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们整理好行囊,准备出发前往莫高窟。A组的车辆后门锁出了问题,原本半小时的路程,折腾了好一会。终于调整好方案,按原计划进入了景区。莫高窟景区来了已经有三次了,这次的感觉变化好大。空旷的停车场,暴晒的泊车位不是问题。取票处领取预约的门票。这里得再次强调一下,尽量网预约,但是也可以到门口再买,旺季有人数限制,去的时间早一点就行,238的门票可以观看8个洞窟。如果没来得及预约现场可以购买100元的应急票,单日12000张上限,没有数字电影,只能观看4个洞窟。
停车场的主要功能就是售票和观看影像资料,之所以把景区扩大到这边主要就是为了这个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两场电影各20分钟,一场《千年莫高》的观看,让游客在参观洞窟之前对丝绸之路的形成、佛教东传、敦煌莫高窟的营建等内容有较为初步的了解,《梦幻佛宫》球幕电影是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最大的看点,重点讲述了部分洞窟的精华壁画,其中对三兔莲花藻井图的映像颇为深刻。
球幕电影看完,大家普遍的感受是。。。。。。困,周围的打鼾声此起彼伏,都怪这躺着的沙发和穿透历史的男低音。大黄总算是赶上了数字电影的时间,因为锁不上后备箱,把行李都放在了宾馆,虚掩着车门也算解决了。
摆渡车送到莫高窟入口,鸣沙山东麓。门口是大泉河又名宕泉河,眼前干涸得像在火星。桥对面得断壁山脉大大小小的斑驳洞窟显得很苍凉。
大概20个人凑一组,一组由一个导游带领。也不是固定的洞窟,主要是根据当季、当时洞窟的开放条件,也是出于保护文物的要求。门口的窨井盖也是名胜相关。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关于敦煌的意思,最早见于东汉应邵注《汉书》:“敦,大也。煌,盛也。”莫高窟,最早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共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
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因此,敦煌不光有精美的壁画,更是四大文明汇流的中心。这一点在第61窟中有很好的体现,大约在6世纪时,十二星座随着佛经从印度来到中国,壁画中黄道十二宫的图案很清晰。
有钱人出资修建的洞窟不光大,保存维护的也相对好一些。比如著名的55号窟,就是由当时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修建的,曹氏家族管理敦煌的那些年,几代人都为修建洞窟花费很多。这些女眷身材比例也是根据家族地位有所区别。
穷人修不修洞窟呢?当然也要修,再穷也要干。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根据学者研究,北凉时期,敦煌人才真正开始信仰佛教,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就是想知道人死了往何处去?这个时候,佛教就告诉这些信众:去天国!去西方极乐世界!“死者往生”这个需求,不分地位高低、不论贫富贵贱,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穷人开凿石窟是很困难的,所有有时候就会找一些家族遗弃、没落的洞窟再加维护,裱画。
莫高窟最出名的形象应该有两个,一个是九色鹿,另一个是飞天。九色鹿的故事,想必大家小时候都看过了。但是你知道飞天的形象有男有女吗?最早的飞天形象确实是男的,后来慢慢因为引入了女性的柔美,人们固化的思维更接受女性形象了。
七七八八的知识量太大,不是一趟旅游可以消化的。参观结束买了些纪念品,吃了点小吃,最后参观了一下敦煌石窟艺术保护陈列中心,都是一些复制的洞窟模型,也够孩子们折腾好一会了。
参观结束,驱车4个小时赶回嘉峪关哦,晚上一顿大餐等着我们呢。羊腿、哈密瓜还有大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