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华文明对比,安第斯文明和我们一样历史悠久,是一个由很多文化组成的一个文明体系。

传说中,西班牙人称之为埃尔多拉多的黄金国国王,正是在这里制作黄金圣物并举行祭祀仪式:阳光明媚的清晨,埃尔多拉多从头到脚涂满黏糊糊的松脂并占满黄金金粉,当他乘坐木筏来到湖中央时,便把精美的黄金宝物撒入湖中,同时嘴里念念有词向神灵祈祷,最后用草药洗遍全身,金粉落入湖中.....

就因这个传说,这个文古明却在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后嘎然而止了,不得不说,真的非常可惜!

吹笛男子小雕像

库比斯尼克文化(公元前1500-公元前1000年)

制作男性陶雕像的传统起源于厄瓜多尔海岸,早起的瓦尔迪维亚在约公元前4000年便开始制作这种小雕像了。之后这种技艺传入安第斯并广泛流传,在沿海地区尤其盛行。该雕像来自秘鲁北海岸,描绘的是一个双手握笛吹奏的男子,未着色和上釉,以短线条,圆圈纹和小圆孔等进行装饰。

猴形陶瓶

库比斯尼克文化(公元前800-公元前500年)

该容器具有雕塑的特点,整器被抛光并涂上了两种颜色。根据面部特征推测该动物可能是蜘蛛、吼猴或狨猴(僧面猴科),虽然它们如今仅存在于安第斯山脉以东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中,但在前西班牙时期,安第斯山脉西侧的一些热带雨林中存在它们的踪迹。且其他沿海文化中也有相关形象出现,因此这些猴子在当时很可能是被当作宠物饲养的。

双头蜘蛛纹红石盘

库比斯尼克文化(公元前900年-公元前200年)

马镫口黑陶瓶

查文文化-库比斯尼克文化(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500年)

这件高度抛光过的马镫口陶瓶,通体装饰高浮雕纹饰和印压形成的小凹痕。

海螺小号

查文文化(公元前900年-公元前550年)

这种装饰雕刻纹饰的海螺小号,在克丘亚语中称之为“普突突号“,由东太平洋巨型海螺制成。

这件小号于2001年发掘于查文 · 德万塔尔遗迹圆形广场附近,是同时出土的20件小号中最复杂的一件,通体装饰高浮雕纹饰。

星星形石质狼牙棒头

查文文化(公元前900年-公元前200年)

这是一件很少见的石质狼牙棒头,原来应带有木质手柄。在库比斯尼克和查文文化时期及其影响的地区,武器和表现武装冲突的艺术品相对较少。随着这两种文化影响的减弱,表现武力冲突的迹象越来越多。

石臼杵

查文文化-库比斯尼克文化(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800年)

这件杵臼来自于秘鲁北部高地的Pacopampa仪式中心,用于研磨或捣碎较小的物体,如致 幻的圣佩德罗仙人掌,或绘制面部和仪式用具的朱砂颜料等。

锥形杵形状像一条蛇处,头有一凶猛的猫首,好像两个强大而有可能是“神圣的”动物融合在了一起。臼被塑造成猫科动物形,尽管头部被大大缩短,但尖牙却异常突出。

臼身雕刻有几何纹的同心圆(可能表示猫科动物的斑纹),这件石杵臼对所举行的仪式具有重大意义。

猫科动物形陶碗

查文文化-帕科帕姆帕(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800年)

这件陶碗来自于秘鲁北部高地的Pacopampa遗迹。边缘上趴着猫科动物长着尖尖的牙齿,皮毛上有同心圆装饰,利爪正遏制一只看似骆驼科的动物。推测,这只猫科动物可能是一只美洲虎(豹属),他们曾栖息在安第斯山脉的大部分地区。

石雕头像

查文文化(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50年)

查文 · 德万塔尔遗址中的巨型岩石神庙建筑群,拥有令人惊叹的建筑特色,如复杂的地下回廊、运河和空气管道网络等。神庙西面和南面的围墙外侧排列着用石榫固定的石雕头像,至少有100个。他们展示了一张由普通人脸变成令人敬畏的猫科动物脸庞的过程。

女性小雕像

初创时期-曼奇文化(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800年)

美洲最早的陶器来自于 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3700年的南美洲西北部。即现在的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而在秘鲁的南部,精致的陶器在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500年间才发展起来。为什么他们与比邻的北部文化相比发展得如此之晚,至今尚未可知。

虎鲸形彩陶瓶

纳斯卡文化(公元前100年-公元800年)

这件雕塑性的彩陶瓶描绘了一个拟人化的“虎鲸”,这是一种专门捕获人头的神话形象。人们相信“虎鲸”将会将他所捕获的人头带给自己的祖先,用来供养他们。这种形象在纳斯卡地画中也出现过。

超可爱的“虎鲸”彩陶瓶~我们两一看到就超级喜欢~大概是动作好可爱~我们已经成为了可爱安第斯文明的粉了!

帕拉卡斯文化公仔,真真真可爱!!

大型纳斯卡彩陶瓶

纳斯卡文化(公元前100年-公元800年)

这件大型彩陶器描绘了一个披着披风的人物形象,披风上装饰着战俘的首级和各种拟人化的生物,这可能是一个贵族人物在葬礼上被捆绑好后的形象,用裹尸布将尸体捆绑成这种圆锥型,是纳斯卡文化下葬前的一个重要过程。

陶器的下部包裹着死者呈坐姿的身体以及各种陪葬品,顶部是一个假脑袋,前额装饰金饰,面带遮住鼻子、嘴和下巴的面具。这件陶瓶是纳斯卡彩陶中的典型器之一。

这个陶器身上的装饰画,像极了我们现代的可爱表情包,画这陶器的艺术家是穿越过去的人吗~?哈哈哈哈

美洲驼纹彩陶碗

纳斯卡文化(公元前100年-公元800年)

早期纳斯卡艺术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展现了许多自然和超自然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在现实世界和神话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件陶碗上装饰了一只脖子上系着绳子的骆驼,可能是美洲驼。

人们通常认为,美洲驼适应高海拔环境,不存在于炎热干旱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实际上在包括纳斯卡在内的沿海地区,美洲驼曾被广泛的饲养和繁殖。

美洲驼可以搬运货物、用作祭品,其皮毛、肉、骨头(制作工具)、粪便(用于燃料和肥料)等也有利用价值。

彩陶碗

纳斯卡文化(公元200年-公元300年)

陶碗上的纹饰是一个伪装成神话人物的巫师,佩戴着标致性饰物,如披风、黄金口罩和额部饰品等,一手持权杖、一手持战俘的首级。

战俘首级形彩陶瓶

纳斯卡文化(公元300年-公元500年)

这件陶瓶看似缺乏细节且风格简易,却形象地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战俘首级的形象,嘴部两端平行的垂直线条表明他的嘴唇被刺穿,并进行了缝合;通过睫毛来表示圆睁的双眼;瓶子后侧呈现的是一块颅底断裂后悬挂着的皮肤;底部绘制颅底的空洞。

在纳斯卡文化中,有许多陶器和其他工艺品都描绘了战俘首级的形象。

武士形彩陶瓶

纳斯卡文化(公元前100年-公元300年)

这是一件典型的纳斯卡雕塑性陶器。这位呈坐姿并穿戴完备的男性武士,可能正准备奔赴战场。他戴着头巾面部绘彩,蓄着胡子,左手拿着一个梭标投射器。这种工具可以使飞镖或者长矛投掷得更快更远,在美洲大部分地区广泛使用。

纳斯卡文化的许多陶器上出现过手持投掷器和战俘首级的武士形象,这些战俘的首级经常被用作祭品。

神话人物纹彩陶杯

纳斯卡文化(公元300年-公元400年)

这件彩陶杯展示了水神的形象,对于身处南部海岸干旱地区的纳斯卡人来说,雨季的来临和农业用水是他们极度关注的问题。

战俘首级品尝者纹彩陶瓶

纳斯卡文化(公元200年-公元300年)

这件纳斯卡文化早期的陶瓶呈现了一只在神话中被称为“战俘首级品尝者”的生物,它双手紧握着战俘的人头,将舌头伸入头颅底部,不仅拥有人类的形体,还拥有游隼的翅膀和尾巴。

在纳斯卡的世界观中,有许多神话人物通常与现实生活中具有强大力量的自然生物拥有相似的特征。

彩陶鼓

纳斯卡文化(公元400年-公元500年)

这是一件双层彩陶鼓,分三个部分,下面两部分装饰长发女性头部形象,顶部描绘了一个张着嘴巴、身侧伴有鱼类的巨大拟人化生物。

神鸟纹彩陶瓶

纳斯卡文化(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00年)

这件陶瓶上的神鸟有具秃鹫、鹰和人类的特征,被称之为“可怕的鸟”,其形象通常是正在吃或者叼着一个战俘的脑袋,神鸟的身体和翅膀部位,也有战俘的脑袋。这只鸟可能表达了“死亡是新生活的开始”的概念。

纳斯卡文化大多数陶瓶通常以一个扁平手柄连接着两个瓶口,有些人认为这种形象象征着双重社会组织。

说句题外话,真心吐槽广东省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不贴心,这种布满装饰画的瓶子看不到全部,只能看到一面,挺遗憾的

神人形陶瓶

莫切文化(公元100年-公元700年)

这件陶瓶描绘了一个重要的神话人物,他具有正常人类的身体比例,但嘴露大型猫科动物的尖牙,头饰上装是猫头鹰脸,背部可能是猫的皮毛。猫头鹰是自然界中一种夜行动物和猛禽,人们通常将其与死亡(阴间)和黑夜联系在一起。它经常以自然或拟人化的形象出现在莫切艺术中,一些学者认为猫头鹰是莫切文化的主神。这个姿态似为他正准备去往阴间。

跑步者细纹陶瓶

莫切文化(公元100年-公元800年)

跑步比赛是莫切艺术经常描绘的一种神秘的风俗,武士们每人都带着一个不同标记的小袋子,里面装着普通豆子或者菜豆。

比赛画面中通常会出现炎热的半干旱地区的景观,如蜂鸟和铁兰,铁兰是多年生开花植物,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存。而蜂鸟与太阳神相关,表明这种比赛很可能是为了歌颂太阳。

蝙蝠形黑陶瓶

莫切文化(公元450年-公元550年)

这件陶瓶所描绘的神话人物拥有吸血蝙蝠尖锐的牙齿和翅膀,一手拿着祭祀用的刀,另一只手拿着战俘的首级。它象征着黑暗和死亡,有时被称为“蝙蝠恶魔”或者是“蝙蝠刽子手”,主要负责斩首用于祭祀的人类。

与早期库比斯尼克文化和后期西坎文化的陶器一样,这种深色陶器是在缺氧环境中制造而成的。器物上均匀分布的点状坑表明,原来外部装饰有矿物质或者贝壳镶嵌物。

神人形陶瓶

莫切文化(公元100年-公元700年)

莫切文化中最富有冒险精神和英雄传奇色彩的神被称为Deity、Ai Paec 或蛇带神。他拥有凸出的双眼、大尖牙、猫头耳饰和双头蛇腰带,人们通常认为其来自某种植物或动物,经常以与怪兽和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形式出现。

木薯形陶容器

莫切文化(公元400年-公元550年)

这件器物描绘了一个具有木薯身体的神话人物,木薯是莫切的主食之一。由此可见莫切人秉持万物有灵论,且主要神灵会因环境和活动的不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作战纹扩口瓶

莫切文化(公元450年-公元550年)

这件修复后的陶碗口沿部分展示了蛇带神和神话人物、凤螺怪兽、恶魔鱼怪等进行的一系列战斗场面。

他似乎是莫切神话中主要的文化英雄或主角,守护着莫切人的世界和幸福。这件陶器体现了莫切艺术的叙事性特征。

船形陶瓶

莫切文化(公元350年-公元500年)

这艘大型芦苇船形状像一只金枪鱼,上面坐着一个神秘人物,他具有突出的尖牙和眼睛,手持裂开的竹浆,背后捆着两个没穿衣服的男性。在莫切人的世界观中,这是莫切重要的海(太平洋)神。正将两个祭祀用的人类带到远离海岸的岛屿,这座岛屿上住着死人、夜神,也就是银河所在地。

在莫切人的世界观里,海神在协调活人和死人世界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祭拜祖先场景陶容器

雷瓜伊文化(公元400年-公元600年)

这件容器描绘了一个节日或者仪式的场景,与莫切文化发现的陶器大体相似。

中间最大的人物佩戴着精致的兽形头饰和耳饰,裙子似乎是编织或者彩绘而成,他左手拿着一根棍棒,右手举着一个杯子。周围较小的人物具有相同的外观和装饰,每个人手中拿着一个小杯子,仿佛在敬酒。

鸟面武士形陶瓶

莫切文化(公元450年-公元600年)

这件陶器是鸟武士的雕塑版本,但并未展开鸟翼,因此很可能是带着鸟面具的人类战士。在莫切文化的许多陶器上可以看到带着不同鸟头面具和头饰的战士参加跑步比赛的场景,他们似乎代表着不同社会政治团体或者神话团体。因此,这件容器所表现的人物可能正在等待比赛的开始。

生死相依场景陶瓶

莫切文化(公元450年-公元700年)

这件陶器描绘了一对夫妻,即使一方死亡了依然亲密无间,从凹陷的眼睛、腐蚀的鼻子和暴露的牙齿等细节可见左边的人物已经死亡,但他依然像生前一样吹奏着排箫,并佩戴着象征身份的饰品,如头饰和耳饰等。由此可见,生者和死者继续进行着超越生死的交流,生死界限的模糊性在这件陶瓶上得以完美呈现。

武士形陶瓶

莫切文化(公元100年-公元700年)

这件器物是莫切文化立体陶瓷艺术的典型代表。

跪着的战士戴着精致的头部装备和巨大的耳饰,手持方形盾牌和木棍,盾牌和头饰上均有黑白相间风车形的徽章,木棍在陶器烧制完成后才插入手中。身体上的黑色和白色装饰实际上是经过精心雕刻并附着在表面的石头或沥青。

武士肖像陶瓶

雷瓜伊文化(公元400年-公元600年)

与莫切文化一样,同时代的雷瓜伊文化也创作了许多描绘武士的雕塑陶器。这件容器以红、黑、浅黄三色绘制平行性的纹饰。头饰上装饰手部模型,手持盾牌和武器(可能是长矛)

双联陶瓶

加伊纳索文化(公元200年-公元500年)

加伊纳索文化(公元200年-公元500年)与秘鲁北海岸的莫切文化紧密相连,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他们在几个世纪以来拥有共同的领土和定居点,甚至可能拥有共同的生物遗产,但他们的世界观却截然不同。

与莫切相比,加伊纳索艺术风格更加简洁,似乎更专注于表达情感或现实世界的群体身份,正如这位正在演奏排箫的音乐家,人物的脸部并没有得到逼真的呈现,而只是抓住了脸颊鼓胀这一主要特征。

武士纹金耳饰

莫切文化(公元100年-公元700年)

莫切文化的金属工匠技艺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制作了大量精致的装饰品,形成了前哥伦比亚时期金属制品的顶峰。

这对黄金耳饰互为镜像,图案上的战士一手持带旗帜的权杖,另一只手拿着圆形的盾牌和一对飞镖,以圆片装饰边缘。两枚耳饰都有红色朱砂彩绘。

黄金头饰

莫切文化(公元400年-公元600年)

这件头饰可能用来装饰统治者皇冠的正面。上方是一个巨大的新月形头饰,两侧各有一个神秘生物,这种生物具有猫头,鸟冠形背和长尾,通常被称为“龙”或者“月亮龙”,整个装饰品可能象征着月亮。

黄金响铃

莫切文化(公元400年-公元600年)

这件新月形的响铃是由圆形金属片制成后再折成两半形成的。位于中心的神明被称为“斩首者”,一手拿着战利品,另一手拿着杜米刀,装饰眼睛和耳朵的镶嵌物已不存在。边缘的八个球体内包含着小型坚硬物体,每当摇动响铃时,会发出响亮的声音。

月亮龙纹铜铸刀

莫切文化(公元250年-公元800年)

莫切社会的金属工匠技艺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制作了大量精致的装饰品。

此铜刀锥形手柄上端为一神秘生物,他有猫科动物的头部和锯齿状的尾巴,生物的下方为一弯月,由于其独特的尾巴以及月亮的关系,该生物通常被称为“龙”或者是“月亮龙”。

大型平底彩陶杯

瓦里文化(公元650年-公元1000年)

杯子正中是一个超自然生物的头部,拥有交错的犬齿。上部带状区装饰农作物,其下曲折行文是可能表示脸部下方的贝壳片饰是被缝制在衣服上的。

这件陶杯,也来自于纳斯卡山谷的帕切科遗址,同样被故意摔成了碎片。

棍神纹大型彩陶瓮

瓦力文化(公元800年-公元1000年)

画面正中站着一位男神,而仅以玉米头饰装饰的象征性的头部可能是一位女神(侧面),省略了该女神的身体,可能是为了容纳陶瓮的手柄。这件彩陶瓮来自纳斯卡山谷的帕切科遗址,被发现的时候已经碎成上百片,是作为祭品在埋葬之前被故意砸碎的。

往陶瓮器物内看,能看到两对相同的神,身体是完整的,女神所穿的长袍和头饰都装饰着玉米穗。

这是男神!!!

彩陶餐具

瓦力文化(公元600年-公元800年)

器物上的男性身穿束腰外衣和短裙,帽子上装饰着宝石。他与另外一件一模一样的餐具同时出土于一位贵族女性的墓葬,墓葬位于秘鲁中北部海岸著名的华尔美城堡,它们应该都是在祭酒仪式上,为瓦里贵族阶层服务的用具。

彩色束腰外衣

瓦里文化(公元500年-公元1000年)

瓦里束腰外衣是安第斯地区最好的纺织品之一,人们使用自然颜色的骆驼毛,有些地区也会加入少量的靛蓝色,编织成两块长方形的片状,于肩线处折叠,并将中间和侧面缝合制成服装。在四条宽条纹部位装饰着对称的几何图形,并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不断重复出现,其设计来源于玻利维亚高原上迪亚瓦纳科的重要建筑遗迹。

西坎神陶瓶

西坎文化中期(公园1000年-公元1050年)

该陶瓶原有的模样以及光泽已被风化。带翼西坎神两侧对称躺着两名侍从,翅膀象征着人类和鸟类特征的融合以及飞翔能力。

红陶瓶

西坎文化中期(公园1000年-公元1050年)

在希西坎中期,在瓶口下方装饰西坎神,并带有底座的黑色陶瓶无处不在。

当时还有一种红陶土制作的相同形制的陶瓶,在氧化条件下烧制而成。这件陶瓶的特点在于瓶口用顿巴黄铜(铜、金、银合金)金属片包裹,并在西坎神身侧装饰人类和各种动物形象。

带有桥形柄的鱼形陶瓶

西坎文化中期(公元750年-公元1375年)

正如早期的莫切文化一样,西坎中期的人们同样以自然主义风格将他们世界中重要的事物制成了雕塑,海洋资源仍旧是西坎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件黑色的陶瓶就展示了一种略带幽默感,且迷人的鱼的形象。

黄金项饰

西坎文化中期(公元750年-公元1375年)

这件精致的项饰是西坎黄金工艺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一块金片制成。一排鸟纹之下正中为站立的西坎勋爵形象,每只手中握着一件物品。两侧各有一排侧向站立、手持物品的人物。

黄金耳饰(外侧)

西坎文化中期(公元1000年-公元1050年)

这对黄金耳饰是Huaca Loro东墓的贵族入葬时所佩戴的。上方是一个覆盖耳朵的大圆盘,下面3个通过钉子相互连接的梯形悬挂在圆盘上。

大号黄金耳饰(里侧)

西坎文化中期(公元1000年-公元1050年)

在Huaca Loro寺东墓一个西坎中期的贵族墓中,同时出土了6对这种18K黄金耳饰。据推测,贵族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耳饰。这些耳饰直径约十厘米,外层轮廓高度抛光,内部装饰用金线手工盘绕而成的花纹和小金珠,这些金属球在不使用焊料的情况下连接到了框架上。

在安第斯地区将大耳朵视为美丽、高贵的象征,耳洞的大小标志了其身份地位的高低。穿耳孔是每一个贵族男子在成年仪式上都要经历的一道考验。他们用金针在耳朵上穿出一个硕大的孔洞,并佩戴上代表成年的巨大金耳饰,此后金耳饰的重量还会不断加码,日复一日,耳孔越来越大,最后能容纳桔子般大小的圆环状耳饰。

纺织品局部

西坎文化(公元750-公元1375年)

这种带有图案的小型带状纺织品通常单独纺织而成,是大型服饰的装饰元素,此传统源自于秘鲁北海岸的西坎文化。这一地区纺织品通常使用各种天然色调的棕色和米色棉线,有时也用染成黄色和蓝色的骆驼毛纱线。

这件纺织品尚未完成,在纺织过程中,其延伸出来的经线附着在纺织机上。图案上的西坎神或者西坎公爵戴着这一时期典型的弧形头饰,这种形象也经常出现在西坎文化的金属制品上。

黑色双室陶瓶

契穆文化(公元1350年-公元1460年)

一个弯曲扁平的手柄将一个单口瓶和一个中空的盒子状容器连接了起来,其上9个人正在聚会,中间那个带着新月形头饰较大的人物可能是这群人的首领或者是已故祖先的尸体,保存已故祖先的尸体并定期祭拜在古老的安第斯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人们认为祖先可以给生者带来福祉。

双色人形陶罐

昌凯文化(公元1000年-公元1470年)

陶瓷罐表现的是一个身背动物坐着休息的人物形象。人物配有头饰,许多昌凯时期的人物形象都会头戴各种各样的头饰。

带有袖子的上衣和搭配围裙

契穆文化(公元1300年-公元1460年)

一套装的一部分,由短袍(上衣)和围裙组成,衣服上饰有整齐排列的几何图案与可爱的人物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