究的心情走近,发现每一间里都摆设着很多的塑像,都是面向门口一人端坐正中,两侧站立着若干形象各异的人像。这是做什么用的呢?抬头看门上悬挂的匾额,每一个隔间都不相同:有见报司、所生贵贱司、善报司、山神司等等等等。太多了,一眼看不到头,一心记不住那么多名字。没有解说员真的不知道这里到底是什么所在。

凭感觉,这里应该是各路神仙的祠堂,供人们拜祭祈福。其中,还有类似于“见报司”这样供奉的是文天祥。而“所生贵贱司”则是监察世人行为,据此决定人们贵贱的职能。看着鳞次栉比、规模宏大的祠堂群(我不知道它真正应该叫什么,只有这个词能够让我理解。),走过一间间悬挂现代人已不太明白意思匾额的门口,窥视着形象各异的人像与兽型,想象着古人一一拜谒这些神司的情景,相信他们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敬仰、畏惧、神圣、憧憬,而又安详的感受。现在的殿堂已经破败,许多棚顶都掉了下来,让人有些唏嘘时光。

虽然,这个时节游客稀少,但看到各个殿前香火还是很旺盛的。新年伊始,道士们也开始了祈福纳祥活动,殿前殿后、展板横幅都在提示着大家“2015已末年拜太岁“。

在西跨院的碑林中路遇导游,导游沿着自己的路线讲解着。跟随来到后面的院落,这里更加冷清。导游大步流星地走进了一个殿宇,尾随的游客也走了进去。这殿宇是做什么用的呢?没有匾额,殿门口挂着一个大型的棉布门帘,不明就里的人们估计是不敢进去的。顿时增加了许多的神秘感,决定进去窥探一番。

掀开面布棉门帘,我去。满眼吉祥兽、满柜吉利符,这是个工艺品商店,也叫旅游用品店。典型中国式旅游产品,典型中国式推荐方式。逃也似的钻出棉门帘,回想那昏暗房间里的低劣商品,兴致有些消减。

好在,没多远就看到一幅美好的场景。在一面墙前上挂满了祈福牌,墙前面还有旧时人们使用的碾子和石磨,墙的正中贴着四个大字“五谷丰登“。好喜庆的场景,好美丽的寓意。

再过一道门,进入最后的院落。偌大的庭院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了解说员,没有了保安员,就连一只小雀儿都没有发现。这里有一排二层小楼,展出着北京传统民俗文化。

依次走入展厅,开始是一些古代时期的小工艺品,各种各样的工艺小动物,有小狮子、小狗、小猴……就现在人的眼光看制作也是蛮有水准,形象各异,挺有意思。之后,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泥塑展区,以及老北京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东西?您认得吗?

靠近院落东部的展区是东岳庙的历史展览,到了这里我才知道:原来朝阳门外大街上的那个牌楼是属于东岳庙的,叫做“琉璃牌楼“。望文生义,这牌楼自然是个用琉璃装饰的。它本是东岳庙自家专用的,因为修路被隔绝了。

院落里还有一个大戏台,想当年这里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地方。东部展厅门口还有个“状元槐“,同样挂满了祈福牌。为了莘莘学子给大家拍几张照片。

沿东路往回走,发现一处名叫“松鹤堂”的殿宇,同样挂着蓝色面布棉门帘。果断问了保安,这处有名字的殿竟然是个库房。

“松鹤堂”对面发现了一处叫“画福布”的地方,形制上有些像藏传佛教的转经筒,不过这里是人们在红色布桶上写画,用以祈福。

不经意中发现自己已经走回了中路,画福布紧靠的就是正院的建筑。从两个画福布陈设中的门进去,往右走。有些幽暗、有些迷乱,竟然是个叫做“育德殿”的地方。从殿前的走廊到殿内都没有灯光,只有雕塑和一个道士在那里静静的呆坐。出得殿来,一个通道原本是可以通往庙内正殿的,结果,昏暗的通道两边摆放着柜台,同样布满了全中国都可以买到的旅游工艺品,却在通道尽头横了一个警戒线,眼看着前面大殿的后身无法进入。

既然回到中路,就必须去东岳庙的正殿去看看了。

走出这一进院落,左手经过了一个“三茅殿”,此殿是为了祭拜道教祖师爷设立的。东路的院墙处,如西路相同有着一长串的各种“司”,以及规模更大些的碑林。

穿过碑林拾阶而上,又回到刚刚进门时的“福路”。面向北方,抬头,就看到了东岳庙的主殿----岱岳殿。殿首匾额是康熙御笔亲题“岱岳殿”三个大字。有些不太认得第一个字,于是跑去问殿前侍卫----保安同志。保安员热情的告诉我:那个字念“dai”(代),第二个字念“yue”(岳),岱字等同于泰,岳字等同于山。所以这个殿是皇帝祭拜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地方。元明清三代皇帝都会到这里来祭拜。好有爱心的保安,好有历史的地方。

拜过财神,再看碑林。碑林中,有著名的“张公碑“(张留孙道行碑),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fǔ)所书。还有各个年代各种风格内容的石碑,林林总总蔚为壮观。每一个背负石碑的赑屃(音:bìxì,毕戏)都昂着头,看着岁月。云越来越少,蓝天展露的更加美丽,庙宇外面的高楼掩映着蓝天白云,提醒着我这里是现代化的都市,但我的身边满满地全是古代时光的印迹。

突然间,发现一个小小的提示牌:老北京传说,当年常有两个喜眉笑脸的小道童,提着灯笼从庙里出来买炸豆腐。所付货币经卖主事后差点全是冥钞。按照其长相进庙查访,发现是石碑座两侧小道童显圣所为,于是有了广为流传的“机灵鬼“的雅号。

怎么,“机灵鬼儿“的说法是如此而来呀!他们在哪里呢?我一定要找到这两个小道童。寻到后面的石碑,依照牌子上的提示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两个提着灯笼的小道童,一个在石碑底座东侧,一个在石碑底座西侧,雕刻得十分精细。这可惜道童的面部被破坏了,无法再看到原来上街买炸豆腐的嘻嘻笑笑的脸了。小小机灵鬼儿,也算是民间百姓对快乐和生活的一种美好想象吧。

如果您能来到东岳庙,一定要找一找这两个机灵鬼儿呀!看看谁最机灵。

寻了机灵鬼儿,看了石碑林,出到最初的院落,这里还有康熙爷的御碑和玉马,碑亭有些破旧,不远处在其他道观曾经见过的“铜特“倒是被摸的挺亮。

游遍了东岳庙,朝着南边天空晒下的阳光,走出了这当年帝王们拜祭东岳大帝的庙观。

高楼林立的朝阳门外大街上车水马龙,对面东岳庙的琉璃牌楼还是那样孤独耸立着……不知道这繁忙的大街上,还有多少个机灵鬼儿在奔波?

沐浴着立春仍旧有些寒冷的阳光,我走入了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