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赣州,如果没有去灶儿巷走一走,就好比你去成都没有去宽窄巷子一样。赣州的八境台、郁孤台、宋城墙军门楼灶儿巷都是赣州独有的特色古韵。 关于名字由来:灶儿巷,又名"皂儿巷",名字由头挺有趣。灶儿巷明代称作姜家巷,据说,因为古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步入灶儿巷,抬头看到的题字仍旧延用了"皂"字。 门票:无 停车:建议停靠在建春门附近停车位。 停车位收费地理位置:灶儿巷位于赣州市老城区的东部,靠近贡江建春门码头,是宋代赣州六街之一的阴街,也是古虔州最繁华的地段。巷长218米,呈不规则路径,保留了清代以后客家民居的完整风貌。其中有书院、宾馆、作坊、客栈、寺院、钱庄等客家古建筑物。 筠阳宾馆:筠阳宾馆在古时是一个会馆,馆内18间客房门楣均刻有福、寿、禄等吉祥文字作为房号。它建于光绪十九年(1893),是高安的一位商人兴建的会馆,会馆是外地人到某座城市做生意,由于人多而专门建的一个落脚点,也是进行公众聚会的地方。(赣州还有比较有代表性的广东会馆)义兴号:义兴号在清代是一间烟馆,主要经营烟草、烟丝,在当时闻名于周边各县,生意很是兴旺。瑞昌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两种猜测,第一种是它的创始人来自九江瑞昌,第二是取祥瑞、昌盛之意。保安水务总局:这幢建筑原来是个商会,由于古代赣州城的建筑是木制建筑,经常发生火灾,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店铺不被火灾损毁,就成立了一个民间,相当于现代的义务消防队。1911年改名保安救火会,1926年改名为赣州保安水龙总局。当董府的招牌映入眼帘,就意味着快要走到灶儿巷的尽头了,董府前身为裕民钱庄,现在是家喻户晓的餐馆,每到饭点这里就会传来食客的欢声笑语。很多人以为董府曾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住宅,其实是因为这幢建筑快要倒塌时,一个董氏居民把它买了下来,按照原貌加以恢复。才有了今天的董府酒楼。外地人来赣州,想要体验客家民居饮食,可以进去尝尝看,人均60元/人。 由于历史的变迁,灶儿巷已不复当年的模样。随着赣州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推进,已经陆续有住户签订了房屋征收协议,越来越多人搬离这里。不知下次改造灶儿巷又会以何种方式与我见面?但愿灶儿巷还能保留这份古朴之味,但愿它不会就此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