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船溪继续向北行驶约15公里,便会抵达西海岸公路上最具标志性的观景地——骑士角(Knight’s Point)。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海角,得名于19世纪西海岸开拓时期一位在此坠崖的无名骑士。

陡峭的砂岩悬崖如巨斧劈砍般直坠塔斯曼海,千万年的浪蚀将岩壁雕琢成锯齿状的天然堡垒。潮汐在此上演永恒的力量博弈——怒涛撞碎在嶙峋的玄武岩礁群上,炸开数丈高的浪沫,轰鸣声甚至能盖过游客的惊叹。

观景平台上,一块锈迹斑驳的工程解说牌静静矗立。上世纪50年代,筑路工人以人力对抗这段海岸最桀骜的地形,他们悬吊在崖壁上安装炸药,用马匹驮运设备,最终修筑了脚下这条平整的柏油路。

由于要赶在黄昏前抵达马瑟森湖(Lake Matheson),拍摄库克山的绝美倒影,我们不得不放弃布鲁斯湾(Bruce Bay)的白色鹅卵石滩以及雅各布镇(Jacobs River)的牧场风光,从骑士角一路疾驰,直奔福克斯冰川小镇(Fox Glacier)。

被誉为“镜湖”的马瑟森湖像一块墨玉,静静地躺在福克斯冰川附近的原始森林中。它的形成源于1.4万年前的冰川运动,当巨大的冰川缓缓消退,低洼之处积水成湖,马瑟森湖就此诞生。

而马瑟森湖卓越的镜面效果则要归功于周围森林地表腐殖质渗出的有机物,正是由于它们不断融入水中,才赋予了这片湖泊独特的深褐色。当风平湖静时,库克山和塔斯曼山两座雪峰会完整地倒映在墨色水面上,形成令人屏息的对称景观。

环湖步道(Lake Matheson Circuit)全长4.4公里,像一条珍珠项链串联起三个绝佳的观景点。

最近的码头观景台(Jetty Lookout)距离起点仅20分钟步程,若时间有限,在此拍完倒影便可折返;若继续前行,万景观景台(View of Views Lookout)将在湖的尽头展现更开阔的视野;而位于湖中的倒影岛(Reflection Island),则因水中山影更精致的轮廓备受摄影师青睐。

黎明和黄昏是观赏库克山倒影的最佳时刻。傍晚7点,我们开始顺时针环湖。跨过克利尔沃特吊桥(Clearwater Suspension Bridge),漫步林间,步道两旁笔直的卡希卡提亚松和芮木(Rimu)直插云霄。

慵懒的阳光斜斜地穿过交错的枝叶,滤下细碎的金色光影,好似为步道铺上了一层华丽的织锦。蕨类植物肆意舒展着嫩绿的叶片,像是一群绿衣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透过湖畔古树的间隙,我们得以窥见“镜湖”的概貌,四周的峻岭环抱着这汪碧水,湖面荡漾着周遭绿色植被的倒影。

行进中,我和同伴只敢静悄悄地说话,惟恐声波的震动搅了这片安宁。

不多时,我们便抵达了码头,观景台的木板上还残留着白日的余温。让人失望的是,湖面泛着波纹,远处的库克山完全隐没在厚重的云层之中。我不甘心地把相机对准那片灰蒙,幻想能捕捉到突然出现的奇迹。然而十分钟过去,湖面的波纹反而愈演愈烈,云层也愈发厚重,看来是没有任何希望了,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继续前行十分钟,我们登上了位于高处的万景观景台,整个马瑟森湖的全貌尽入眼帘。夕阳将云层染成橘红色,却依然不肯揭开库克山的神秘面纱。

湖水倒映着变幻的晚霞,却不见雪峰的踪影,如同一场万事俱备的盛大演出,惟独缺少了主角。

抵达倒影岛时暮色渐深,长曝光下的湖水呈现出丝绸般的质感,但山峰依旧缺席。

回程路上,萤火虫开始在树丛间闪烁,为这场未能如愿的邂逅点上些许浪漫的星光。

第二天清晨,我再次踏上了前往倒影岛的步道。草尖上凝结的露珠打湿了我的鞋面,湖面蒸腾的水汽与林间的薄雾交融,在微凉的空气中织就一幅流动的轻纱。

站上倒影岛的那一刻,我好似一不小心误闯了童话世界,也终于领悟到“天地倒悬”的真谛。

昨日还笼罩在云雾中的库克山与塔斯曼山,此刻已完全展露真容,雪山在薄雾的衬托下如同海市蜃楼,若隐若现。

天空、山峰和雨林的倒影共存于同一片墨色的湖面,触手可及。面对这样一幅如梦如幻的水墨画,我迅速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令人心醉神迷的瞬间。

离开时,阳光已驱散所有雾气,马瑟森湖又恢复了它平日的模样。但我知道,正是这种变幻无常才造就了它的魅力——昨日的遗憾成就了今日的惊喜,而云雾与晴空的交替,才是大自然最动人的韵律。

Tips:

★长度:环线4.4公里;

★耗时:1.5小时;

★难度:简单;

★起点:从福克斯冰川小镇出发,沿库克平路(Cook Flat Road)前行,在马瑟森湖转入岔路;

★亮点:一、库克山和塔斯曼山的迷人倒影;二、茂密的原始森林;三、静谧的湖畔步道;

★交通:距福克斯冰川小镇10分钟;距弗朗兹约瑟夫小镇(Franz Josef Village)30分钟;

★注意:一、此路线有长短不同的2种游览路线,短途是码头观景点,往返2.4公里,耗时约45分钟;另一条是沿湖环线,耗时约1.5小时;二、黎明和黄昏时分是理想的观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