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天津,一千三百公里的距离,只需短短三十分钟的车程,十一黄金周过后,选取一天,来到这片天子渡津之地,体验一天别样的繁华。
车费
A城际车费:55*2(往返)*3人=330元
B计程车费:天津的公交车费基本统一为2元/人,鉴于此次我们三人出行,所以一路都选择了计程车
天津站——大福来早点(打车11元)——意式风情区(步行)——西开教堂(打车9元)——瓷房子(步行)——恒隆(步行)——天津之眼摩天轮(打车13元)——东站(打车12元) 共计:45元
门票
瓷房子:20*3=60元
食物
早点:大福来30元
零食:大鱿鱼20元、康乐小豆冰棍2*3=6元、熟梨糕5*2=10元、煎饼果子5元
晚餐:恒隆北李妈妈菜 315元
天津之行(一天)三人共计:821元
早晨6点50分,我们踏上了京津城际C2007,开始了一天的旅程,这么早走,是因为迫不及待想去品尝一下天津的早点,哼哼,吃货心显露无疑。 七点三十分我们就已在天津站地下坐上出租,怀着万分期待的心情想要去感受天津最传统也是最有特色的锅巴菜,直奔天津最有名的早点铺——大福来。
天津名吃“大福来锅巴菜”,创始人姓张,是宋代梁山好汉菜园子张青的第十三代。传说那年乾隆帝下江南回京途经天津,路过张掌柜的煎饼铺,先尝了煎饼卷大葱,后叫上汤。女主人急切中就把煎饼撕碎,放上盐、香油、香菜,用沸水一冲送上。乾隆边喝边吃,感觉煎饼一泡味道更佳,就问女主人名字,回说郭八。乾隆一听,笑说:“锅巴可不能叫汤,应再加上一个‘菜’字才好。”又过了几天,张掌柜刚开门纳客,一位御前护卫就闯了进来,大声嚷道:“你的大福来了!”说着,放下皇上赏的二百两银子。“大福来锅巴菜”就此成名。
虽然才刚刚八点,但小小的屋子外已经排了非常多的人,看来受欢迎程度果然名不虚传。
锅巴菜用煎饼皮为底,浇上类似豆腐脑的卤,味道咸鲜,深受天津中老年人的喜爱,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味道略微有些咸,要配上一碗豆浆。所以看大家的桌子上都是大碗小碟满满一桌,早点吃成这样也真是丰富。
鸡蛋果子,外皮是油条的材质,里面加鸡蛋。
浓香的五香烧饼。
饱餐后我们沿着海河一路溜达,大约二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原来的意大利租界地如今的意式风情区。可能由于时间还早,游客还不多,一些商铺也都还没营业,反而清清静静更加有韵味。
如今的意式风情区已经布满了各种酒吧、特色工艺艺术商店,琳琅满目,晚上过来应该非常热闹。
马可波罗广场位于天津意式风情街,以中意两国历史有着联系的马可波罗为名,将租界中心广场命名为“马可波罗”广场,这个名字一直保留至今,而其他带有洋味的街道的名字早已经被毫不客气的被更改成我们自己的名字,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永远是中国人。广场周围别墅房顶多为意式角亭,有园亭、方亭之别,圆柱和方柱之分,并分别用圆拱、平拱、尖拱、连拱、垂柱进行点缀。这些角亭高低错落,构成优美的建筑空间,是亚洲仅存的一片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筑群。
逛完意式风情区,我们就坐车来到天津最繁华的地段——滨江道。在滨江道与南京路交口处的西开教堂是不可错过的。
教堂的正对面是就是繁华的滨江道步行街,它肃穆、庄严,有一种看世间花开花落的沧桑感。
加载更多
评论(7)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