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台和上虎跳已经足够惊艳,但还不是Day4的全部,今天的重中之重是接下来的中虎跳峡徒步。整个滇西行,我只安排了两次徒步,这是其中的一次。无论是刺激的崖壁小径,还是震撼的峡底风光,亦或是艰苦的身心考验,中虎跳徒步的经历让我回味无穷,终生难忘。
中虎跳峡底礁石林立,流经的金沙江在不到5公里的范围内下跌近百余米。
江水犹如一条夺关劈隘的苍龙,横冲直撞,惊涛拍岸,由此形成的18处险滩被当地人称作“满天星”。
两岸的岩壁如刀削斧砍,峭壁环锁,诗人孙髯翁曾写道:“劈开蕃城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一线中天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
很想去尝试上虎跳的高路徒步线,但这条路线至少需要花费1天时间,我们的行程实在安排不过来,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用时相对较短的中虎跳徒步。与高路徒步行走在云端,从高处俯瞰峡谷不同,中虎跳徒步直插峡底,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金沙江亲密接触。网络上很多人po出的以浑浊的江水为背景的大片,都是在中虎跳峡底的岩石上借助一定的机位拍摄的。
通往峡底的路线有3条,可任选两条上下或者选择其中一条原路往返。由于这儿不是正规景区,所有的山路均为当地村民自行修筑,所以每条路线均会单独收取一定的费用。
简单介绍一下3条路线:
路线1——张老师客栈修筑的“张老师小路”,15¥/人(住客免费),单程40分钟;
路线2——天梯客栈修建的“天梯”,15¥/人(住客免费),接近90度,恐高的慎选,单程1小时;
路线3——一线天,15¥/人,出口远,没有车的话回程不方便,单程2小时。
另外,峡底有一座吊桥连接江中石,需要额外收费10/人。
如果是自驾的话,推荐大家把车停在张老师客栈,然后沿“张老师小路”下到峡底,返回的话可以选择攀爬张老师客栈的“168级勇者云梯”或是天梯客栈的“天梯”。“天梯”几近垂直,需手脚并用,回到公路后还要再步行30分钟才能回到张老师客栈。我们原本的计划是1下2上,最后实际是1下3上,至于为什么,请各位耐心往下看。
徒步全程以石阶路为主,也有纯粹的土路,更有开凿在崖壁上的羊肠小道,所以如果是下雨天徒步的话,部分路段可能会有些泥泞和湿滑,大家务必注意安全。
开车从上虎跳景区到张老师客栈大约需要30分钟。下午5点半,我们在“张老师小路”的入口处缴纳了费用,随即正式开始滇西之旅的第一次重磅徒步。
“张老师小路”崎岖蜿蜒,最窄处仅能容纳一个人通行,不过路况总体还是不错的,即便穿运动鞋也可以适应。
由于从入口到峡底垂直落差超过450米,所以在徒步的最初阶段,金沙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我们能隐约听见从峡底传来的水流声,但由于视线被植被遮挡,所以暂时还看不到一江春水的身影。
这个点开始徒步,时间上确实晚了些,一路上除了偶尔会遇到对面走来两三拨人,其它时间都是我们仨在独行。
在虎跳峡徒步,中途又怎能缺少“虎”的元素?眼前这块突兀的岩石,乍一看像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当地人称其为“老虎口”。它不光形似,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地标,到了这儿,意味着“张老师小路”已经走了一半。
正打算快马加鞭赶往峡底,领导和女儿却打起了退堂鼓,可能是平时缺乏锻炼的缘故,也可能是白水台和上虎跳这两个地方玩得有点累,她俩说什么都不肯再走下去了。考虑到时间已近18点,而且出口和入口又不在同一个地方,领导上去后还能开车来接我,我便让她们原路返回了。
虽然半途而废有点可惜,但没有了她俩拖后腿,我的进程明显加快。继续下行约7、8分钟,金沙江蓦然出现在视野里,碧绿的江水从右侧的两山夹缝中汹涌而过。
也不能光顾着欣赏右边的美景,一抬头,左侧上方一座横跨于两山之间的大桥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东环线上的神川大桥。
山涧的流水穿桥而过,顺着岩隙从天而降,跌落峡底,可惜春天是云南的旱季,水流不大,如果是雨季的话,定然会呈现江底惊涛裂岸,崖头山泉喷泻的壮观场景。
视线回到江边,同样是旱季的关系,此时的金沙江水量偏小,流速也较缓,江水幽青碧绿,如同一条绿丝带穿梭于高山峡谷间,前方大面积裸露的江滩上怪石嶙峋。
我的注意力很快被其中的一块巨石和连接它的彩虹栈桥所吸引,巨石犹如江边突起的一座石山,它就是著名的第二虎跳石,也被称为中虎跳石。据我目测,这块石头较上虎跳峡景区的那块更为巨大,而且由于周边没有人工修建的观景平台,中虎跳石也显得更有野性。
最关键的是你还可以登上巨石,在中虎跳石碑前留影,正因为如此,中虎跳石成了中虎跳徒步的必到之处和标志性打卡点。不过很遗憾,我到的时候已经过了18点,整个峡底就我一个人,找不到其他人帮我拍照,与石碑合影也就成了奢望。
为了安全通行,张老师于今年1月初重新修葺了眼前的这座网红栈桥。有了它,你可以很方便地从岸边直接走到中虎跳石上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站在巨石上眺望,不远处上游的峡口突然收紧,浩荡的江水遇到危崖的挤压与阻拦,变得怒不可遏,它集中力量,向崖石不断发起冲击,空谷轰鸣,响彻云霄。
下游两山对峙,其势垂直陡峭如刀削一般,它们像一道巨大的石门试图截流大江,附近的江水因落差翻滚着白浪,狭路相逢勇者胜,江流最终冲破阻挠,以胜利者的姿态向东奔腾而去。此时太阳西斜,柔和的阳光照射到峡顶的峭壁上,配以蓝天白云,景色美不胜收,令人惊叹。
本想在中虎跳石上多逗留一会儿,无奈时间不允许,只得继续前行。上面介绍过,“张老师小路”和“天梯”分属两个客栈,需要分别交纳费用,而两者的界限就是眼前这座简易的木板桥。理论上来说,过桥需要另外再付15元,然而这个时间点已经没人收费,这笔小钱可以省下来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的中虎跳石,完全可以想象,雨季当怒吼的浑浊江水如猛虎下山从上游倾泻而下,随后风驰电掣般经过中虎跳石时,立于其上的你内心会是怎样的汹涌澎湃。
中虎跳石是整个中虎跳徒步的最低点,接下来就是艰苦的上行路段。过了界桥有一个小坡,上面不光建有三层露台,而且还隐藏着一家名曰“听涛渡”的咖啡店。咖啡店由天梯客栈经营,一开张即成为徒步路线上的又一个网红打卡点。在露台上一边品尝香浓的咖啡,一边俯瞰滔天的巨浪,动静之间彰显英雄本色。
与“张老师小路”那边类似,“天梯”所属的范围内也有一块巨石矗立于岸边,而且同样修建有栈桥和陆地连接。
不同的是,这块岩石极不规则,顶部像是鲤鱼背,看上去就让人觉得胆战心惊,而且巨石正好位于江流回旋的地方,也更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
这条栈桥的入口处有铁将军把门,由于已经过了开放时间,所以只能远观。
走走停停在峡底待了将近40分钟,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太阳也即将下山,想到在山里走夜路比较危险,于是开始上行返回公路。很快就到了“天梯”和“一线天”的分界点,仔细阅读路边的指示牌,得知“一线天”道路平缓容易上下,而“天梯”则近乎垂直且没有任何防护。也许是有点怂,也许是想瞅瞅后面的“一线天”到底长什么样,最终我决定舍“天梯”走“一线天”。
“一线天”这段路有一定的危险性,是沿着峭壁开凿出来的驿道,从底下看仿佛挂在岩壁上,古代茶马古道的马帮就是从这样险峻的路上通过的。
虽然临崖的地方安装了防护铁丝,但行走在这样一条仅能容纳单人通过的崖壁小路上,你还是能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做如临深渊,由此脚步也会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一线天”恰好穿行于峡谷腹地,所以不单单是脚下的路窄,两岸的崖壁间距也是整个虎跳峡最窄的,目测也就20多米。由于山高峡深,两岸崖壁距离又近,站在小道上仰望蓝天,头顶不过是一条狭长的缝隙。我个人觉得,所谓的“一线天”包含了路和峡的双重含义。
刚才的指示牌上写着从“一线天”回到公路大概需要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虽然我的实际用时差不多,但过程极其艰难。从“一线天”回公路的上坡路是一条“之”字形的石阶路,各级石阶的落差参差不齐,完全可以用崎岖来形容。
这个时候天已经慢慢黑了下来,上升的坡度实在太大,而且沿途也没有可供休息的平台,走了不到10分钟我就已经两腿发软,大口喘气了。想到要跟时间赛跑,脚下又不敢松懈,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坚持。可以说,这一个小时的徒步是对体能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所幸最后我顺利过关。当回到公路,看到领导等候在终点的一霎那,我内心成功的喜悦和被爱的感动喷涌而出,溢于言表。看了下时间,整个徒步我的用时是两个半小时。
只有都经历过,我才敢说中虎跳是整个虎跳峡风景最壮观的一段。峡谷两岸高山耸峙,峡谷底部江水轰鸣,这一路我时时处处沉浸在震撼的视听享受中。两个半小时的徒步难度中等,一般人都可以胜任,虽然有些辛苦,但是能全方位感觉虎跳峡的险峻与壮观,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