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站:赤水、茅台、遵义 —— 丹霞的热烈与记忆的厚重
1. 赤水丹霞:红色山崖间的碧水欢歌
10 月 7 日清晨,从赤水酒店出发,按攻略的 “错峰路线”,半小时就到了赤水丹霞旅游区。先在停车场的标志性建筑前拍了照,再去游客中心买 “摆渡车往返 + 电梯升降” 的套票 —— 全程不用爬陡坡,正适合岳母慢慢逛。
坐摆渡车到起始站,没等 5 分钟就满员出发,再乘观光电梯进入景区。刚出电梯,就撞见一条二三百米的隧道,顶部是弧形影音屏,时而群星闪烁,像把夜空裁了块铺在头顶,星星仿佛伸手就能碰着;时而切换成海底世界,游动的鱼群从头顶掠过,连浪花的声都透着活。脚步声在隧道里轻轻回响,氛围感一下子拉满。
出了隧道,跟着指路牌往瀑布走,10 多分钟就到了第一个观览点 —— 只听见 “哗哗” 的水声从山里传出来,像谁藏在崖后唱歌,却看不见瀑布的影子。再往前走几步,瀑布慢慢 “露脸”:先是半遮半掩在山脚后,像害羞的姑娘只露一角;再往前拐个弯,整座瀑布突然展开 —— 水流从几十米高的红色崖顶砸下来,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扯出彩虹,像给瀑布系了条彩绸;下方的深潭绿得像被染透的翡翠,红崖映着碧水,热烈又灵动,看得人忍不住惊叹,连呼吸都轻了。
我们找了几处观景台拍照,从正面拍瀑布的全貌,水砸在潭里的声像在耳边;从侧面拍水雾里的彩虹,颜色鲜得像能摘下来;还录了段视频发朋友圈,想把这份鲜活,分享给没到的人。“赤水丹霞大瀑布 AAAAA”“此生必达” 的打卡牌前,大家轮流站定,岳母笑着说:“这瀑布比照片里还活,连风里都带着水的甜。” 微风裹着水雾拂在脸上,凉丝丝的,连头发丝都沾了潮气,浑身的疲惫都散了。
不知不觉逛了一个多小时,往回走时,在谷口的红紫色岩石美女雕塑前拍了合影。坐电梯、乘摆渡车出景区时,妻子意犹未尽:“明后年国庆,咱们去黄果树瀑布看看,对比下两种瀑布的美,肯定有意思!”















2. 茅台镇:酒香里的生日惊喜与 “天下第一瓶”
离开赤水丹霞,驱车往茅台镇赶 —— 今天是女儿的生日,早早就盘算着找家特色餐馆,让她吃顿喜欢的饭菜。到了仁怀市区,在万达广场打卡了美食城,点了女儿爱吃特色小吃,我又绕到隔壁店买了八串新疆烤羊肉串,油星裹着肉香,刚出炉就冒着热气;临走时还包了 4 个刚烤好的馕,外皮脆,内里软,想着路上饿了能垫肚子。女儿咬着热乎的烤串,油星沾在嘴角,眼睛亮得像落了星星:“比学校食堂的好吃十倍!这生日我能记好久。”
吃饱后继续往茅台镇走,先打卡了 1915 广场、红军渡、茅台渡口 —— 石板路上的红色标语泛着光,江边的纪念碑立得直,风里都透着厚重的历史感。我们拍了几张照,指尖碰着微凉的石板,像触摸到了那段峥嵘的时光。
最期待的还是 “天下第一瓶”—— 巨大的茅台酒瓶雕塑立在山顶树梢间,高几十米,瓶身上 “贵州茅台酒” 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连瓶身的纹都透着贵气。我们围着雕塑玩起了创意拍照:我把酒瓶 “背” 在身后,双手作 “扛” 状,假装 “扛着酒走天下”;又站在雕塑前,双手往上托举,做出 “举着酒瓶” 的模样,表情夸张得惹笑;妻子更有创意,用一根手指顶住瓶底,摆出 “单手托酒瓶” 的造型,像有超能力;岳母也跟着学,用大拇指轻轻顶着瓶身,笑得眉眼都弯了。旁边的游客见了,也跟着模仿,广场上满是笑声,酒香裹着笑声,格外暖。











3. 遵义:不勉强的红色印记
从仁怀市区出发,往遵义赶 —— 目的地是遵义会议会址,这是攻略里 “红色文化体验” 的核心站点。跟着导航走了一个多小时,快到遵义市区时,车流渐渐拥堵,喇叭声、人声混在一起,等拐过一个弯道,才发现会址藏在类似步行街的闹市里,周围满是游客和商铺,连空气都透着热闹。
有工作人员指引停车,刚停稳车,一看时间已近 5 点 —— 还要赶近 200 公里路去石阡住宿(要是住遵义,第二天回长沙要开 800 多公里,沿途山路隧道多,老人孩子都会累)。我们商量了下,决定 “车游” 打卡:慢慢开着车,找路边的遵义元素拍照打卡;女儿也拿出手机,录了段路边的街景,说 “回去查资料,把这段历史补全,也算没白来”。
没有硬着头皮赶时间进景区,反而觉得轻松 —— 旅行从不是 “必须打卡所有点”,是不让赶路冲淡家人同行的惬意。那些没进的门、没看的展,倒成了念想,留着下次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