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之行的第一个寨子,就是丹寨县的卡拉村,在苗语里“卡拉”是好的意思。丹寨县地处都柳江、清水江上游,融合了都柳江系、清水江系苗族文化的特点,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
卡拉村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传统手工编织鸟笼专业村寨,其编制的鸟笼远销国内外,编制技艺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该村的151农户中,有125户都在从事鸟笼制作行业,年生产鸟笼达10万个,鸟笼生产已成为卡拉村收入的主要渠道。
卡拉村是不需要门票的,在停车场下车,便能看见山顶上有一个大大的鸟笼,用无人机帮我们去看一看。在山下看的时候觉得这个鸟笼土土的,但是无人机拍出来竟然还不错。
不飞无人机还不知道,山后面竟然有如此一番“中国特色”的景象。一条高速纵穿山间,一边是已经收割完的梯田,一边是一个小型水池,写着“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因为贵州多为山区,生活条件相对贫苦落后,但是近几年也在大力发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要致富先修路”,路好了,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绿水青山也成了金山银山。
拍完往里走,看见一棵柿子树,长得太诱人了,好想摘一个吃吃。
卡拉村非常原始,并没有被商业化,几乎没有游客到访,来这里的主要都是人文摄影爱好者,所以除了鸟笼的收入,摄影费也成了这里旅游业的一笔收入。比如,我们想拍摄鸟笼编织的场景,就花钱请了两个当地人来当模特,说得不好听这是摆拍,说得好听一点是摄影的 “场景还原” 。
我更偏向于后者的说法,虽然人文摄影讲究拍真实的场景,但是因为一些传统工艺,我们可能拍不到原汁原味的感觉了,通过 “场景还原”,我们可以将这些珍贵的画面记录下来,我觉得这也是人文摄影的一种方式和魅力。
拍完了模特,我当然也要充当一回“鸟笼少女”,坐在鸟笼中摆拍。别看照片里有很多鸟笼,其实只是集中在一小块地方,通过摄影的艺术,利用中长焦切掉多余的边缘,拍出密集的感觉。
揭秘真实的摄影场景,是不是突然觉得上面的照片都是“照骗”?
仔细看看那些精雕细琢的鸟笼,还真是挺精致的。卡拉鸟笼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砍竹、破竹、除湿、定型、编织、上色等十几道工序。尽管鸟笼工艺已有上百年,但是由于鸟笼的制作材料——竹子不易保存,所以没有流传后世的鸟笼实物,因此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变得尤为重要,希望卡拉村的鸟笼编织工艺也能一直传承下去。
虽然我没有逛完整个村子,只是为了拍摄鸟笼而来,但是也希望通过我的照片和游记,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特色的村子。
午饭在村子门口的餐厅吃,当地特色的战斗鸡烙锅,边煮边吃,因为是斗鸡,鸡肉很有嚼劲,但是肉质比较老,并不是我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