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特通道是新西兰海拔最低的南阿尔卑斯山通道,更是一条穿越世界遗产蒂瓦希普纳姆地区的景观走廊。

这条通道完美诠释了新西兰“荒野高速公路”的理念——兼具交通动脉和沉浸式自然博物馆的功能。行驶其间,仿佛穿梭于地质史诗的篇章——冰川雕刻的U型谷尚带着冰河世纪的寒意,湍急的瀑布却已溅起热带雨林般的氤氲。

哈斯特通道观景台(Haast Pass Lookout)坐落在整条通道的最高点,海拔562米。从停车场出发,沿着步道攀爬约30分钟,便能抵达这座木质观景平台。

站在平台上俯瞰,壮阔的U型峡谷向远方延伸,马卡罗拉河宛如一条银链,在深邃的河谷中流淌。两侧陡峭的岩壁如同天书,镌刻着板块碰撞的亿万年历史。

远处,南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在云雾中隐现,向我们展示着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当山风掠过峡谷,裹挟着冰川的寒意扑面而来,我们不禁屏息静立,仿佛能听见大地深处的古老回响。

继续前行,扇尾鹟瀑布(Fantail Falls)的轻柔水声渐渐清晰。这座瀑布如同它的名字,水流在空中舒展成扇形,好像一只展翅的扇尾鹟鸟。

与新西兰许多壮观的瀑布不同,它没有震耳欲聋的轰响,而是以优雅的姿态从岩壁滑落,在潭底激起细碎的水花。

步道仅需五分钟,却让人流连忘返,据说,毛利人曾将这里视为净洗灵魂之地,站在水边,确实有种被自然涤荡的感觉。

随后,我们抵达了哈斯特之门(Gates of Haast),这里犹如被天神的战斧劈开了一般,留下一道深深的裂痕,它也是整条通道最险峻的一段。

巨大的花岗岩如天然门柱般矗立,湍急的哈斯特河(Haast River)在峡谷中咆哮奔腾,白浪撞击巨石的声音震耳欲聋。

站在观景台上,能清晰看见水流如何将坚硬的岩石切割出一道道沟壑,展现着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力量。

峡谷两侧的植被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内陆干燥的灌木丛逐渐让位于西海岸茂密的温带雨林,短短几公里内,仿佛跨越了两个生态世界。

行程过半,雷溪瀑布(Thunder Creek Falls)的雷鸣声又从林间传来。这座瀑布从28米高的崖壁急速坠入深潭,水雾弥漫,连空气都变得湿润清凉。

步道穿过一片原始山毛榉林,树根盘错,苔藓覆盖,仿佛走进中土世界的秘境。

瀑布底部的潭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碧绿色,据说是冰川融水携带的矿物质所致。有趣的是,这里的水流会根据季节变化——夏季融雪期时最为汹涌,而冬季则相对平缓,但始终不改其震撼的气势。

下一站依然是一个瀑布,它的名字完美诠释了它狂野不羁的性格,那便是咆哮比利瀑布(Roaring Billy Falls)。

与扇尾鹟瀑布的柔美截然不同,咆哮比利的水流从高处俯冲而下,撞击岩壁后喷溅出大片水雾,即使站在数十米外都能感受到细密的水珠扑面而来。

步道沿着哈斯特河延伸,河水因富含冰川岩粉而呈现出梦幻的乳蓝色,与瀑布的雪白浪花形成鲜明对比。

传说早期欧洲定居者经过此地时,被瀑布的巨响惊得马匹嘶鸣,故以“咆哮的比利”命名。如今,它依然是哈斯特通道上最富野性魅力的存在。

哈斯特通道是当之无愧的“瀑布长廊”,当车轮碾过扇尾鹟瀑布前的碎石滩,后视镜里还映着雷溪瀑布的水烟,咆哮比利的轰鸣已随风传来。它们共用着南阿尔卑斯山的雪水,却孕育出三种截然不同的气质——一个优雅,一个磅礴,一个不羁。正如通道两侧的植被,从东岸金黄草丛到西海岸蕨类森林,在这条路上,连过渡都美得惊心动魄。

Tips:

一、哈斯特通道适合自驾,但部分路段弯道和单车道桥梁多,需谨慎驾驶。沿途加油站较少,建议在哈斯特或瓦纳卡加满油。部分区域无信号,提前下载离线地图。从哈斯特到瓦纳卡约2.5-3小时车程,建议预留充足时间游览沿途景点。由于西海岸天气多变,出发前最好查看新西兰交通局(NZTA)的实时路况信息。

二、哈斯特镇及周边有汽车旅馆、民宿和露营地,旺季建议提前预订。餐饮选择较少,建议自带零食或在哈斯特镇用餐。通往大部分景点的步道平坦而舒适,用时普遍在5-10分钟,适合所有年龄和体力水平的游客。部分步道穿越森林,雨天需注意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