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石桅岩景区,主要分为三段:东门(进口)→渡船码头、渡船码头→对岸的渡船码头、对岸的渡船码头→西门(出口)。我们没有正走:东门(进口)→西门(出口),选择了反走:西门(出口)→渡船码头、渡船码头→对岸渡船码头、对岸渡船码头→东门(进口)。
1、西门(出口)→渡船码头。这段区域叫做“小山峡”,沿途有多处“V”字型河谷,还有岩槛、跌水、壶穴、侧蚀槽等丰富多样的河流地貌景观,全程约3km,有点像进入深山老林的感觉,很幽深、很静谧。由于河谷里的水位很低,没有激流永进、也没有惊涛拍岸,所以想象中的“小山峡”该有的景致没有呈现出来。像“百褶瀑”,崖壁上的百褶看出来了,但一泻千里的瀑布没看着,而且一滴水都没有!像“中流砥柱”,由于水浅不到位,这块水中的巨石也就没有了那种壮观的气势;像“海贝听涛”,这些被溪流冲刷得“磨圆”了棱角的“小海贝”,已经裸露在河床上,饥渴地盼望着涛声依旧,水不丰导致“小山峡”逊色不少。
2、渡船码头→对岸的渡船码头。这段区域是整个景区的精华区域,这里有个清澈的酒缸潭,两岸峭壁高耸,群峰倒映水中,岩洞怪石、密林溪水,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从东门到西门,或从西门到东门,都要在儿摆渡,才能到达对岸,坐一叶小舟,看群山叠翠、怪石峥嵘,听船浆划过水面的声响,满满的诗韵画境。这小船挺有意思的,船舱中座位不是排排坐的那种,座位是分列在船舷的两旁,座的时候不能一边座,要两边均等,否则会侧翻的!这个摆渡只不过五、六分钟时间,上了船后主打一个:船上听故事、转头看山势,船老大背书般的导游词说了一通,你头转过去还没转回来,船已靠码头了,这个坐船的时间也忒短了!为什么船行路线不能设计的长一点,可以这儿转一转、那儿游一游,让人们在山水画廊里多畅游一番呢?
3、对岸渡船码头→东门(进口)。这段区域的景致呈两头精致、中间pingping的态势!一头是渡船码头附近,过了这个点位,沿着栈道一路前行,景致就有点不起眼了,水仙洞、鱼骨岩、石门、红军哨卡、仙人梯田等景观,也就走过带过看一眼而已,这里的水位很浅,很多地方有断流,没有了水的灵气,总觉得缺少了一种韵味,不由得瞎想起来:昨天下的一场大雨去哪儿了?不会是被上游卡脖子了吧?还有一头是东门附近,一直到了石桅岩正面亮相,标准照的打卡机位,好像掀起了高潮,把唱主角的留到最后欣赏,不免有种先抑后扬的味道。我们反走是不是有道理呀。
整个石桅岩景区走了一遍,没有太多的“哇塞!”现场视觉中觉得一般般的画面,出片后的感觉却非同一般,出彩头的。尤其是几处形象逼真的景点,印象深刻:1、武士岩。这块岩石像极了戴着头盔的古代武士,从两只深陷的眼窝里,可以看出历史的沧桑感;2、孔雀峰。这座岩峰像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立在山岗上,独领风骚;3、蛤蟆石。这块奇石活灵活现地蹲在溪边,望溪兴叹;4、象鼻崖。这座山崖像一头大象,把长长的鼻子伸向小溪,仿佛在吸水嬉戏。还有骆驼峰、一指峰、锦鸡崖、将军岩、水波岩、水响岩、试刀石等奇峰异石,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