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子出发的上山之路,与其说是路,倒更像是在山林留出的夹道中,努力寻得一点通行的可能。小路是不足1米的泥巴路,下雪之后,满是泥泞;路的两侧或是两人合抱的大松树,或是自由生长的灌木丛,或是连续不断的山坡。在这样的山路上骑着摩托车狂奔,常有灌木枝条向你迎面扑来,刹车需要靠脚,惊险刺激又充满乐趣,我坐在后座上时常会想,如果是我来开摩托车,可能早就已经冲到山底下去了,因为每次我以为该直行时,道路实际总是要转弯,多亏这里的师傅们摩托车技能好,居然能这样一路安全地从村庄骑车到山脚。但我很喜欢这条路,因为一路都有松树的味道和可爱的松树,我喜欢松树。


山路崎岖,越往上,越震撼,天高云淡,群山巍峨,在这里你会觉得这样过完一生也未必不好,简简单单,顺势应时,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哪来的那么多纠结苦痛,哪来的那么多辛苦迷茫。但我既没有抛弃现有所得的勇气,也没有挥刀斩乱麻的魄力,因此能偶尔拥有这样短暂的心无尘杂已算是得之我幸。





昨夜的大雪,让原本可以开到离通往冷噶措必经的垭口更近的路无法通行,也只能是狼先生能走一走了。剩下的4公里连续雪地爬坡,就靠自己了(原来的计划里只有1.5公里徒步登顶)。刚下摩托车,气温低,空气稀薄,还没伸直手脚的我就被摩托车大哥/大叔(带着面罩看不见脸来着)提着开始爬坡,这简直是要我小命。走五步,歇十步,走的气喘吁吁鼻涕横流,感觉肺都要炸裂;摩托车大哥已经没招,拉着我走、掺着我走、拖着我走、架着我走、提着我走......什么招数都试过之后,我猜他已经快要放弃。但我向来是爆发力差而耐力非常好,当我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也不用再需要任何人协助,自己一步一步越来越能走。借用摩托车大哥的原话:哎呀我看你之前那样觉得你简直不行,没想到你还不错的嘛。骄傲脸。


经过3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登顶,看到贡嘎的那一刻,这一路辛苦都值得。这是我距离贡嘎最近的一次,甚至山脊上的阴影、冰川刻蚀的纹路都能够看到,当时脑海里只有一个词:威严。甚至有些冷峻,让人心生畏惧。


站在垭口上,常常是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面是雪,冷到虚无;一面却是阳光普照,温暖如春。面向贡嘎,找一块化雪的草甸,美美地睡一觉,这样的经历可不是人人都有。但站在山脊线上,只能感觉到风,我感觉自己都要被吹走,如果我在山脊上轻轻跳一下,那肯定会被吹下山去。



冷噶措还在垭口的下方,山顶上看只是小小的一片海子,走到它近旁,才能明白,为何生活在此的人们如此宠爱海子。在冷噶措,可以看到贡嘎群山的全貌,湖边找块石头坐下,发呆,仰望,时光缓慢悠长。





今天走了好远的路,不甘心没有等到夕阳就返程,尽管天会黑路还远,还是死皮赖脸待在山顶等到太阳西斜,虔诚地看着晚霞一点一点点燃贡嘎。太阳一落下,几分钟内,天空迅速暗下来,气温也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极速下降,冷到瑟瑟发抖。




第一个下山,我们跟着一位当地的叔叔,可以说是连滚带爬地一路狂奔下山,夜幕之中,雪地穿行,估计只用了四十分钟就到达坐摩托车的地方,途中不知道摔了多少次,早上上山的痕迹早已经被雪覆盖,每踏出一步都是在探险。一路上叔叔牵着我,说我长得很像他的女儿,还给我看他女儿的照片,确实挺像的。路上看不清路,还崴了脚,他特别着急,要背我下山,后来背了两分钟,我实在过意不去,坚持要自己走才作罢。在星星已经挂满夜幕时,还在雪山上疾行,这还是第一次,又怕又刺激。


回去的路,比来时更难,坐在摩托车上,有好几次不得不下来走路才能通过。但是晚上九点半的雪路,真的好美:天上的星星感觉已经挤得站不下,被挤下来的就变成流星;合抱的大松树发出幽幽香味;吃饱喝足的牦牛在路边安然入睡;小老鼠不遵守交通规则从摩托车前窜过;在还没有草的草地里找路;还有客栈旁边在星空下散步的幽怨的马,晚归的它,还会自己叩门叫主人开门......

下摩托车的一瞬间,路都不会走了,膝盖已经失去知觉,下次一定带护膝。蹭进热气腾腾的厨房,来一碗酥油茶,要一碟牦牛肉炒菜,恍以为入口的是人间珍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