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崔焘翰林府,行走在蜿蜒街巷的石板路上,犹如回到了过去,这一座座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房子,既庄重又典雅,既气派又含蓄,每一处细节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荣耀。
1、翰林楼与功名楼。翰林楼是崔焘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这座楼的建筑等级极高,屋脊两端有古民居建筑最高等级的标志物——插花云燕,四条垂脊除安放鱼龙神兽外,还有骑凤仙人、海马朝阳、犀牛望月等象征性的精美雕刻。
功名楼其实是崔氏家族的荣誉馆,楼内陈列着历朝历代崔
氏先祖接受朝廷御赐的皇封、圣旨、诏书和匾额,如“进士及第”、“孝廉方正”、“钦点翰林”、“旨暂赐六品顶戴以备召用”等,突出了崔氏家族的门第与显赫的功名。
2、佛堂院与大、小祠堂。佛堂院是崔氏家族的家庙,平日供崔氏族人烧香拜佛、祈求平安,也接待四方来客,八方信徒,当时在徐州名声很响,香火也很旺,现在的佛堂院正堂已经被改造为《徐州佛教文化陈列》,主要陈列徐州出土的佛像,还有徐州佛教名人严佛调与净检法师的生平介绍。
祠堂院有大、小两座祠堂,还有一个作为平时家族重要活
动议事的西厢房,正殿也称大祠堂,供奉着崔氏血源先祖炎帝、姜尚,崔氏得姓始祖季子及清代翰林崔焘的牌位,偏殿为小祠堂,用于供奉无功名的崔氏祖宗牌位,现在用作崔氏名人陈列,以及徐州其他宗族祠堂的介绍。
3、谢恩坊与内影壁。道光年间,皇上命崔焘回老家扩建祖宅,崔焘为感皇恩浩荡,特地修建了这座“谢恩牌坊”,牌坊原是一高两低木结构古式牌坊,经过修复后,“谢恩坊”三个大字采用了清末民初徐州书法家张伯英(崔焘的孙女婿)的墨迹。
崔焘翰林府内还有两块吸睛的内影壁墙,一块在主入口
功名楼这个院子里,这块影壁为“福”字砖雕,四周雕有梅、兰、竹、菊、牡丹图案,四君子隐喻主人自身的学识与品格,牡丹企盼世代荣华富贵;还有一块在大小祠堂这个院子里,影壁正面和背面均有精美雕饰,正面雕有蝙蝠、祥云、钱币等图案,背面雕有藤蔓、葫芦、松鼠等饰物,寓意崔氏家族四福同来,财源滚滚,子孙繁衍,代代兴旺。
穿梭在静悄悄的院落巷陌,恍惚之间,空间与空间的相望,时空与时空的对话,犹如情景般的隔空再现,在这里,消逝的岁月与永恒的建筑共存,在这里,老房子的一砖与一瓦守住了历史文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