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曾经长期中断的运河漕运、盐运恢复以后,作为扬州在长江的外港的瓜洲,其气象是"商贾辐辏,财货堆积"。 脑海中反复出现当年历史上瓜洲的一派气象。 反复勾画现如今的瓜洲古渡口可能呈现的模样,会是萧敝?荒凉?还是一派生机?

古运河上的水闸还在吱吱的打开关闭;运河上的货船也还在不停地发出突突的声音。 尽管很老旧,尽管很缓慢,但这不就是扬州的味道吗?

然而当我踏进瓜洲古渡公园之时,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偌大的公园,一片萧瑟,处处荒凉、颓败。 我不敢想象这是我梦里想要追寻的古渡口,我也不敢想象这些纪念地里被杂草淹没了多久?

这种荒凉感似乎跟隋炀帝陵有所相似,隋炀帝陵的荒败是因为陵冢的历史身份为假,那难道此处亦为假?

渡口停泊着几十艘货船,这种规模显然不能与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地位的瓜洲古渡口相提并论。

一人一狗站立船头,悠悠历史如烟云般飘过眼前,此情此景,似真似假,无人分辨。 然而话又说回来,这样的一个曾经见证鉴真大师远赴东洋、见证北宋康王赵构南逃的历史遗存会是假的? 但是历史确是如此,曾经那个繁华的富有历史的瓜洲古城早已随历史烟消云散,清康熙末年,由于长江中在仪征、瓜洲之间涨出了北新洲,致使长江江流北移,镇江、扬州段长江开始出现南岸淤涨、北岸坍塌的情形,南岸的镇江附近涨出大片江滩、沙洲,北岸的瓜洲则成为顶冲点,江岸开始不断坍塌,到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瓜洲全城最终全部坍入江中,历史就这样被掩盖到了长江之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笔下的瓜洲古渡早已消失不见,今天的瓜洲古渡口却仅仅是一个留给人们纪念象征性名词。 荒凉、颓败更加增添了渡口的凄凉与无奈。

渡口边的斜阳慢慢地映红了西边的天空,一段历史从这里落幕,另一段辉煌希望从这片天空开启。 顺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风,扬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历来所依赖的水运要渐渐展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