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区
上羚羊峡谷在纳瓦荷语中称为“Tse bighanilini”;意思是“有水通过的岩石”,其经纬度在36.51'28"N, 111.22'20"W。由于谷地较广,且位于地面上,所以是游客最多的部分。要进入上羚羊峡谷,由于地形限制,在入口处必须停车步行在沙地上约两里,过去保护区允许私人的四轮传动车进入,现今所有的游客都必须搭乘保护区的大型四轮传动车,而且也取消了步行的许可,以免游客在烈日下步行发生意外。上羚羊峡谷的入口不是很明显,远远看去只有一条很细的裂缝,进入峡谷后,某些地方可能相当阴暗,没有光线直射到地面上,岩壁高耸约有20米,总长约150米,摄影师进入此区通常需备有脚架和闪光灯,由于游客众多,想要拍到一束日光射入和无人的景观,需要一些耐心。
下羚羊峡谷在纳瓦荷语中称为“Hasdeztwazi”;意思是“拱状的螺旋岩石”,整年中约有九个月不会开放。位于地底下,需要爬金属楼梯深入地底,中途还可能需要靠一些绳索才能走完下羚羊峡谷,由于其进入的难度比较高,游客较少。但摄影师较常在这边取景。入口仅有一人宽,与地面同高,远看无法辨识。进入后急降约50米,总长非常的长,一般游客只被允许走到中途点。下羚羊峡谷的谷地变化较多,某些通道不足人高,游客可能会碰撞到头部。
暴洪意外
上与下羚羊峡谷的参观都需要由纳瓦荷族导览引领。有时也有游客单独进入峡谷,在1997年8月12日,下羚羊峡谷中有12个游客没有纳瓦荷族导览引领进到峡谷中,其中有七位法国游客,两位美国游客,还有英国游客和瑞典游客。
当天峡谷所在地仅有零星的雨点,但在10英里的上游下了约1.5英寸的雨量,仅下了15分钟后,雨量降到0.75英寸。在降雨后30到45 分钟内形成了暴洪,并直接冲到了下羚羊峡谷中,这12位游客在谷中避之不及,被突然出现的暴洪冲走,其中有两位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研判是被冲到峡谷之外。最后仅有一位28岁的美国游客生还(被搜救队发现他被卡在岩架上)。
羚羊峡谷区域的暴洪不一定在下雨时出现,有时在远方的上游忽然下了一阵雷阵雨,就有可能急冲至下羚羊峡谷中。后来下羚羊峡谷中就增设了许多铁梯、安全网与绳索,以防意外再度发生。关于下羚羊峡谷是否要开放尾端步行的部分,也因为此意外而有众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