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河西走廊最窄处,祁连山的雪顶与黑山的峻岭遥相对峙,一座雄关巍然屹立于其间。这就是与山海关、居庸关并称“长城三大奇观”的嘉峪关,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美誉。

站在戈壁滩上远眺,城关两翼的城墙如巨龙般横穿沙漠,向北连接黑山悬壁长城,向南衔接天下第一墩,俨然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主宰。


从空中俯瞰,外城、内城、城壕三重屏障环环相扣,与莽莽长城浑然天成,共同构筑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它完美复现了明代“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历经168年才完全建成,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

走近关城,以黄土夯筑的十米余高的城墙巍峨耸立,西侧特意加固的砖包墙在阳光下泛着沧桑的光泽。

令人称奇的,是瓮城的设计理念。东西两座瓮城的城门——“朝宗”与“会极”——均刻意朝南开设,不与内城门直线相通。

这一匠心独运之举,既可避免敌军破门后长驱直入,又能利用迂回空间诱敌深入、瓮中捉鳖,将瓮城的战术智慧发挥到极致。


穿过外围防御,便来到内城。关城的东西两门风格迥异。东门“光化门”寄托着紫气东升的美好寓意,西门“柔远门”则彰显着怀柔安边的治国方略。

西门外,延伸出的罗城与南北城墙相连,其正门之上刻有“嘉峪关”三个大字,这里便是明代中原通往西域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真正意义上明王朝的“国门”。


每座门台上都建有与门同名的门楼,它们统一采用三层三檐歇山顶制式,重檐飞翘,尽显俯视西陲的恢宏气魄。

光化、柔远、嘉峪关三楼鼎足而立,相互呼应,在蓝天白云和茫茫戈壁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东西门北侧均有马道可以登临关城城墙,举目四望,但见14座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城墙的各个方位。


罗城南北两端的箭楼,是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的设施;内城四角的角楼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位于城墙中段的敌楼是放置兵器的所在。


关城内,北侧的游击将军府和南侧的演武场分居东西中轴线两侧,静静诉说着将军运筹帷幄、兵士苦练武艺的往昔岁月;而东门外的关帝庙、牌楼、戏楼,则展现着戍边生活的另一面。


“快看!那边的檐台上孤零零地躺着一块城砖。”循着女儿手指的方向望去,著名的“定城砖”映入眼帘。相传,当初修建嘉峪关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易开占的工匠,他经过周密的调查,仔细的估算,提出了一个精确的用材方案。

当所有工程完工时,最后只剩下一块砖,大家把它放在西瓮城“会极”门楼的后檐台上,以示对工匠们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的纪念。

游览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常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战马嘶鸣,驼铃阵阵,戍卒的号角与商旅的吆喝交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边塞长歌。


风夹杂着些许的黄沙掠过垛口,此刻在我的眼里,这座曾经的军事要塞不再是冰冷的砖石土木,而是一部用意志写就的史诗,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永恒象征。

『旅行贴士』
一、嘉峪关文物景区包含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和天下第一墩三个景点,凭嘉峪关关城门票,可免费游览悬壁长城和天下第一墩。三个景点间距离较远,建议自驾或乘坐景区直通车。景区直通车每半小时一班,通票价格20元/人。
二、在关城光化门北侧,用石头敲击城墙,会听到类似燕子“啾啾”的叫声,关城著名的“击石燕鸣”传说一定要试一试。
三、2025年4月起,景区推出了全新的“天下嘉峪关”沉浸式夜游灯光剧和光影秀,开放时间为19:30-24:00(23:00停止入园),每天限流3000人,感兴趣的建议提前线上购票。
四、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陈列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也坐落于景区内,博物馆通过丰富的文物、模型、图片和现代科技手段,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长城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以及军事价值,内容不局限于嘉峪关,而是涵盖了整个中国长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