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香港,就不得不提中国自晚清开端的那段内忧外患的近代历史。1842 年至 1898 年期间,清朝政府先后三次割让香港岛、九龙半岛及租借新界予英国。
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清廷代表耆英和英国代表砵甸乍在南京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此后,香港在英殖民地政权的典章制度和重商政策下,逐渐发展成一个商贸转口港,为其日后跻身国际大都市和全球贸易中心打下了基础。
1860 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签下《北京条约》,割让把九龙半岛南部(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给英国。
1898 年,英国以要求平衡势力为由,再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租期 99 年(1997 年 6 月 30 日届满)。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最终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
实际上,香港在中国历史中的角色扮演,远比这些还要早 —— 早在南宋末年,宋朝第十七位皇帝 —— 宋端宗赵昰和其弟卫王赵昺被元朝军队一路追逼,逃到香港,赵昰最终病逝于𥐻洲(今大屿山),今天九龙城的宋王台和侯王庙都是为纪念宋端宗而建。
明朝时,因此地盛产及出口莞香(又名女儿香),最终得名 “ 香港 ”(运送香料的港口)。
明正德九年(公元 1514 年)葡萄牙派兵攻占屯门,正德十六年(公元 1521 年)屯门海战,明军击溃葡军,葡军狼狈返回马六甲。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 1711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成立贸易站,开始直接向中国大量采购茶叶。
由于清朝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而英国商人带来的西方的工业制成品中国人却无所需求,导致英国严重贸易逆差。
在此过程中,英国人也一直在寻找中国附近的一个地点作为驻地,以便交易,舟山群岛、香港岛都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后来为平衡两国贸易,英国人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1773 年,英国人取代葡萄牙人成为鸦片贸易的领头羊。
1837 年,鸦片泛滥导致的问题终于到了清朝政府非立即采取坚决措施不可的地步。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收缴鸦片并集中销毁,史称 “ 虎门销烟 ” 。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不久,道光皇帝转向主和,派钦差大臣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
琦善与义律草拟《穿鼻草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随后英军从香港岛北岸(今上环水坑口街一带)登陆,并占领香港岛。但由于清廷及英国分别认为有辱国体及获利太少,故中英双方都不承认《穿鼻草约》。
其后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事扩大,英军先后攻占厦门、宁波、上海、镇江,抵达南京下关。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970年代初期,由于新界土地契约的问题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为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届满,届时英国将丧失香港90%土地的一切权利,香港将无法单凭这10%剩下的土地而运作。香港各界开始忧虑港英政府批出的新界土地契约可否跨越1997,以及港英政府涉及新界的土地契约在1997年以后是否继续生效,使英国政府不得不考虑香港前途问题。
1979年3月,专条租约将在少于20年届满,为解决土地契约问题,港督麦理浩爵士首度访问中国,引伸出后来的香港前途谈判。其后,中英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确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国将香港主权移交至中国,标志着英国156年统治香港的时期正式结束。
《专条》中租借的新界及新九龙。
《专条》中沿深圳河的中英边境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