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邛海之滨的泸山,其主峰纱帽项海拔2317米,与邛海有着差不多800米的垂直落差,远观上去巍峨高大,可以说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很多人会把这里作为西昌旅行的第一站,不为别的,就因为山上有着一座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背依青山、面临邛海,与其他很多博物馆不同,它的外形就很具有彝族古典风格,正前方一尊雕塑不仅身着彝族传统服饰,下面的四个大字“凉山之鹰”,也源于彝族为鹰的后代的传说,富含当地特色。

说到彝族,那可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不仅有着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也有着自己的文字,被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史书中称“爨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等,足见彝族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凉山州正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个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这个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也就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这些都在博物馆中有具体的介绍。

不过,你也许会好奇,这个博物馆叫做“凉山彝族奴 隶社会博物馆”,而非“凉山彝族博物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也在彝族的文化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彝族都是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甚至到了50年代初,这里大部分地区仍旧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奴 隶社会形态,社会成员按生产资料占有和严格的等级和血缘关系划为“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5个等级,1956年实行民 主改革后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这里也是全世界唯一反映奴 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不仅如此,在后面的分展厅内,还有彝族的生活用品、服饰配饰、宗教文化等内容的专题展,同样十分值得一看,有些展品虽是彝族文化,但是已经不能再制作,只有历史遗存,认真逛的话甚至半天时间都不够看,也可以说是为凉山之旅奠定文化基础。

从博物馆出来可以继续向山上攀登,从山脚登上山顶约八公里,需要一定的脚程才能到顶,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或者经历的话,也一定不要错过了泸山的第一座古刹“光福寺”。这里的观景台可以俯瞰邛海与西昌城,天气晴好的时候十分通透,怪不说被誉为“天南胜景”。

而光福寺本身也是一大亮点,它不仅是泸山最大的建筑群,也是泸山的主庙,据说始建于唐代贞观十五年,由大雄殿、千佛殿、文武殿、魁星阁等建筑组成,千年的岁月流转,让寺内不仅保留着精湛的雕刻艺术,还有全国罕见的省级保护文物地震碑陈列室以及有历代名流题咏的诗词歌赋、明代铜铁铸佛像、数千斤重的大铜像、塔式香炉等众多文物。

此外,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同样繁多,特别是有着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这个霸气的名字源于它的外形,九根苍劲的树干如九条盘旋的巨龙指向苍天,而呈块状的树皮也犹如片片龙鳞,虽已圆寂,但是堪称世上绝无仅有,也是景区内必打卡的景点。

值得一提的是,泸山上还有很多很多“大师兄”,都说峨眉山的猴子野,但是这里的猴子也不例外,因此千万不要带零食上山,或者过分挑逗猴子,毕竟是野生动物,小心被“拦路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