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理的物资,如茶叶、扎染、大理石、井盐等,一直都是炙手可热的商品。
城镇、村落、集市成为一个个商业据点,而真正将它们串联起来的,是穿梭在群山之间的古驿道。当地所产的马,因体型小、善远行,成为这些特殊道路上,货物运输的中坚力量。人们也因此称来往的商队为马帮。
驿道之上,马帮川流不息,以大理为中心的古驿道,西可至缅甸、印度,东可连昆明、成都,向南可抵南宁、越南,是 “南方丝绸之路” 的重要部分。向北可直上青藏高原,后人亦称其为 “茶马古道”。
四方货物交汇于此,各地民族也交汇于此,西北的氏羌族群、东部的百越族群、东南亚的孟高棉语族群,与本地土著民族相互融合。
各民族的往来交流,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部落、族群。现如今,这里有 13 个世居民族,分别是: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壮、藏、布朗、拉祜、阿昌、傣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中白族人口最多。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是 “本境福主” 的简称,意即 “我的主人”,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各地或各个村寨本主庙内都塑有自己的本主神,只要和白族村社有密切联系的人和事物都可以成为本主。所以在本主神祇中既有原始宗教色彩浓厚的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神,也有佛道之神、儒家典范人物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既有王室、贵族,也有英雄、平民;既有白族人物,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物。
白族的民居
白族的民居与汉族同为合院式住宅,但比北方四合院更加小巧,房屋也更注重雕刻彩绘。民居内部庭院依据住家的富裕程度,由简到繁依次为:“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耳房;“三坊一照壁”,即三幢楼房,主房对面为照壁;“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楼房,每一处交叉点都有一耳房;规模最大的为 “六合同春”,即有两个大院,每院三幢楼房,各方的楼廊彼此相连,通行无阻,称为 “走马转角楼”。




大理照壁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照壁上的题字不仅表明姓氏,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家族的家风家训和道德情操。以下是一些常见姓氏与照壁题字的对应关系:
杨姓
题字:“清白传家”“清河世家”“清白人家”。
典故:源于东汉时期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教育子孙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赵姓
题字:“琴鹤家声”。
典故:出自北宋赵拚为官清廉、与琴鹤相伴的典故,勉励后代保持刚正不阿、清廉简朴的作风。
王姓
题字:“三槐流芳”“三槐世第”“三槐生辉”。
典故:源于北宋王祜、王旦、王素祖三代人的为官事迹,教育后人要勤奋学习、担当大任。
张姓
题字:“百忍家风”。
典故:唐代养生家张公艺,原寿张县人,生于公元577年,卒于公元676年,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九十九岁。
据说张氏当时为寿张望族,至张公艺主持家政时,已经九世没有分家析产,举家数百人同灶共食,长幼有序,和睦融洽。唐高宗东巡泰山时,曾亲自造访其家,问其治家之道,张公艺默而不答,只是接连写了百余个“忍”字呈上,意思是和睦家庭之道,在于相互体谅及忍让。据说,高宗晚年对武后一味隐忍退让,即是受了张氏家风的影响。于是——“百忍家风”便成为张姓人家教育后代的家风,流传至今。
李姓
题字:“青莲世第”“青莲遗风”“紫气东来”。
典故:“青莲世第”源于诗仙李白,“紫气东来”与老子相关,鼓励子孙后代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段姓
题字:“太尉风徽”。
典故:大理段氏在南诏时期曾受封太尉,以此纪念先祖之功,激励后人。
董姓
题字:“南诏宰辅”。
典故:标榜大理白族董姓始祖董成为南诏国宰相的事迹,展示家族荣耀。
陶姓的“五柳高风”来源于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
杨家“四知家风”就来源于杨震的“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典故;
泰伯因三让天下德行高尚而被后人尊为至德。天下吴姓均尊泰伯为开姓始祖。大理的吴姓于是在其照壁上题“三让传家”。
大理照壁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白族民居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的三道茶
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民间礼宾待客的传统礼俗,从制作,到敬茶、品茗,有着一套颇为讲究的仪式,现多以融合白族传统歌舞形式呈现。头道茶,经过土陶罐中文火的熏烤,香中带苦,故名苦茶。二道茶,配制时加入了核桃仁片、烤乳扇和红糖,味甜带乳香,故名甜茶。三道茶中放入了花椒、姜片、桂皮,集麻辣、香甜、茶香于一体,故名回味茶。大理白族三道茶,融进白族人对生活的解悟和智慧,“一苦、二甜、三回味” 的人生意味余韵悠长。
1959 年上映的电影《五朵金花》,以大理白族青年阿鹏与五位同名 “金花” 妹的爱情故事为线,展现了山海的风光和民族风情。片中女性均以 “金花” 为名,男主角名为 “阿鹏”,这一设定通过电影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白族男女的通用称呼:姑娘叫 “金花”,小伙子叫 “阿鹏”。
风花雪月
在云南大理,“风花雪月” 是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既关联着自然景观,也融入了当地民族的生活与服饰文化,具体含义如下:
• 自然景观对应:常用来指代大理的四处标志性景致。“下关风” 指大理下关镇常年吹拂的西风,风力强劲且持久;“上关花” 指上关一带曾盛产的奇花异草,相传有十里香花树等;“苍山雪” 指苍山十九峰山顶终年不化的积雪,尤其在夏季与山间绿意相映,景致独特;“洱海月” 指洱海水面倒映的月亮,皎洁明亮,与苍山雪景形成 “银苍玉洱” 的绝美画面。
• 白族服饰寓意:白族姑娘的帽子巧妙融入了 “风花雪月” 的元素。帽上的流苏象征下关的风;帽子的花饰(因年龄和地位有所变化)象征上关的花;帽顶的白须须象征苍山的雪;弯弯的帽子形状则象征倒映在洱海中的月,将自然美景与民族服饰文化完美结合。
瓦猫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 1382 年),又名叶榆城、紫禁城、中和镇。古城外有条护城河,城内街道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古城的建筑为清一色的青瓦屋面,显得十分的古朴。五华楼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其历史可追溯到 1200 多年前。历史上的五华楼几次焚毁又几次重建,走过千年沧桑。现在的五华楼为 1998 年重新修建的,站在楼上,可俯瞰古城风光。

喜洲古镇
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城镇,历史上的喜洲是南诏的军事重镇,也是云南的商贸中心之一。喜洲东临洱海,西枕苍山,保存着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皆为 “三坊一照壁” 及 “四合五天井” 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喜洲比较著名的有杨品相宅、严家大院、侯家大院等,既保持了白族传统民居特点,又结合了中西建筑手法。



双廊
双廊古称 “栓廊”,临苍山、洱海,既有渔田之利,舟楫之便,更拥有 “风、花、雪、月” 之妙景,享有 “苍洱风光在双廊” 的美誉。双廊有玉几岛和南诏风情岛景区,玉几岛上的白族民居保存完好,岛上有玉波阁、清末民初起义军杜文秀水师兵营、赵氏宗祠、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之妻杨桂仙修行的玉几庵、民族文化广场、千年古榕树等景点,还有现代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青年画家赵青别致的房屋建筑。登上南诏风情岛,可目睹 17 米高的汉白玉观音拜弥勒佛山的奇观。
双廊古镇,号称苍洱风光第一镇
双廊古镇街道:古镇的街道呈鱼骨状分布,也叫鱼骨街。街道两旁是传统的白族建筑,飞檐斗拱、木雕彩绘,充满了艺术气息。
观光车票价为10元/人/次,运营线路从南诏风情岛码头-玉几岛-魁星阁-古戏台-文化街北入口
景点
古戏台:白族文化汇聚地,上午11点左右有时会有白族歌舞表演。
洱海湿地公园:沿木栈道漫步,可欣赏洱海波光与芦苇荡,日落时分景色绝美。
魁星阁:标志性古建筑,夜晚灯光亮起时氛围浪漫。
玉几岛:双廊的精华所在,沿着石板路漫步,能看到杨丽萍的太阳宫和月亮宫。太阳宫艺术空间可以提前预约免费参观,也能点份下午茶,在窗边欣赏洱海的波光粼粼。周边还有很多特色小店,逛累了就找家咖啡馆,享受惬意时光。
南诏风情岛:乘船5分钟可登岛,有南诏行宫遗址及青铜文化展,在岛顶可俯瞰苍山洱海全景。
双廊古镇街道:古镇的街道呈鱼骨状分布,也叫鱼骨街。街道两旁是传统的白族建筑,飞檐斗拱、木雕彩绘,充满了艺术气息。在这里,就尽情地穿梭感受小巷中生活气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