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店的地接很负责地帮我们安排好了Han Palace宾馆的班车(这点必须要为度假村的服务点赞),下船后、不消多时,我们便顺利地“转移阵地”。

由于日程定下来比较晚,我很遗憾没有订上仙本那镇上最好的海丰酒店;汉宫只是退而求其次的一个押注:毕竟,4公里的“郊区”距离多少还是让我之前有些顾忌的。好在,汉宫的入住率并不高导致酒店的shuttle几乎完全成为了我们几个人的包车,前前后后的接送时间都可以稍微机动安排,总体而言仍然是非常方便的。而对于在离岛上憋了几天没网络生活的各位而言,汉宫毕竟有着仙本那一流的住宿条件、网络自然也是紧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了。

安顿好之后,我闲着无聊决定再次搭车去镇中心好好转转。

仙本那是个略显拥挤的港口小镇。从东边朝海向延伸出去的一块水上平台、汇集了多个码头、酒店、旅行社与水屋客栈(包括海丰、渔人码头、龙门客栈等等),基本上算是镇上最重要的旅游中心处了。而毗邻码头的陆地沿海一块则是各式餐馆、旅馆与小商店的精华区(包括海鲜排挡一条街和一个当地最大最全的商业超市);再顺着主干道朝内陆走、绕过旗鱼雕像的环岛圆盘,则是银行、清真寺、维修店、当地学校等等极富当地人生活气息的地方,当然也不乏KFC和背包客旅馆等旅游硬件穿插其中。除去这些区域,基本上就剩当地人的居民区了:富人大多在内陆自建洋房、而普通老百姓则聚集在海边搭建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水屋。在这块前后贯穿距离不过一公里的小镇,原住民的贫穷与外来人口的阔绰以一种几无规律的混合形式稠密排列其中,正如,在这最大的商业超市门外、不过几步路的间隔、却混搭着专属当地人的简陋巴扎(Pasar);这些表面上的冲突与反差几乎无处不在,却出乎意料地和谐共存于仙本那这块弹丸之地。

到了饭点,基本上所有旅客都不约而同地赶往龙门客栈对面的海鲜排挡一条街,我们自然也不例外。恰巧碰上了前些天一起学潜水的几位同胞,便决定拼成一桌好好搓一顿、也算弥补一下这几天在岛上略显贫瘠的口粮条件。

应该说,仙本那之所以能吸引如此海量的中国游客,“吃”一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大因素。在这条靠海的餐饮一条街上,几乎全部都是华人经营的海鲜餐厅、一家挨着一家好不热闹;传说中性价比最高的“肥妈海鲜楼”已经火爆到需要提前订位的程度。好在同类型的选择余地很大,我们最终在“渔港海鲜楼”饕餮了一顿;人均貌似也就三四十马币,却足以靠着月夜下的海边、惬意地饱餐一桌新鲜诱人的海产了。

本来觉得,仙本那这个看似破落又人满为患的小渔村、一是不如外岛一样坐拥无敌海景、二是住宿条件也不怎么舒适,但却足够让大部分慕名而来的游客为了这个小镇子而特意留宿几天,实在是一件比较令人纳闷的事。其实吧,大家都是俗人,好不容易出来玩一次,没必要强迫症一般地过着“非潜水即拍照”的专业范节奏;而仙本那这个喧闹的小镇正好提供了缓冲空间。毕竟,这种顿顿可以吃到生猛海鲜的伪土豪生活,才是享乐主义的精髓嘛。

Tips:

1、平心而论,Celebes度假村的餐饮还是很合国人口味的,不过评价参差不齐;比较遗憾的是基本没啥海鲜(只有一种类似马鲛鱼的鱼肉),不过新鲜水果(尤其是菠萝)还有一道不知道是红烧牛肉还是鹿肉的荤菜、私以为吃口相当不错。

2、仙本那码头那块,整天都有当地渔民拿着油桶和矿泉水瓶在街上兜售零散海鲜,主要是鲍鱼、鱿鱼、濑尿虾、小石斑和小型龙虾等;注意砍价。鲍鱼成交价往往不足1RM每只,濑尿虾的价格水分更大。

3、不建议去淘宝那些低于10RM的海鲜,因为饭店的加工费就是10RM一道,原料成本太低反而划不来(除非几道海鲜拼成一道菜还能考虑一下)

4、海丰酒店背面就是当地的渔船港口,每天下午4点过后(清晨可能也有一班)很多渔船靠岸收货、形成一个简易的鱼市场。虽然不算活鲜,不过都是刚刚捕上来的海产,种类丰富、理论上性价比很高。

(图注:1、“龙门客栈”,2、潜店旅行社的办公室,3、海丰酒店以及背面的渔市场,4、旅馆聚集区与海鲜楼一条街,5、当地人巴扎,6、当地人的商店餐馆和清真寺,7、当地人的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