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与云冈、龙门、麦积山并称)之首,自十六国时期(公元366年)开凿,历经千年营造,至今仍保存着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和3000余尊彩塑,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

我们的参观始于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尽管提前一个月便已抢票,但真正站在这座艺术圣殿前,仍难掩心中激动。

两部影片——《千年莫高》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梦幻佛宫》则以沉浸式球幕影像,将精美壁画纤毫毕现地呈现在眼前——让我们还未进洞窟,心已肃然。

乘坐摆渡车抵达窟区后,我们跟随讲解员分组入内。石窟内幽暗清凉,壁画上的飞天衣带翩跹、佛陀低眉含笑,千年前的金碧辉煌仿佛仍在黑暗中隐隐生光。窟内严禁拍摄与触摸(本文中所有涉及莫高窟壁画、佛像的照片均为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复制窟内拍摄),这份克制反而让我们更专注地沉浸于艺术与信仰的世界。

我们一共参观了8个普通洞窟,其中几个因其独特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尤其令人难忘:北周的第428窟是莫高窟规模最大的中心塔柱窟,东壁绘有《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以连续的画面表现佛陀前世的殊胜善行;初唐的第323窟,北壁绘有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描绘了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及张骞拜别西行的历史场景;武则天时期的第332窟,中心塔柱正面主尊像面容丰润,弧形长眉与微垂的双目透出宁静慈悲之气,充分体现出唐代造像圆融典雅的美学特征;晚唐的第16窟,甬道北壁是震惊世界的“藏经洞”(第17窟)所在,窟外三层木构窟檐由王圆箓道士于1906年主持修建;五代的第61窟以莫高窟最大佛教史迹画——《五台山图》闻名,全图长13.4米,高3.4米,详细描绘了从山西太原途经五台山至河北正定方圆250公里的山川寺院、市井行人,既是一幅宗教圣迹图,也是一部珍贵的古代地理风俗长卷。

参观近尾声时,我们路过供奉着国内最大泥塑弥勒佛像的96窟,这座初唐开凿的洞窟,被高达45米的九层红色木构楼阁稳稳护在其中。从广场抬头望去,九重飞檐层叠错落,依山势攀升,朱栏丹柱与苍褐的崖壁形成强烈对比,既庄严,又磅礴。它不仅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更已成为敦煌的一张脸孔、一个符号。

为了弥补在实体洞窟中无法拍照的遗憾,我们又走进了位于宕泉河东岸的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这里的第一展区完整复原了8个跨越不同朝代的代表性洞窟——从十六国的苍劲古朴,到隋唐的雍容华美,直至元代的别样风情。

尽管是复制窟,但壁画细节与彩塑神韵依然清晰传神,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近距离细细欣赏。徜徉其间,只需一个小时,便能看尽敦煌石窟千年艺术的流变。

走出陈列中心,微风穿过干涸河床,从河对岸的莫高窟方向迎面拂来。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方才所见的每一笔纤毫毕现的壁画,仿佛仍在眼前浮动。此刻,它们不再只是“艺术”,更是一段无声的对话,一场跨越时空的共情。莫高窟,就这样在每一个凝视过它的人心中,悄悄种下了一粒文明的沙砾。

『旅行贴士』

一、莫高窟实行实名制分时预约参观,门票分常规票和应急票两类,均需提前30天在“莫高窟参观预约网”或官方小程序上预订。为了保护文物,旺季(尤其7-10月)常规票单日限6000张,包含2场数字电影和8个实体洞窟;应急票单日限12000张,仅包含4个实体洞窟。此外,莫高窟每天还会开放一定数量的特窟,感兴趣的可在正常参观结束后,于窟区小牌坊入口处现场办理参观手续,办理时间11:00-14:00。

二、已预约正常参观门票的游客,需按照预约参观时段提前半小时由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北入口进入,并前往设在展2馆的人工售票窗口或是自助售取票处打印“莫高窟购票信息单”。

三、主要用时:数字中心观影约1小时,乘坐摆渡车前往窟区约20分钟,参观8个普窟约1.5小时。

四、自由活动可参观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藏经洞陈列馆、敦煌研究院美术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