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些元素在镇江焦山有很多,其中一亭一楼、一阁一房有历史、有故事,有看点、有亮点。

1、壮观亭。壮观亭位于焦山西麓的半山腰上,明代天顺年间初建,明代正德年间重建,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亭名取自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这里是观览长江的极佳位置,现在由于树枝遮挡,视野不那么流畅开阔,意境与古时候截然不同。这是一座六角亭,亭柱上刻有三副楹联,第一幅:“江天共一览,心迹喜双清”,第二幅:“砥柱镇中流,此外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何人领取大江秋”,第三幅:“金山共此一江水,五母来寻五色龙”,这三幅楹联将壮观亭周边的景色和气势,诠释得淋漓尽致,上世纪70年代末,赵朴初在这个亭里题诗,并与茗山法师唱和,一度传为佳话。

2、吸江楼。吸江楼位于焦山东峰的长江边上,原名“汲江亭”,初建于宋代,历史上的吸江楼曾经占据了焦山顶峰的最佳位置,被诗人陆游赞为“最为佳处”,随着朝代的更迭,反复移建、重建又移建,最佳位置结果还是不保,让位给了万佛塔,现在的吸江楼屈居在万佛塔东侧下方。这是一座八角形的小楼,共有两层,楼上四面开窗,可以八方观景,推开临江的窗户,长江就在楼下,貌似随时随刻都能呼吸得到江水的气息,取名“吸江楼”倒也贴切的很!匾额“吸江楼”有园林学家陈从周题名,另一块匾额“江山胜概”有书画家沈迈士题写。

3、观澜阁。观澜阁位于焦山定慧寺的东面,这是乾隆皇帝南巡时逗留的行宫,为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阁前有一排古枫杨异常秀丽,倒映在小河里,远山近水,有动有静,极有韵律,在楼上长廊观赏江景,视线所到之处,一览无余,“观澜阁”匾额为清代进士赵楫所书。

4、听竹山房。听竹山房位于吸江楼一侧,建在了原自然庵的旧址上,原有的自然庵是一座园中园,有池榭亭桥、假山竹径,当年在焦山是山中名园,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以自然庵为蓝本,在本世纪10年代新建的,大门两侧的楹联取自郑板桥描述自然庵景色的诗句:“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古为今用,亦古亦今,一点都不违和。竹林环绕下的听竹山房,在风中、雨中、静寂中的山间,江南味显得格外的清丽!诗画感也显得格外的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