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虎丘觅“虎”

千百年前,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足见虎丘在苏州所有景点中的地位。他老人家到苏州的憾事,到我们这儿绝不应重演!所以虎丘是此次姑苏行的必游之地。为了错开游人高峰时间段,第二天一早,8点多就来到了苏州著名的虎丘景区。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3.5公里的郊外,“虎丘”一名已有近2500年,据记载公元前496年吴王病死葬于此山,入穴三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如今园名胜古迹众多。有著名的斜塔云岩寺塔(也称虎丘塔)为国家级文物。剑池,在一处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传说吴王阖闾墓可能建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剑池边,千人石北岩壁上,镌刻着四个大字:“虎丘剑池”,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山上还有一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称为“陆羽井”,此外还有真娘墓、断梁殿等等......,每处景物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或文化背景。千百年来,虎丘山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着“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因为来的早,景区内外来游客很少,只有部分在此晨练当地居民,整个景区几乎都是被花卉草木、高大的树木、粗壮挺拔的翠竹环抱,其中不乏很有年代感的古树,此时景区内的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也没有众多游人的拥挤与嘈杂,可以不受干扰的拍照留影,细细观赏每件文物及展品,也可饱览虎丘山周边的美景与风光,使参观游览的心情愉悦舒畅,虎是没有寻觅到,但景是看了不少,呵呵。当主要景点参观完开始下山返回时,旅游团等大队的游人开始陆续抵达,“中国式的旅游模式”(自己定义的)开启了!呵呵,我们不凑热闹了,赶紧撤!向着下一个目标寒山寺,听钟声去喽!出发......!

景区外的虎丘山门牌坊刻有“吴中第一山”,从牌楼中依稀可见虎丘斜塔的身影屹立于虎丘山之上

虎丘山顶掩映在茂密绿树之中的云岩寺塔,从“剑池”方向这个角度拍摄,看不出塔的倾斜

云岩寺塔倾斜说明(中国的比萨斜塔)

虎丘剑池,夹在两座高大岩壁之间的,一个长剑型水池

剑池边,据传“虎丘剑池”四个字是颜真卿真迹(也有考证说是颜的弟子书写,不得而知)

虎丘景区一处僻静院落的月亮门“远引若至”

虎丘景区附近的小桥流水人家

2、寒山寺的钟声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在儿时就读过,至今记忆犹新。成人后总想,如有机会到访姑苏城,一定要去枫桥夜泊之地,静静地聆听寒山寺的钟声。

一来到寒山寺,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寒山寺是寺庙宗教场所,是信众祭祀的地方,哪成想这里是游人如织,人声鼎沸,头都大了!这哪儿是来旅游呀,这分明是来赶大集嘛!呵呵......。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随着人流走马观花吧!

寒山寺现已开辟为景区,对外售票参观。除了寺庙外,现已把寺院、周边枫桥地区及沿京杭大运河部分区域全部改造旅游参观景点,范围不小,但只有进入寺院要门票,其它地方都是免费参观。进入寺庙参观前先在周边附近转转,寺庙紧邻京杭大运河,在古时京杭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而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附近则是由运河乘船南来北往歇脚的一个驿站,所以唐代诗人张继只是这些来去匆匆的过客之一,在此歇脚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其实这附近景点的历史与风光也同样可圈可点,有千百年的古枫桥,张继夜泊之处,姑苏城古城墙铁岭关,流淌的小河与姑苏人家,川流不息繁忙的京杭大运河等等 ......,而且这些景点、区域的游人也比寺内相对少些。进入寺庙后则是另一番景象,游人与香客拥挤不堪,由此可见寒山寺的知名度与香火之旺盛!寺庙内竖有多达上百十块“枫桥夜泊”的诗文碑,碑刻文均为历代乃至今日的名人、书法家撰写手迹,各种字体毫无遗漏,令游人叹为观止,大饱眼福,其实在寺院外也有多处该诗文的石碑、石刻,可见“枫桥夜泊”这首诗作的影响之广,知名度之高可想而知。在寺院里敲钟是要收费的,钟楼前游客排着队缴费等候爬上钟楼敲钟(变了味了),听钟声可是免费的呦!听着“噹——噹——”敲响的钟声,感觉这钟声与其它地方的也没啥两样呀?全然感受不到诗文所描述的意境与场景,是啊......,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嘛,哈哈!

姑苏城外寒山寺前门口

寒山寺外枫桥景区的一处廊桥

寒山寺外枫桥景区小河边的姑苏人家及“枫桥夜泊”壁画

寒山寺外枫桥景区的,诗人张继诗作描述的的枫桥

寒山寺外枫桥景区的张继夜泊的地方与枫桥

寒山寺外枫桥景区的姑苏城外古城墙铁岭关

寒山寺外枫桥景区边的京杭大运河,河上道运输繁忙,船舶排着长队来往穿梭

寒山寺外枫桥景区边,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说明,千百年来运河仍在造福于国人,如今的人们都应感谢古人为我们造的福!

寒山寺内的游客及信众

寺内的一处佛塔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诗文碑刻,碑刻由众多历代名人、书法家书写,各种字体毫无遗漏,照片只是其中一部分碑刻

3、狮子林里……

从寒山寺出来直奔苏州博物馆,到了一打听博物馆参观需要提前网上预约,而现在预约人数已排到了3-4天后了,看来博物馆参观是没戏了,没办法只好返回,途中路过狮子林,顺道进入参观。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般的感觉。长廊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景观,更以湖山奇石,奇峰怪石林立,似狮子起舞之状而盛名于世,故取名“师子林”、“狮子林”。

景区不大,景物浓缩,比起拙政园还是小了不少。景区仍是江南园林的风格(类似的参观多了,审美也就疲劳了),厅、廊、小桥流水、假山曲径通幽。进入景区仍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随着人流在园内游览,园正中是一处小水塘,站在塘边观瞧对岸的假山,层层叠叠,小路弯曲,曲径通幽,假山之上,到处都挤满了游客,或站,或蹲,或爬上、爬下......,此时脑中猛然闪过动物园中的猴山影像,此情此景与猴山又有何区别呢?嗨,我们人不就是由猿演变而来的吗!游兴全无,匆匆走马观花般的看了看,拍了几张照片就结束了游览。

狮子林景区正门处

狮子林园内一角

园内小桥流水

园内的小水塘(水域面积太小,实在称不上湖)

4、山塘街购物

下午按计划来到了姑苏城古时的商业集散地山塘街。古时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得名,街上河多、桥多的特征充分体现了苏州这个水城的街巷特点,沿街两侧的许数古建筑,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古往今来,山塘街都是帝王国君、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无论是乾隆、康熙,亦或是伯虎、秋香,都曾流连于山塘河两岸。现如今,山塘街已辟为旅游景点及繁华的旅游商业街,并命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七里山塘”。

山塘街不愧是旅游商业街,旅游商品玲琅满目,苏州、江南特色的商品吃、穿、用一应俱全,苏式糕点小吃、苏州丝绸刺绣、团扇等等各式各样,街上当然游人也是很多,大多是外地游客到此观光购物,当然商户也都赚的盆满钵满,我们也是免不了就是那挨宰的游客之一。

山塘街两边的商铺都是修缮的古建筑,街上游人如织

街中一处具有年代感的老戏楼

街边的山塘河与河两岸的苏州特色的民居

游船在山塘街附近狭窄的小河中穿行

山塘街边一角

5、夜游平江河

乌篷船是江南水乡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乘船穿梭于姑苏城的河流街巷之中,更能体验到江南水乡生活的感觉,也可看到与路上游览不一样的水乡城市风光。入夜后我们再次来到了平江路,购票乘船登上了一艘仅能容纳6-7名乘客的小游船,船是仿老乌篷船模样修造的,摇船的是一名大嫂,身着蓝布小碎花中式服装,招呼着登船的游客们坐好后,小船趁着夜色开始一摇一摆地向前划去,不时从小桥下穿行而过,平江河河道很窄,与平江路并行,尽管已是夜晚,但沿河两岸及跨河石桥上安装了许多各种颜色的彩灯,再加上街边店铺装扮的霓虹灯,将整个河道照射的五光十色,色彩斑斓,迷人漂亮。河道两边都是原生态的姑苏城民居,白墙灰瓦,墙壁上都长满了深绿色的青苔,很有年代感。许多游人在岸上悠然自得地购物、逛街、漫步,热闹非凡,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这也是新冠疫情前的景象啊!摇船的大嫂一边摇着小船,一边向游客简单介绍了平江路的历史与传说,接着又为游客用标准的苏州方言吟唱起了一些优美的江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太湖美呀,太湖美.....”,这原生态的唱腔,江南水乡迷人的夜色,船上的游人都陶醉在姑苏城这五彩的夜色之中!不知不觉,40多分钟行程即将结束,此刻,摇船大嫂又用普通话开了腔,理直气壮地向船上游人们提出打点赏钱(小费),每人10元,不由分说拿出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挨个儿扫码转钱,怎么有点留下买路钱的感觉呢,呵呵......!

平江河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