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湾公园:海岸线上的城市漫想
在厦门海沧区的滨海地带,海沧湾公园像一条蓝色的绸带,沿着九龙江入海口的海岸线铺展。它没有鼓浪屿的文艺,也不及环岛路的喧嚣,却用2.8公里的海岸线、成片的红树林与对岸的鹭江风光,编织出一幅“左手城市,右手海洋”的动人画卷。一个初冬的午后,我迎着海风走进这座公园,在潮起潮落间,读懂了海沧与厦门岛隔海相望的温柔。 海岸线的诗意漫步 公园的入口藏在海沧大道旁,刚穿过浓密的防护林,一片开阔的海景便撞入眼帘。长长的木栈道沿着海岸线蜿蜒,像条银色的项链,将沙滩、绿地、观海平台串联成一体。脚下的木板被海风与阳光打磨得温润,踩上去微微发响,与海浪拍岸的“哗哗”声形成天然的韵律。 最妙的是“观海长廊”。这段架空在滩涂上的栈道,让游人能零距离触摸海岸的肌理。退潮时,滩涂上的小螃蟹在泥地里钻出密密麻麻的洞,招潮蟹挥舞着一只大螯,像在向路人打招呼;涨潮时,海水漫过栈道下方的桩脚,浪花溅起的水珠落在裤脚,带着咸湿的气息。有位赶海的老人告诉我:“每月初一十五大潮后,这里能捡到小海螺,当年海沧还是小渔村时,我们就靠这片滩涂讨生活。” 沿途的“口袋公园”藏着惊喜。每隔几百米,就有一片被椰树环绕的小广场,有的摆着造型别致的波浪形座椅,有的种着大片的三角梅,还有的立着渔民拉网的青铜雕塑。午后的阳光透过椰树叶洒下光斑,有人躺在长椅上打盹,有人对着对岸的厦门岛拍照,还有妈妈带着孩子用沙子堆城堡,笑声被风吹得很远。 两岸风光的隔空对话 海沧湾公园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回望厦门岛”的绝佳视角。站在公园中段的观海平台上,对岸的鼓浪屿、鹭江道、双子塔尽收眼底,像幅流动的城市画卷。白天,阳光洒在鹭江面上,货轮与游船往来穿梭,划出白色的航迹;傍晚,对岸的灯光次第亮起,双子塔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晚霞,鼓浪屿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美得像场不真实的梦。 “海沧大桥”是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这座横跨厦门岛与海沧的斜拉桥,像道钢铁彩虹架在湾口,桥身的钢索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有摄影爱好者架着三脚架,专门等待夕阳穿过桥洞的瞬间,“每天这个时候,阳光会刚好从桥洞照过来,把海水染成金色。”他们说。夜晚的大桥更迷人,桥身的LED灯变幻着色彩,有时是代表海洋的蓝,有时是象征活力的橙,与对岸的灯火交相辉映。 红树林湿地是生态的诗篇。公园南段保留着一片原生红树林,秋茄、桐花树的气根在潮间带织成密网,成为鱼虾蟹的乐园。木栈道从红树林中穿过,能清晰看到树叶上的盐腺——那些白色的结晶,是植物为适应咸水环境进化出的智慧。 暮色中的温柔回望 夕阳西下时,我坐在观海长廊的长椅上,看着对岸的灯光渐渐亮起。海沧大桥的灯光变成了温暖的橙黄,像条发光的项链;红树林的轮廓在暮色中模糊,只听见鸟雀归巢的鸣叫;赶海的人提着半桶收获,哼着闽南小调往家走。 一位在公园工作的保洁阿姨擦着座椅,我问她:“每天看这片海,会不会腻?”她笑着说:“怎么会?每天的潮水不一样,对岸的灯光不一样,连吹来的风都不一样。海沧变化快,从渔村变成新城,但这片海还是老样子,看着心里踏实。” 离开时,海风卷着几片椰树叶落在脚边。回头望,海沧湾公园的路灯像串起的星星,沿着海岸线延伸到远方。这座年轻的公园,用它的包容与温柔,记录着海沧从渔村到新城的变迁,也见证着厦门岛与海沧隔海相望的千年情缘。 在这里,每一步都是与海洋的对话,每一眼都能看见城市的生长。海沧湾公园的美好,不在于它有多精致,而在于它让我们明白:城市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存在,它们可以像这片海湾的潮水与岸线一样,温柔相拥,共生共长。






任欢: 就喜欢这样的帖子,赞!
2025-08-18查尔斯萨斯小黑: 好似吾错哗,收藏一下先
2025-08-17李嘉: 写得真棒,真心不错,第一次评论给你了
2025-08-17Skanil: 我都看了两遍了
202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