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龟山景区,戳这里!

2018.07.311.3W浏览
胡恩泰
+关注

第一天下午14点和约好的小伙伴们在徐州东站集结,然后当天下午的首站就选择了大名鼎鼎龟山景区。它由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和点石园石刻艺术馆三部分组成。龟山汉墓的主人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这也是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刘注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其曾祖父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这样一理大家也就明白了他的身份地位吧。陵墓最大的特点是依山为陵,凿石而葬,可以说把整个龟山都给掏空了,里面共有15间墓室,室室均相同。这座古墓的设计风格体现出了汉代粗犷豪放、大朴大雕的美学造诣,有“中华一绝”、“千古奇观”这么一说,并且《龟山汉墓参观记》一文于2005年入选国标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多人去古墓、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可能会觉得很无聊,看图片也并没有大山大水来的出彩,但故事每个人都爱听,接下来我就用此行中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来串联整个行程吧!

龟山汉墓的“绝”表现出的不是里面出土了多少奇珍异宝。让人遗憾的是在现代发现开发之前,古墓早已被盗,可以确定时间的大型官盗先后就有两次,重达数吨重的塞石是怎样被盗墓者拉出的也是一个不小的谜团。在出土的“第百上石”上还有主人留给盗墓者的一番话“后世的贤大夫们,我虽然是下葬的一代楚王,但我敢向上天发誓,墓中没有放置华贵的服饰,值钱的金宝玉器,只埋了我的棺木及尸骨,当您看到这刻铭时,心里一定会为我悲伤,所以你们就没有必要动我的墓穴了”。这诚恳带些凄凉的言语也并不能阻止被盗的悲剧。

那么古墓的“绝”在哪里呢?绝的是陵墓本身的精密设计,龟山汉墓开凿于西汉最强盛的武帝时期,始凿于公元前127年,历经13个年头修建完毕。墓葬面积达到了700多平方米,两条几乎平行的甬道沿中间线开凿。甬道是来往墓室,运送物资的通道,看似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但龟山汉墓的这两条甬道最大偏差仅5毫米,精确度达万分之一,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居然精确到20″,也就是0.3度,是现今世界上发现打凿最为精确的古墓。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不知道是怎样丈量出来的。更为神秘的是这两条夹角20″的甬道,如果向前无限延伸的话将会在800km开外的今陕西西安相交。西安正是当时西汉时的都城长安,这20″的偏差不知道是打凿时留下的偏差,还是刻意所为以表对当时天子的敬仰和朝拜?这还真是一道不解的千古之谜。

进到龟山汉墓里重点就是了解整个墓室的格局和设计,听一听故事。简单的说这座汉墓本身就是一座艺术瑰宝,而里面的陪葬品和棺木之类都是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直观的了解,后期仿制。

从龟山汉墓出来,接着来到的是圣旨博物馆。身边有许多小伙伴在旅行当中都有习惯去逛博物馆,一般的省、市博物馆都是免费参观的,也是初到一座城市了解它文化内涵的窗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文化是值得深究的,于是是全国各地还分布了各式各样较为冷门的博物馆,比如成都的川菜博物馆、山西的醋文化博物馆等等,同样徐州这座圣旨博物馆也是一家很冷门的博物馆,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甚至觉得有些神奇,通过参观也改变了我对圣旨的认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想小伙伴们都没少在电视剧里听过这段圣旨的开场白。没错,这次来徐州就是参观了这么一家圣旨博物馆。进去之前我还在想,这巴掌大的圣谕能有多少文章可以做呢?进去以后却让我非常震惊。首先,进门后看见的是一块匾额,上书“奉天承运”四个大字,其中这个“奉”字就像被遗漏了一样,然后很小的写在了“天”字的右下方,我好奇的问了导游,她答复我说,这是因为没有什么能够比“天”大。这样解释颇为合理,也很好的说明了古代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再往里面走就可以看到真正的圣旨了,博物馆里主要收藏的是明、清两代的圣旨。按照时间顺序先看到的是明代的。圣地的材质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但它们给我的第一感觉也是最震惊的地方却是圣旨原来这么长,而且他们的尺寸并不是有统一标准的,它们有的长达四米多,也有的只有两三米,但是对比电视剧里大总管随手一扯就能打开的圣旨简直是天差地别,可以说真正圣旨的留白处都比电视剧里的长,而且圣旨也并非只是电视剧里单一的黄色。这视觉上的巨大差别,也难怪旁边的游客惊叹:原来我一直被电视剧骗了18年呀!

仔细看圣旨上面的字迹都特别的漂亮,导游介绍说,古代的圣旨都是由专门的大学士接到皇帝口谕撰写的,我们通过电视剧所熟知的纪晓岚也正是一位帮皇帝写圣旨的大学士。随着时代的发现到了清朝,圣旨还出现了很独特的防伪标志,这也是怕有人会假传圣旨,防伪标志的图案特别的精致,这也提高了圣旨的整体美观。

还见识到了一些伪政府的圣旨以及给越南等小国的圣旨,通过圣旨的级别可以看出,越南的级别在当年只不过相当于一个县而已。因此圣旨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也有着很大的文化价值,并起到了有力的辅证作用。还有一些圣旨的周边,如装圣旨的箱子,电视剧里也有演过,弄丢圣旨是要被杀头的,所以才会出现精致的圣旨箱,才会有很多的圣旨得以保存至今吧?

龟山景区的最后一站来到点石园,这里也是一处私人的石刻艺术馆。馆内陈列的是从汉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石刻,大约2000余件,也是徐州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的石刻艺术馆。馆内的设计是按照皇家园林的设计来的,甚至还享有“苏北第一文化历史名园”的美称。

园内的石刻有完整的,也有残缺。它们因为时代的不同,表现出的艺术形态也有所不同,我反而更加喜欢那些残缺的美,就像西方的维纳斯,缺失的部分可以给我留有无尽的想象空间。

离开龟山景区,我们就直奔吃伏羊而去了。其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吃羊肉的习惯,也都有自己如数家珍的烹饪手法,比如草原的烤全羊,北京的涮羊肉、西安的羊肉泡馍以及苏州的藏书羊肉汤等。反正我是一个特别爱吃羊肉的人,所谓的“膻味”也是羊肉最独特的标识,反而更觉得鲜美。我们来到的是老磨坊羊汤馆,它也是伏羊节官方指定的合作餐厅,味道绝对正宗。

羊肉的营养丰富,补肾壮阳。全国各地都爱冬季吃羊肉是因为羊肉性温,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尤记得过年的时候在冰天雪地里玩的瑟瑟发抖,回到家喝上一碗热羊汤是多么的幸福。而如今在江苏、山东、安徽交界处的徐州一带对待羊肉可有所不同,因为它们反其道而行,反而偏爱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里吃羊肉,并且在入伏前还要举办伏羊节,据说最早吃伏羊还要追溯到尧舜时期。难怪老磨坊内吃羊的氛围如此浓厚,幸好提前预订才有了包厢大桌。

当天也有徐州当地的朋友在场,给我们讲了关于彭祖和羊肉的小故事。徐州古称彭城,是彭祖文化的发祥地,彭祖也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卓越的养生学家和令人仰慕的中华大寿星。彭祖时代,徐州地区普遍有食羊之习俗,一道“羊方藏鱼”就经典了四千多年。这道菜的小故事就是,当年彭祖小儿子喜欢下河捕鱼,但彭祖怕它溺水所以不允许他下河,有一天小儿子抓了一条鱼又怕父亲责备,其母就将鱼藏到了正在烹煮的羊肉罐内。后来彭祖品尝这罐羊肉时感到异常鲜美,弄清原因后也如法炮制,就有了“羊方藏鱼”这道传统古典第一名菜,据说这也是汉字“鲜”字的来源。

老磨坊的“一羊十吃”口味很丰富,几乎可以满足各类爱吃羊的小伙伴。有纯汤鲜香的羊肉汤,喝上一口奶白色的纯汤能够鲜掉眉毛,而辣乎乎的羊蹄则能够满足像我这种无辣不欢星人的口味,即便辣的我汗流浃背。同行的还有两位外国朋友,它们也是第一次在中国这么深度的吃羊肉,一边吃也一边不停的说着“very good”。

晚上我们是住在市区的汉中福禧大酒店,一座看起来比较低调的高档型酒店,里面的设施齐全,房间的空间也蛮大,完全能够匹配它三百多元的价格。而且整体灯光很柔和,为宾客创造了一处良好的睡眠环境,更好的是它还有“福禧”这样一个吉祥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