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悦老街曾有“小上海”之称,这里街面格局同上海老城差不多,曾有三街十三巷,和悦头道大街曾是这里最繁华的商贸大街,此地有黄家旅馆、大通邮电局、一品鲜酒家、盐务招商局、裕和祥杂货店、蒋氏酱坊、大中华钟表店、李氏银楼、夏氏膏药店等。

和悦中山路连接轮船大码头,从前路街黄包车及行人从早到晚穿行于戏院、茶楼、酒家、饭店之间,从南京、上海来进货的商人也多,给此地带来了繁荣,故有“小上海”之称。铜陵籍英雄刘四姐、赵傍根曾在大通羊山矶精彩演绎了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原型故事。

过去和悦老街还有汇丰钱庄、电报总局、报社、照相馆、板鸭店、中医院、当铺等。

在大通,沿江边沙滩走上长长的石板路,穿过古老的码头廊坊,可以从清字巷口直接进入和悦老街。

徽派建筑符号的封火山墙虽已成残垣断壁,那些曾经美丽的飞檐翘角和镂花窗台,却还顽强地耸立在街道两旁。

相传,地藏王菩萨金乔觉是途经大通前往九华山,并在大通布道修行半年。时至今日,大通留下的庙宇大士阁,便以“九华头天门”著称。与此同时,这里还是我国国家级濒危动物长江江豚的栖息地和养护场。

和悦洲“三街十三巷”,“三街”即三条大街(头街、二街、三街),“十三巷”分别以江、汉、澄、清、浩、泳、潆、洄、汇、洙、河、洛、沧13个都带三点水偏旁的字来命名,民国时期仅小客栈就多达180余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20世纪30年代,大通发展到鼎盛时期,仅和悦街人口就超过五万,成了远近闻名的“小上海”。所谓的“小镇见证大历史”,正是指的这一段历史。

98年的一场大水彻底断送了这个与澜溪街一水之隔的和悦街,居民纷纷外迁,曾今的“小上海”如今人去楼空。

等轮渡的卖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