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们决定去笊篱寨去探秘。由于天气不给力,就放一张由当地摄影师之前拍摄的图片吧。

笊篱寨位于城西25公里的徐家垛乡李家垛村笊篱把。笊篱寨矗立于三面环水, 黄河 支流昕水河在笊篱寨的西面呈“S”形绕过,一面靠山的一条石梁上,东西长349米,东端仅宽10米,西端宽300米,海拔约1000米,地势险峻,南、北、西三面悬崖峭壁、东面高筑寨门。传说中一直都有好汉建寨称王,数次易主。

我们从县城直接到的笊篱寨,大概走了40多分钟的 盘山 路,将车停靠在安全的路边,便开始一路羊肠小道。刚开始走的那段路特别难走,一路野生酸枣丛生,山坡上杂草丛生,路也非常陡,后来才发现一条专门来笊篱寨的路,不仅好走,爬升也没这么大。还好,我们带着兵工铲劈断挡路的酸枣树树枝,在山坡上挖下一个个小凹槽,这才安全到达笊篱寨,差不多用时1小时。

到最后一个大坡,从高处看到的寨子,不过距离还是挺远的。观察周围的环境,这里的确四面环山,三面环水,从我们现在走过的路来讲,地势还是比较险峻的。这里海拨700米上下。

我们一路走走跑跑,终于来到寨子跟前,山下的昕水河在这里打了好几个弯,对面的这个湾道有点像老牛湾的一个湾道。由于距离问题,没拍全,如果亲眼走进,肯定会认可我的观点。

寨子的堡垒,也是大门寨子的堡垒,也是大门

据《 大宁 县志》记载,明朝的义官冯希魁修建的此寨。明末当地富户为防 陕西 农民军重修。清朝同治六年为防“捻军”由贡生冯 尚志 等率村人再次重修。寨子中保留下来的数块残碑上也有记载,字迹可辨。虽然没有太过详细的记载,但根据寨子里的结构看以判断出,筑此寨一定是为了躲避那常年不息的动乱。

现在看风景还是很美的现在看风景还是很美的

我的体重比较轻,直接踩着 石台 阶上到二层我的体重比较轻,直接踩着石台阶上到二层。

二层的结构,貌似是个观望台二层的结构,貌似是个观望台

寨子的东西寨门是石头砌垒的,现在已有破损,却依然威严,很像古城堡的门洞。笊篱寨保存下来的石刻是一份研究捻军史的珍贵资料。

窑洞虽然毁坏一些,但还有不少保留还算完整,稍加修葺就可以恢复原貌。窑洞虽然毁坏一些,但还有不少保留还算完整,稍加修葺就可以恢复原貌。

用的是石头插缝垒起来的,中间的空隙没有任何的填埋物,就这样经受风雨洗礼接近千年。用的是石头插缝垒起来的,中间的空隙没有任何的填埋物,就这样经受风雨洗礼接近千年。

依然坚固,特别威严依然坚固,特别威严。

虽然有破损,但仍能接受住风雨。虽然有破损,但仍能接受住风雨。

古时的笊篱寨是有完全的城墙围着的,后来一直有人住,为了方便城墙被拆毁了一部分古时的笊篱寨是有完全的城墙围着的,后来一直有人住,为了方便城墙被拆毁了一部分。

清朝时期,沿 黄河 一代各村村民受官府之命对捻军实行“坚壁清野”所筑之民防的建筑,也是为清长城形成纵深立体化的防卫建筑物。而笊篱寨就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加固修葺,形成圩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石寨。圩寨的特点选择距村二至三里之外的三面临沟,用石块在平坦的地方建筑一道高墙,墙上设有洞门,如外来入侵,则堵门上墙自卫。笊篱寨的东西寨门用这种方式,在壁立的石峰顶部的平坦处修筑而成。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不修建台阶,平时用木梯上下,通外寨子外面,如有外来入侵,则将木梯抽走与地面隔绝。在古代冷兵器时期,笊篱寨是个易守难攻的营寨。

这几孔窑洞内部是相通的,也比别的窑洞要大,我们猜测过去可能是将军之类的大人物住的这几孔窑洞内部是相通的,也比别的窑洞要大,我们猜测过去可能是将军之类的大人物住的。

从寨门走进去,便可以看见连建的院子,一排石窑洞。据当地人讲,寨中连建5院,有61孔石窑,但只有20余孔比较完全,其余都已坍塌。另外还有房屋3间。寨子顶部可以见到用石块垒砌起来的小形房基,据此可以计算出各村民户。

土炕虽然遭到破坏,但基本结构还在土炕虽然遭到破坏,但基本结构还在

中间那个家应该是步兵研究作战的地方中间那个家应该是步兵研究作战的地方

更神奇的是,有台阶可以上到房顶,估计是指挥士兵的地方,后面还有隐藏的窑洞更神奇的是,有台阶可以上到房顶,估计是指挥士兵的地方,后面还有隐藏的窑洞。

由此推断,这些长窑洞应该是士兵住的地方。由此推断,这些长窑洞应该是士兵住的地方。

生活中用到的石磨还在,非常大的一个石磨台。生活中用到的石磨还在,非常大的一个石磨台。

石窑前因长久未打理,有些狼藉,较平坦的地面还有石磨、石碾和水井。拨开荒草踏着高低不平的路面走向后寨,后寨门突兀耸立,下临峭壁,俯视森然怕人。寨内围墙都是依山而筑,延伸出去的山石就像一只只伸出的利爪,也像一枝枝箭弩面对着敌人,保护着人们的安全和生存。

有一处石头大平台,非常大,足以站200-300人,如果有一天可以开发旅游,这个 石台 上是可以烧烤的。石头上还有一处天然的细缝,和寨子一起经历过风雨。

这是另外一个寨门,这些门过去都有大门,门槽都还在。山下就是昕水河,山下有条山间小路,非常适合徒步的人行走,沿着清澈的昕水河,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也是蛮惬意的。

寨子堡垒门外的小山包就是像笊篱头的地方,可以顺着山路一路下山到昕水河,后来人们给昕水河修了一座小桥,可以走到对面的山,又可以一路上山走到我们第一天拍摄全景的村子。前面的那块石头看着像一头乌龟,古代乌龟可是吉祥之物。

返回的时候,从远处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是两层结果的堡垒。

在这里转悠了半个多小时吧,我们返回,从寨子堡垒的门洞看到的对面的山崖。

这里虽然由于交通、用水用电问题早已无人居住,但是常有村民牵着牛来放牛,放牛人可以在堡垒的这个洞里休息。在寨子里,一路确实发现好多干牛粪。

我站在悬崖边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实在是天气不给力,不然会看到更美的景象。

如今昕水河两岸被附近的村民种上了庄稼,包括笊篱寨上的农田里也都种上了庄稼。未来有一天,如果这里能开发出来,人们可以沿着昕水河徒步,在寨子里住窑洞、睡土炕,夜晚可以坐在寨子里仰望星空,还可以采摘地里的果蔬,品尝地道的大宁味道。

二郎山红叶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去这些地方,如果时间足够的话,一定要去芝麻滩遗址走走,去了解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期人们的生活遗迹,翠 微山 遗址位于翠 微山 间,还可以顺便爬山。二郎山是一定要去的,因为这里有大片的山林绿植,尤其秋天漫山红叶非常漂亮。二郎山如果好好在山间游走的话,大概5小时以上,这里还有非常多的美丽传说与神话故事,足可以游一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