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黑独山,向东北方向前行,当G215国道右侧出现一片广阔的蓝色湖泊时,意味着我们已进入甘肃省境内。这片湖泊正是甘肃最大的内陆湖——苏干湖,它也是阿克塞哈萨克族重要的夏季牧场之一。我们未作停留,而是直奔甘肃的第一站——那座在诗词里、在历史中回荡了千年的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千古绝唱,早已为这座关隘定下了苍凉而雄浑的基调。当它真正出现在视野尽头时,那种感觉并非汹涌的震撼,而是一种无声的、沉重的历史叩击。它孤寂地矗立在戈壁之上,只是一座方正的夯土城堡,残高不足10米,却仿佛凝聚了两千年的风沙、驼铃与边愁。

汉武帝开辟河西、设四郡据两关,这“两关”便是阳关和玉门关。自张骞出使西域后,这里便成了丝绸之路北道的咽喉,商队、使臣、将士由此出入,西域的美玉、珍宝、香料经由这里输入中原,故得“玉门”之名。它不仅是商贸关卡,更是汉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一颗重要铆钉,曾牢牢扼守着疏勒河古道,抵御着北方的游牧民族。

如今的玉门关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近距离仰望这座土黄色的方城,风吹日晒留下的沟壑纵横交错,夯土层依旧坚实。绕其一周,不难想象当年戍卒在此守望的孤寂。登临观景台,远眺疏勒河谷的湿地草甸,在一片枯黄中点缀着难得的生机,更能体会“春风不度”的地理与意境。

除了玉门关遗址,景区还包括了其它两个景点,分别是汉长城遗址和河仓城(大方盘城)。汉长城遗址可观察千年夯土结构中的红柳层,它如同现代的“钢筋”,坚韧地维系着城墙的骨架;河仓城(大方盘城)作为汉代军需仓库遗址,其规模远超玉门关本体,站在断壁残垣前,完全可以想见当年丝绸之路的繁盛与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决心。

玉门关不仅仅是一处土堆,更是一个文明的坐标,一个符号,标记着开拓、交流、坚守与乡愁。我们甘肃之旅的序幕,便由这份苍茫壮阔悄然揭开。

『旅行贴士』
一、由于三个核心景点间距离较远,所以景区观光车是必须要乘坐的,游览路线为步行前往玉门关遗址,随后返回游客中心,再乘车前往汉长城和河仓城,观光车整点/半点发车。
二、戈壁中昼夜温差大,紫外线极强,且没有任何遮荫处,所以防晒、防风、补水是重中之重。
三、景区内提供如“都尉迎宾”展演、“通关文牒”、“诗词挑战赛”、汉服旅拍等文化体验项目。
四、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和附近的阳关景区搭配成敦煌周边“两关”一日游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