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想看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说这是文学爱好者的通病。

所以我们放弃上海飞昆明,坐动车来了南京。只有半天的时间,就只来了夫子庙,秦淮河,见了一位老友。

夫子庙,人流如织,我们没进去。拜孔夫子,还是回我们大山东吧,哈哈

上一次来,还是17年3月份,来出差学习。

这一次,和王先生重游故地。

美好风景,如果不能和你分享,则毫无意义。

如愿以偿来到秦淮河畔的王先生,所以我们就在这儿等天黑。

金陵粉黛,秦淮人家。

一提秦淮,可能大家都会想起那首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双龙戏珠,可能这样的龙壁,没有几个地方有吧。

我和王先生说,我们进去看看吧。看过了青州贡院,来膜拜下中国古代第一科场,中国官员的摇篮的江南贡院吧。

他说,不,我对这种摧残文人志士的国家机器不感兴趣。好像是这样来着,记不清了。

可虽是如此,却是寒门学子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啊。

就像现在的高考一样,是大面上较公平的,可以让老百姓的孩子有翻身的机会。

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没看明白,两侧的天地玄黄。

王先生说,是古代考试的房间号。我才想起来,天字号,地字号,貌似确实是这样。

我们就静静的路过,然后悄悄的走了……

想想当年从这里走出去多少挥毫指点江山的人,曾或多或少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想想后来他们的结局,真是昙花一现……

有人说南京的风水不好,因为历经几次屠城,在这儿的朝代也都很短命。

明朝朱棣发动清君侧之后,迁都北京才摆脱这命运……

当然也只是部分人的意见,神棍局觉得南京的风水依旧很厉害……

一只飞檐走壁的喵。

就这样静静的坐在秦淮河畔,听一曲评弹,赏六朝风景,想像着曾在这儿呼风唤雨的人儿,都化作历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不免唏嘘。

太喜欢这灰瓦白墙,小桥流水的感觉。只是不知道生活在这里的人儿,有没有时间像我一样静静的坐在河边赏风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一只孤独的鸟儿。

一个孤独的灵魂。

乌衣巷。很多人都读过这首诗吧。准确的说是背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这首最出名了。

但其实还有很多人写过。比如说任希夷,罗必元,马之纯……

他们不出名,写的诗也没多少人知道,但总有一天会像《苔》一样,被人知晓。

毛爷爷手书。

路过。没进去。

乌衣巷是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邸,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从这儿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不得不说这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

只可以,现在只剩下游客来探访,不见文人墨客了……

夜幕降临,

我们倚栏而立,静静的看着华灯初上……

不知道王先生有没有如愿见到他心里的秦淮河,他读过的秦淮河……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

烟雨借繁华,吹箫夜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