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而愉悦的初次欧洲之旅
九天时间,游历了德国法兰克福、柏林、科隆和多特蒙德;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布鲁日以及法国巴黎,三个国家八个城市。领略了法兰克福现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亲密接触了柏林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痕迹、走进了充满神秘色彩的科隆大教堂、见证了多特蒙德这个2013年德甲冠军队主场的庄严、感受了安特卫普这个世界最大钻石加工和贸易中心的古老与陌生、亲临了雨果笔下欧洲最美广场――布鲁塞尔大广场、漫步在充满浪漫情节的布鲁日、经历了巴黎协和广场抢劫的惊险(这个将在后面详表),当然也品尝了德国烤猪肘的大气和啤酒的大气、布鲁日西餐的美味和等待、享受了德国和比利时小镇晨间的幽静与安宁,见识了巴黎老佛爷购物中心的奢侈品和人满为患……所有这一切虽已过去多日,但仍然让我念念不忘、记忆忧新、细细回味!写游记的过程就是回味快乐的过程,就是再次享受旅行的快乐!
法兰克福组图
布鲁塞尔组图
布鲁日组图
按照时间顺序,以城市为界限,将游记分成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 双面之城法兰克福(Frankfurt)
第二部分 历史痕迹厚重的柏林(Berlin )
第三部分 黑黄色的多特蒙德(Dortmund )
加载更多
游记中的相片如果没有特殊注明的,都是出自佳能5D-MARK-Ⅱ,镜头只带了一个16-35mm,这个镜头的好处就很多大场面都能收进来,拍起来很过瘾,但是拍人像时很难突出人物主体。
经过十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终于到达了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迎接我的是飘着朵朵白云的蓝天、新鲜的空气,凉爽的微风吹走了一夜疲劳,愉快而紧张的欧洲之旅就这样开始啦,充满期待、充满未知、充满兴奋……
经过一夜的飞行,从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着陆,从法兰克福机场出来还不到八点,导游已经等在接机口,直接将我们送到宾馆,一路汽车前进。。。
法兰克福,全名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以区别于德国东部城市奥得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n der Oder)。它是德国第五大城市,是德国乃至欧洲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位于莱茵河中部的支流美因河的下游,也是德国最大航空站、铁路枢纽。法兰克福机场是仅次于伦敦的欧洲第二大机场,所有设有直通班机的城市到欧洲各国的航线,几乎都是从法兰克福中转,所以法兰克福聚集了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和旅店,也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它还欧洲的金融中心,是著名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我们住宾馆就在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离城市中心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坐车去法兰克福老城区时就有机会很好地欣赏窗外风光。
安排吃完早餐后,时间还早便带我们去罗马广场老城区。
公路隔离带上的橡树,法兰克福市区很多这样的树,结着类似栗子的果子
远眺高楼
街区一景
金融业是法兰克福的支柱产业,有324家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德国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都坐落在法兰克福。同时法兰克福也是欧洲少数几个有天际线的城市之一,欧洲最高的十座建筑有八座在法兰克福。我也是坐车时看到一些,由于在法兰克福仅停留一天,并没有机会象走近上海浦东陆家嘴那样,身临其境去感受摩天大楼的高大与威武。
街区一休闲区,好美的蓝天
街区一景
远眺高楼
罗马贝格广场(Römerberg)位于法兰克福老城的中心,是自中世纪以来法兰克福的市政厅广场。位于美茵河铁桥以北,西侧为市政厅,东面200米外就是该市的发源地法兰克福大教堂。1944年,该广场受到英国空军的猛烈空袭,基本被毁,战后重建。我们到达这里时,广场上正在举行一场环境保护主题的活动,很多学生们在参加活动。有环保人士在广场上进行演讲,有学生在广场上不同区域内举行着各种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例如利用光能驱动机械玩具,低年级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比赛等。
广场的东侧则有一排古色古香的半木造市民住宅
广场西侧的旧市政大厅,其阶梯状的人字形屋顶,别具特色。里面的皇帝殿(Kaisersaal)是许多罗马皇帝进行加冕的地方。
从广场穿过,过一条马路之后就来到了美因河畔,会看到一座钢铁桥。这座铁桥是由一家私有公司于1868年建造,耗时两年完成。1869年9月这座用于步行的人行桥开始投入使用,使用者要交纳一定数额的通行费用于偿还这家私有公司的建造费用,但这条规定随着此后不久这座铁桥被市政府接管即废止。
美因河上的钢铁桥
美因河畔美景
钢铁桥上的爱情锁
在钢铁桥上随处可以看到铁桥护栏和钢梁上的各种款式和颜色的“爱情锁”,就像我们国内某些景区的“同心锁”,看来世界各国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祝愿都是相似的,不过这里的锁看起来更加精致,颜色更鲜艳些。这“爱情锁”的习俗大概来源于意大利作家费代里科·莫恰的爱情小说《我要你》。故事中,一对情侣在罗马的穆尔维大桥上将一把刻有自己名字的锁挂在路灯柱子上,随后将钥匙丢入台伯河。这样的“爱情锁”在随后坐船游览塞纳河时在不同的桥上也能见到。
悠闲自得的鸽子
喜欢法兰克福,因为它的蓝天、它的白天、它的井井有条。
在罗马广场和钢铁桥上,随处可见鸽子,它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不怕人。我在桥头给一只停在那里的鸽子拍照,它若无其事地享受着它的自由,全然无视我的存在。返回中巴车的途中,我们还在路边开着小黄花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自由吃着小草的小白兔。这里可是法兰克福市中心,小白兔与街道上行走的路人、马路上行驶的车辆共存着,这种现象在现在的的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
站在钢铁桥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罗马贝格广场这侧的法兰克福大教堂直耸云天。法兰克福大教堂(Frankfurt Cathedral)位于位于罗马贝格广场以东,是13至15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又称为皇帝大教堂(Kaiserdom)及加冕教堂,德国皇帝曾在此加冕。从14世纪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虽几经战火,仍能幸免于难。在1562-1792年间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时期共有10位德国皇帝的加冕典礼在此举行,教堂宝库内陈列有大主教们在加冕典礼时所穿的华丽衣袍。有332级台阶直通塔顶,塔顶可俯瞰整个城市的全景。主楼是壮丽的十五世纪哥特式塔楼,高95米。教堂南面的投票礼堂是曾经选举皇帝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是在桥上远眺了这座大教堂并没有机会去接近它,也没有走过钢铁桥去领略桥对面的风光,没遗憾。
法兰克福大教堂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饕餮胡同觅食。步行去饕餮胡同的途中再次近距离地领略了法兰克福市容,干净而有秩序,但是也见到街上有很多人尤其是女人都在抽烟,不知这算不算是文明的标志?
古时的一个驿站,现在为一餐馆
途中看到了歌德广场。
歌德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出生于法兰克福。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法兰克福市中心还有他的故居可以参观,但是我没时间去。
饕餮胡同这条街道位于歌剧广场(Opernplatz)和证券所街(Börsenstraße)之间的街区,全名叫Grosse Bockenheimer Strasse,之所以被称作饕餮胡同是因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餐厅,咖啡馆,专营酒类的商店等,胡同东北方向的街道也散布着很多有趣的餐馆, 夏日街边会有啤酒和小吃贩卖,非常热闹,在这里有著名的香肠摊 Gref-Völsings,脆皮奶酪,熏鱼等美食。
饕餮胡同上的美食餐馆
饕餮胡同上的美食餐馆,这里的薯片3欧一份
饕餮胡同上的露天餐馆
饕餮胡同上的解决午餐的当地人
饕餮胡同上的解决午餐的当地人
也许是午餐时间,一路走来同行的人很多,路边的各铺面里也有不少觅食的当地人。
柜台里的美食
柜台里的各种肠
我们在一家餐厅外面的桌边坐下,点餐之后等了很长时间,大餐才上来。先上来的是苹果酒。苹果酒(Apfelwein)是一种将苹果榨汁后发酵而成的水果酒,堪称最典型的法兰克福当地饮料,在法兰克福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该酒的酒精浓度不高,入口感觉清凉,微酸。如果不喜欢这种酸酸的口感,可以兑些矿泉水淡化其酸度,这是当地的德国朋友介绍的方法。
苹果酒
冷盘-芦芛
因为这个季节是法兰克福芦芛最好,所以我们就选择品尝一下,味道不错,保留了芦芛的原味。
主菜-猪肘猪排香肠拼盘
之后等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大餐上来了――烤猪肘香肠和猪排拼盘,这一盘是四个人的量,呵呵,好大呀!
烤猪肘
德国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猪肉喝啤酒。德国人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烤猪肘是著名的德国特色美食,传统的做法是先用啤酒和盐腌制并抓揉猪肘,使其入味,然后先蒸后烤,这样既去除了油脂,又保留了猪肘的胶质和水分。猪肘的表皮口感酥脆,里面的瘦肉软嫩而不油腻,吃起来口感不错,松软多汁。
法兰克福香肠
法兰克福香肠(Frankfurter)中德国一种香肠,由猪肉制成,起源于法兰克福,因而得名。
烤猪排
这盘烤猪肘香肠和猪排拼盘里面还配有煎土豆块、德国酸菜和土豆泥。因为喜欢吃土豆和酸菜,所以很享受配菜的美味,更喜欢煎土豆块和德国酸菜。由于之前在北京普那拉啤酒屋和乌国塔什干多次吃过德国烤肘子这道特色菜,现在在德国再次吃到它倒是没有新鲜感,有的是亲切感。如果是没有吃过的朋友,强烈建议到德国一定要品尝一下这里的烤肘子和苹果酒!
午餐之后赶回宾馆办理CHECK-IN,因为早晨到的时间太早没有空房,我们的行李都在寄存中。住在Qgreen Hotel By Melia,一家位于法兰克福城西区的宾馆,它距离法兰克福机场仅有不到10分钟的车程,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附近。也许是因为这家宾馆接待的中国客人较多,房间里配有能烧热水的电热水壶壶,餐厅里也供应烧开的热水,自动餐食品区的每件食品的标签上有汉语,吧台上的点餐单上也有汉语名称。
宾馆大厅
休息片刻,抓紧时间来到了法兰克福最著名的购物街蔡尔街(Zeil)。这里商品很多,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看到价格,几欧、几十欧至几百欧,如果不考虑与人民币的汇率,真是太让人兴奋啦
到了德国一定要买厨具,开心地shopping,没有时间拍照啦)
与比利时和法国相比,在德国购物是相对优惠的,有几点建议说一下,希望能帮到大家:一是在德国满25欧元即可以退税,而且是累积金额越高,退税率越高,在比利时是满125欧元才可以退税,而在巴黎是要满175元才可以退税。二是一个商场购物后,是在退税处统一填写退税单的,因为累积金额越高,退税比例越高,最高可以过到14.5%,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将购物票放在一起统一填写退税单。不过在巴黎离境退税时,如果退税额超过1000欧时是不能提取现金的,只能选择退还信用卡内。三是在巴黎离境退税时,每张德国购物退税单要扣除3欧手续费,所以小面额的退税单一定合在一起开。
Shopping出来已接近傍晚,因为中巴车司机“罢工”(德国法律规定,司机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0个小时,我们的司机早上6点多就出车去机场接我们,所以下午他把我们送到购物街之后就下班回酒店休息啦),我们只能选择坐公共交通回酒店。先坐地铁U6线,然后再转乘50路公交车。正是下班时间,法兰克福地铁里的人并不多,我们上车时还有空座,坐下后发现旁边的德国人也在用IPAD看视频。最人性化的是50路公交车,它在靠站牌停车后,门打开前的瞬间,公交车整体向乘客下车的车门方向发生倾斜,车门打开后,车门口的脚踏板正好向下倾斜状,靠近路边的马路牙子,方便乘客下车,不会有脚踏空的感觉,更方便了残疾人士上下车。待乘客上下车完成,车门关闭的同时车子整体再次反方向倾斜,回去停车前状态,继续前进。这是德国公交车非常人性化的地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50公交车上每个座位前边的扶手上都有一个“STOP”键,乘客需要在下一站准备下车之前,要按一下“STOP”键,通知司机下站有人下车需要停车,否则下一站如果站台上无人等车,车上也无人按“STOP”键的话,司机在此站是不会停车的。
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又经过一天的奔波,回到宾馆真得不想动了,就在宾馆里的吧台上喝杯啤酒,吃块PIZZA解决晚餐啦。
宾馆吧台里的帅小伙
德国啤酒
法兰克福是一个双面之城,它既有全欧洲最高的大楼以及大型购物区“采尔步行街”和国际著名展览会,也有古老的哥特式建筑矗立在罗马贝格广场周围,同时它还是世界文豪歌德的故乡,歌德的故居就是市中心。
在法兰克福的一天,上午漫游罗马贝格广场,中午在饕餮胡同觅食,下午在采尔大街shopping,晚上在宾馆吧台小啜德国啤酒,哈哈好此完美的一天!
在德国,法兰克福和慕尼黑,这两座城市作为欧洲交通枢纽而被世人所熟知,也是较现代化的城市。作为德国首都的柏林,却显得有些慢热,不过,经过两天的时间,这座厚重而富有浓厚历史痕迹的城市还是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
因为住在东柏林郊外的一家宾馆,所以我们的柏林之行是从东柏林的亚历山大广场开始的。亚历山大广场(Alexanderplatz)位于柏林东部,卡尔马克思大道与卡尔-李卜克内西街交接处,是柏林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早在17世纪,亚历山大广场是羊毛和牲口的交易市场。频繁的交易吸引了居民在广场附近定居,在1700年左右,广场周围已有600栋房屋。后来广场被木栅栏一分为二,广场的北部继续用作交易市场,每年都在此举行德国最大的羊毛交易会,而南部则作为阅兵场使用。1805年11月2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造访柏林。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为此特别将该广场命名为亚历山大广场。
十九世纪末期,广场周围的建筑大多都达到了5层楼高,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逐渐取代了民居。1884年,有185个房间的“大饭店”(Grand Hotel)拔地而起。随后,警察总署和行政法院也在这里安家。1986年,广场上的周末市场被禁止,过去的街头商贩被固定门店取代。20世纪早期,亚历山大广场经历了它的黄金时代。大型商业中心成为广场的主角。建成于1911年的蒂茨(Tietz)商场以250米长的门面在当时独步全球。在1913至1930年间,广场地下的三条地铁线路先后通车,地面上的有轨电车也逐渐取代马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圣母教堂位于卡尔-李卜克内西大街(前威廉皇帝大街),靠近亚历山大广场,原来这是一座天主教堂,宗教改革后成为新教教堂。
电视塔(Fernsehturm)在广场中间,高365米建成于1969年,上面有观光厅和旋转餐厅可俯瞰柏林的市容;电视塔后面是前东柏林的国营饭店,高39层,现在为Forum饭店,顶层设有赌场。
红色市政厅(Rotes Rathaus),因墙体成红色而得名,是座新文艺复兴式建筑,建成于1869年,中间的塔高74米。目前市政厅周围正在施工,只能远远地看看。
海神喷泉建于1891年,中间是海神尼普顿的雕像,周围四个女神雕像分别代表四条大河易北河、奥得河、莱茵河和维斯瓦河;
世界钟是1969年为庆祝东德成立20周年而建。
作为柏林的交通枢纽,亚历山大广场早在1847年就设置了发往波茨坦的公共马车。1882年,柏林城市铁路通车,并在此设置了“亚历山大广场火车站”。
马克思-恩格斯广场位于施普雷河的东岸,卡尔.李卜克内西大街的南面,广场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铜像与柏林电视塔和遥遥相对。
进入圆形的马恩广场,透过一片银杏林,一眼看到了广场正中矗立着的那一座雕塑——马克思恩格斯铜像雕塑。雕塑中的马克思端坐而恩格斯站其左边。凝眸远望,两位巨人的眼神似乎永远在注视着前方。马恩铜像雕塑,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东德时期。据说,关于马克思坐着而恩格斯站着的造型构思,有两种解释,一是马克思是德国人而恩格斯不是德国人,二是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战友和学生。1990年两德统一后,马恩广场的前途成为广泛争议的主题。一些柏林人认为这个广场是他们反对的已消亡政权的遗骸,不必保留,主张移走雕像,公园更名。另一些人认为它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应该保留下来。后一种观点最后占了上风,得益于柏林政治总体上偏左的气氛。
穿过这片树林就是马恩广场
马恩雕像
马恩广场边上就是菩提树下大街,菩提树下大街另一侧一座非常漂亮的圆顶教堂吸引了我们的视线,也让我们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奔着那座漂亮的教堂而去,越来越近,终于揭开了它的面纱,原来这就是柏林著名的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建造于1894-1905年,位于德国柏林市博物馆岛东端,菩提树大街上,是威廉二世皇帝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大教堂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人们搭起临时的棚子来保护大教堂,修复工作从1975年开始直到1993年,重建后教堂原先的很多设计和装饰被简化了。这座教堂地下室的陵墓里安葬着几十位王室成员。
在蓝天、白云、绿草的映衬下,柏林大教堂真心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大教堂,拍摄此景时,觉得带着16-35mm的广角镜头是个多么明智的选择呀!
柏林大教堂局部
柏林大教堂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大教堂,突出的三个大圆顶明显的诠释了这一特点,不同于哥特教堂的尖屋顶,它的圆顶将原本很高的教堂从视觉上给人一种圆润丰盈的感觉。从建筑外型上,它仿照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又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教堂的拱顶不仅仅是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简单模仿,它使教堂的内部显得明亮而宽敞,这与教堂阴森冷峻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到这座柏林大教堂,就说明我们已经到了博物馆岛(museumsinsel)上。
它位于施普雷河的两条河道汇合处,因此有博物馆岛之称。岛上的五座博物馆形态各异,却又和谐统一,分别为岛的最南端,紧邻宫殿大桥和柏林大教堂的是老博物馆(Altes Museum),在它前面伸展着卢斯特花园;最北端是新博物馆(Neues Museum)和老国家艺术画廊(Alte Nationalgalerie);面向西侧的是佩加蒙博(Pergamonmuseum);最外侧的是博德博物馆(Bodemuseum)。这组经过百年历史建造完善起来的博物馆群体建筑在二次大战中70%以上被毁,二次大战之后,东西柏林分裂,博物馆中的藏品也被分散在东西柏林多处。要对博物馆进行重新修复,并将以前的藏品大部分物归原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广场上日光浴的人们
这个小岛街道整洁,绿树成茵,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很多游人躺在绿色的草坪上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我和同行的朋友们也在草坪上欢乐地拍照。
柏林旧博物馆(Altes Museum)位于柏林博物馆岛南侧。由普鲁士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Karl Friedrich Schenkel)建造于1823年至1830年间,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也是博物馆岛上最老的一家博物馆。目前该博物馆在柏林国立博物馆系统(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内,主要展出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品。
新博物馆(德语:Neues Museum)是一座位于德国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博物馆。柏林新博物馆始建于1841年,设计师为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施蒂勒。1855年,柏林新博物馆建成开馆,因为当时博物馆岛上已经有一座1830年开馆的柏林老博物馆,故取名柏林新博物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博物馆遭遇炸弹袭击而严重损毁,藏品随即被转移,博物馆闭馆。1999年,柏林新博物馆所在的博物馆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德国政府开始翻修柏林新博物馆,负责修缮的建筑师为戴维·奇珀尔菲尔德,总费用为2亿欧元。2009年3月5日,柏林新博物馆的修缮工程完成。
老国家艺术画廊是一座美术馆,陈列着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艺术品,是德国博物馆岛建筑群的重要一部分,1999年当选世界遗产。它属于于新古典主义建筑,被认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博物馆建筑之一。二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经过维修之后,外观基本维持原状。从正面看上去,画廊如同一座雄踞高台之上的希腊神庙,外形庄严。
佩加蒙博物馆兴建于1910年到1930年。包括古典收藏、中东博物馆,以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复制的原来尺寸的纪念性建筑物,如来自土耳其帕加马祭坛、米利都市场大门,以及巴比伦的伊什塔尔城门。据说佩加蒙博物馆每年有100多万人次参观,为德国访客最多的博物馆。
从博物馆岛出来,沿着马恩广场过来的方向继续前行就会到洪堡大学,在洪堡大学和博物馆岛之间的是德国历史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馆(缩写:DHM)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它的任务是向参观者展示德国从孕育初期直至现代的历史。博物馆由两部分建筑组成,一座是位于菩提树下大街上的是有300多年历史的柏林军械库,它是柏林第一座巴洛克式大型建筑,也是菩提树下大街上最老的建筑,常年举办“德国历史――图片与见证”展,用陈列的8000多件展品为来访者讲述德国的历史。军械库的后面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新馆,建成于2004年。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新馆
柏林洪堡大学柏林最古老的大学,于1809年由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及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所创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走在洪堡大学校园里,可以看到一群群肤色各异而同样行色匆匆的学生。洪堡大学的院系分布广而散,主楼位于菩提树下大街6号。
我们只在靠近德国历史博物馆的校园区转转就原路返回去觅食啦。 中午来到了位于中国住德国大使馆附近的大明酒家吃中餐。这虽是家中餐馆,但来这用餐的外国人并不少,最有趣的是看到两位德国人,每人面前放了一盘梅菜扣肉,同伴们都很新奇,老外把我们的梅菜扣肉当猪排吃呢,还是说明他们能吃肉呢?
中国大使馆
吃饭喝足,休息片刻,继续挺进柏林墙遣址,也就是“东部画廊”。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是德国分裂期间东德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其与东德领土分割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东德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或“强化边境”(德语:Befestigte Staatsgrenze),其目的是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柏林。
柏林墙-东部画廓
在东部画廊对面的一座体育场所,其边上有一个漂亮的柏林熊。熊是柏林市的标志,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第12届田径世锦赛于2009年8月在柏林举行,可爱的柏林熊是这一届世锦赛的吉祥物。若说柏林熊的诞生要追溯到1280年,1244年柏林一词才最早出现在某文献中,到了1280年,在柏林的城市印章上首次出现了熊的形象。为何当年柏林人选择熊作为城市标志?对此已无从准确考证,但民间流传着种种说法。
说法之一,以前有熊在柏林出没,因其强壮而勇猛,故被当作城市标志。
说法之二,从语言角度,柏林按中古标准德语推断,意为小熊。在柏林,大街小巷、旅游景点、商店门口,到处都能看到多姿多彩的柏林熊。
东部画廓对面的体育馆
柏林熊
查理检查站位于弗里德里希大街和Zimmerstrasse街交界处,是在1961年至1990年间东西柏林间三个边境检查站之一(查理-Charlie,是英语之中字母“C”的代名词,查理检查站即“C”号检查站之意),是当时东西柏林间盟军军人唯一的出入检查站,也是所有外国人在东西柏林间唯一的一条市内通路。那里竖立的一苏联士兵和一美国士兵的肖像建于1998年10月,由弗兰克·蒂尔(Frank Thiel)设计,用以纪念1961年在经过多次最后通牒之后美苏坦克对峙事件。
“查理”的背后,是西柏林的弗里德里希大街
沿查理检查站往里走就会看到查理检查站博物馆,因为在柏林的时间有限,我就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转转。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德语: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位于柏林市繁华地段布赖特沙伊德广场,由一组建筑群组成,以旧教堂钟楼的残骸为中心,西侧是新教堂和前厅,东侧是新教堂钟楼,东北侧是礼拜堂。威廉皇帝教堂由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建造,以纪念德意志帝国的首任皇帝威廉一世大帝(威廉二世为了淡化俾斯麦的德意志统一功业,特意尊崇威廉一世为大帝)。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损严重,战后保留了教堂钟楼的残骸,并在周围建造了新教堂和钟楼、礼拜堂和前厅,旧建筑和新建筑的合二为一给人压迫感,作为警世战争的纪念。
教堂内音乐台
教堂内一景
教堂内室建造了双层的墙壁,两堵墙壁之间有2.45米宽的空隙,起到隔音的效果,使得身处城市中心闹市地段的教堂,仍为祈祷者保持着一片宁静。教堂内室高20.5米,直径35米,可容纳超过1000个座位。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内蜡烛台
教堂前厅房顶壁画
教堂前厅内讲解的女孩
从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出来,沿菩提树下大街是段非常繁华的商业街,可以购物。
步行1000米左右到达选帝侯大坝街附近,就会看到卡迪威(KA DEWE),这间国际化、豪华、时尚的百货公司被誉为“百货商店女皇”,里面国际品牌众多。这里是可以退税的,别忘记开退税的单据,每张单据上数额越高,退税额就越高。
德国国会大厦位于柏林中心区蒂尔加藤区,官方名称为“帝国国会大厦大会场”。其先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国联邦总统。从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
这座修建于184年的建筑,体现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罗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德国统一的象征。它从初建开始就一直倍受争议,也曾经有过悲惨的经历。当年希特勒操纵的国会大厦纵火案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后来,二战即将结束时,苏军攻克柏林时以为德国城防司令部设在这里,于是又是一阵炮火轰炸,国会大厦被毁。之后的改造和扩建,参照了之前的模样,又加入了现代化的玻璃穹顶,便国会大厦成为柏林新的城市地标。
国会大厦可以免费参观,但是需要提前网上预约,非常想看穹顶,到法兰克福那天就和导游说了此事,希望他能帮我们在网上预约一下,但是经过努力之后,他告诉我们半个月之内的名额都已经预约满了,所以到国会大厦,只能观其外貌呀!想去柏林参观国会大厦的朋友们一定要早做安排,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在网上办好预约,如果是旅游旺季就更要提前啦!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交汇处,巴黎广场上,是举世闻名的柏林标志性建筑,德意志的象征。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修筑此门,并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命名,当时仅为一座两根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1788年,威廉二世统一德国,为表庆祝,重新建此门。建筑师以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凯旋门式的城门。雕塑家又为其设计了青铜装饰雕像和大理石浮雕画。
一座见证了德国历史风雨的城门---勃兰登堡门
沿着勃兰登堡门往菩提树大街反向走,一直走,就能远远的看到胜利纪念柱。从远方看着她,心情似乎很激动,直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没有上去,在外围沿着她转了一圈,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她!她在五叉路口的中间,过马路有2个路口要走地下通道。这座高达67米、顶端高高站立着通体金黄的胜利柱,伟岸又磅礴,长期以来都是柏林最著名的标志。2008年7月24日,当时还是总统竞选人的奥巴马到访德国,在胜利柱边上发表了一通竞选演讲,自那之后在世人眼里,胜利柱就是柏林不可替代的象征物。
2010年3月到2011年5月,德国人斥巨资对胜利柱大举重修:使用1.2公斤金箔,重新装饰了胜利女神以及柱身部分;登顶通道、基座上的青铜浮雕、玻璃马赛克、镀金的大炮以及边上建于1939年的四座门房等等,都不惜人力物力进行了修整。人们还在底部基座和柱身都装饰上了彩灯,夜晚的时候彩灯全部亮起,点缀着大星广场以及周边的大街,成就了柏林最美的一处街景。不过重修后,到观光平台仍是没有电梯,你仍需爬完285级台阶,方能站在胜利女神飞扬的金色裙角下。登纪念柱是收费的每人2.5欧,非常想上去看看,如此好的天气如此好的视野登高远眺一定错不了,但是由于游到这里时离订好的晚餐时间只有一刻钟时间,所以只好放弃登高啦
离开柏林之前,一定要尝尝柏林的烤肘子
店名
店内吧台
店内
德国啤酒
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们因此知道了波茨坦。
波茨坦是勃兰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市西南郊,坐落于哈韦尔河边,与柏林仅相距半个小时的高速铁路的路程。从柏林到波茨坦的高速公路也很方便,去波茨坦的中途,在一坐桥边,我们停车下来观赏了哈韦尔河边风光。在德国说你有别墅,不是有财富的标志,如果说有一艘游艇,这才是财富的标志。这个湖边就停靠着个人的游艇。
西席林霍夫宫坐落在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始建于1912年,竣工于1917年,是一座赭墙红瓦的建筑,共有5个内院,175间房子,由威廉二世所建,后被一富商购得改为别墅。因《波茨坦协定》在此签署而闻名遐迩。1945年7月至8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在此举行会议,谋求解决同盟国之间在如何分享战争的胜利果实及战后和平安排等问题上出现的一系列矛盾。7月26日,发布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签订了有关处理战后德国原则的《波茨坦协定》。
波茨坦会议的旧址里的会议大厅和三国首脑的工作室等均对游客开放,供人参观,里面竟然有中文讲解机,看来来这里的中国人还是很多的。我们每个挂个讲解机沿着指示标志,认真地听着中文讲解。这里面拍照是要收费的,所以你就把相机关上了。
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的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宫殿正殿中部为半圆球形顶,两翼为长条锥脊建筑。殿正中为圆厅,瑰丽的首相厅,天花板上装潢富有想象力,四壁镶金,光彩夺目。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
无忧宫宫殿
无忧宫喷泉
宫殿前有喷泉,正对着大殿门廊。此喷泉采用圆形花瓣石雕,四周有“火”、“水”、“土”、“气”四个圆形花坛陪衬,花坛内塑有神像,尤以维纳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型精美,形象生动。据说整个宫内有1000多座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材的石刻雕像。
无忧宫著名的园林风景是由腓特列大帝决定在伯恩施泰德(Bornstedt)的南侧山坡上建立梯形的葡萄山开始的。在这以前,这只是一块种有橡树的小丘。在军曹皇帝腓特烈·威廉一世时期,这里的树木被砍伐,用于建筑波茨坦市和加固泥泞的沼泽地带。1744年8月10日腓特列大帝下令,将这片当时的“沙漠之山”开垦成葡萄梯形露台。这片斜坡被规划成六个宽阔的梯形露台。为了达到尽可能的利用太阳射线的目的,墙被建成了以台阶为中心的微弓形状。其中承重墙的墙面被更换,取而代之的则是来自葡萄牙,意大利和法国的单株葡萄藤。在168个玻璃罩子里面,则被种上了无花果树。梯形露台的前端则被绿色草坪覆盖。并被种植上了紫杉树,和灌木加以分割。120阶台阶(今天是132阶)被建筑在中轴线上,这个梯形露台被分成六个部分。
在无忧宫的一侧,有一座虽不宏伟但金碧辉煌的亭楼,该建筑被称为“中国楼”(Chinesisches Haus)。中国楼是一座圆亭,周围站立有各种亚洲形态的人物雕像,这些雕像都确确实实是镀金的,(因此普通旅客都禁止触摸),包括整个亭楼外壁都用镀金装饰。中国楼顶部有根据中国传说而想象制作的猴王雕像。
大帝喜好各种文化,对东方古国中国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因此而建造此楼。他尽力搜集了各种来自东方的物品如丝绸和瓷器,以此装饰自己的中国楼,在布置上力求奢华以对应自己心目中那个富裕华丽的东方世界。但遗憾的是,他本人一生从未真正离开过欧洲,而同期的欧洲人对当时中国的相互交流又相当有限,因此在布置包括设计雕像时,都大量掺杂了西方人包括大帝本人对东方的想象成分,如果仔细观察那些雕像,会觉得虽和所谓的中国人有些形似,但很多人物特征都还有欧洲人的影子在里面。这都是没去过的中国的设计师按照自己想象建行的中国宫殿,哈哈
中国楼内
中国楼外
宫门外10米处一个风车磨坊比这皇宫年纪还大。当时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修建皇宫时曾经要求磨坊主拆掉或迁开这个挡住皇宫大门的磨坊。但磨坊主认为皇帝的要求是无理的,与时上告到当时的法院,最后磨坊主胜诉,模仿得以保留下来。
德国高速公路呈网格状,其中有9条主干线,分别为1-9号高速,单号表示南北方向,双号表示东西方向的。与主干线相联的高速公路用两位数字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与哪条主干线相联,而第二位数字表示与主干线相联的公路代码,例如98号公路,即与第9号公路相联的第八号公路,是条东西向公路。所以说在导航软件还没有普及之前,要德国根据行驶的高速公路号便可以大致判断出行驶方向。
高速公路上的动态限速牌
德国高速都是免费的,且采用动态限速方式进行管理。即上、下班高峰期间车辆较多时,高速公路上架起的电子牌上的数字会亮起来,例如如果亮的是120,即可示此时此路的限速为120公里/小时。如果路上车辆不多,电子牌上的数字没有亮起来,即表示此时此路段无限速,你可以有多快开多快。再次显示了管理人性化。
从法兰克福到柏林,从柏林回到多特蒙德,两次感受了德国高速公路的快捷,两次午餐都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快餐厅解决的。快餐厅的环境很好,食品干净,当然价格也不便宜,我们的一份套餐都在13欧元左右,一份主食一份配菜加一杯饮料。
快餐厅里的美食
代金劵换来的水果糖
有趣的是,德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WC都是收费的,需投币,0.7欧元,投币之后会拿到0.5欧元的代金券,如果你上完厕所要去吃东西,就可以在点餐的时候花掉,所以大家到服务区要弄清顺序哦。一张0.5欧的代金劵在小超市里是习不到东西的,这里的巧克力、水果糖等都标价1.99欧、2.99欧或3.99欧不等。但是由于我们团队十多个人,大家就把0.5欧的代金券收集到一起,再增上点零钱去买一盒零食,大家一起分着吃,倒是很快乐!后来我们还发现,其实德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代金劵是通用的,如果在高速上行驶时间较长的话,可以把0.5欧的代金劵攒到一起,在最后的德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花掉。
在德国法律规定司机每连续开车两个小时就必须停车休息,于是在服务区休息时我们在服务区周边看到了成片的麦子,黄昏将要来临前的景色很美。再次验证了“景色都在路上”这句话。
这是燕麦,不是小麦
以为这个是小麦,结果同行的朋友给我科普了一下,这不是小麦苗,是燕麦,燕麦的穗比小麦的穗要长些。燕麦的产量要比小麦产量低些,且燕麦比小麦难脱皮,所心农民不愿意种燕麦
多特蒙德(Dortmund)是德国第七大城市,是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重要城市,位于鲁尔区东部,是西安友好城市。在这个城市里能看到带有兵马俑的广告。百度上搜“多特蒙德”时,除了“德国第七大城市”之外,还有一词条“足球俱乐部”可选。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绰号“大黄蜂”。2013年7月27日,多特蒙德足球队4:2击败三冠王拜仁慕尼黑,夺得本赛季德国顶级联赛冠军。该球队曾获得1次欧洲冠军杯冠军,1次优胜者杯冠军,1次丰田杯冠军和8次德国顶级联赛冠军。
有兵马俑的广告
球场大门口有个特许商品专卖店是开门的,同行的男同胞都争相进入多特蒙德队主场的特许商品专卖店里买球衣等用品,我连个伪球迷都算不上的,只是进去看看热闹,拍了几张相片,也翻了翻球衣的标牌,多数都是“made in China”。
专卖店旁的祝福锁
在大家还在认真挑选球衣的时候,我一个人走出来,在专卖店附近转转,发现专卖店旁边的一个锁着各种锁的架子,上面的锁着的锁都很新,且写着名字,不知道是多特蒙德队球员的名字还是锁锁人的名字,不管是谁的名字,这些锁都应该是对多特蒙德队的祝福吧!
拍完锁,看到旁边做成足球形状的休息椅,还有类似吉祥物的东东。有一对正好路过的母女在那里玩耍,那个小女孩超可爱,我想给她拍个照,她妈妈和她都没有反对,这个小女孩还特意跑到了我的镜头前,我连忙按下了快门,之后把相机拿到她面前,让她看屏幕上的自己,她很开心。我还用那少得可怜的英语与她妈妈交流了一会儿。看来要在英语听力上多下些功夫啦,出国旅游,听不懂对方说什么,交流起来实在是困难!
再继续走几步,有个休息区,进去之后眼前豁然开朗,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田径场,不知这是不是多特蒙德队平常锻炼的地方?曾看到攻略上说过,有足球赛式时,当地人如果买不到票不能进场看球时,会来这里,坐在休息区里,喝着啤酒、看着电视直播、听着主场里的欢呼声,也是很美的享受吧!就象上次滚石乐队成立三十年演出在鸟巢里举行时,我们一家三口没买到票,就曾在鸟巢个听歌的效果差不多吧!
由于晚餐已经预订好,在公园里转了一会儿,我们就去觅食啦。
当晚住在城外郊区的宾馆里,雷雨大作。
第二日早晨在宾馆附近转了转,好多别墅呀,每家别墅门前都摆着至少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筒,看来垃圾分类这里做得很到位!
宾馆旁边的工房
小区的交通车站
白线部分为停车场
楼梯房
独栋别墅
每栋别墅前都至少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筒
办公楼
独栋别墅
加载更多
离开德国的中午,途中路过科隆,去科隆解决午餐,借此机会近距离地游览了科隆大教堂――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大教堂。
坐落在科隆中心地带,位于莱茵河左岸的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科隆大教堂外观
科隆大教堂外观局部
加载更多
看过科隆大教堂之后,时间紧张,就在大教堂附近转了转,算是对科隆的一个初步了解吧。
中国旅游的报价单
大教堂旁的宾馆
大教堂旁的博物馆
一幅标志科隆有地下资源的地方
大教堂旁的火车站
科隆最著名的啤酒屋-FRUH
酒吧外休闲的人们
广场上阵列着的部件
广场角上的艺人
安特卫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交易地点,这里有举世闻名的钻石交易所、1500多家钻石企业,还有一家钻石博物馆,位于LangeHerental Seetr,有钻石的历史、原产地的说明,以及钻石原石的展示。它还是钻石加工中心,世界第一。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原钻石被运往这儿进行加工,百分之六十的钻石交易在这儿进行,每年的交易额达到400亿美元。虽然最早发明钻石打磨技术切割技术是在布鲁塞尔,后来随着发明者搬到这儿,安德卫普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钻石之都。
到达安特卫普已是下午时分,在火车站附近的宾馆安排了行李之后,就步行前往市政广场,沿着最大的那条街一直走,这就是安特卫普最大的商业街,商业街静谧而有情调,道路两边有各种档次各种品牌的专卖店和百货商场,虽说有些商场已经关门,但是橱窗里展示出的品牌不来于任何一座欧洲大震惊市。现代而时尚的橱窗周围却是由几个世纪前的建筑组成的,时而街角一尊安静的圣母雕塑,眼神里透露出悲天悯人的哀伤,时而飞檐上一处斑驳的鎏金怪兽,诉说着几个世纪来的沧桑……这条商业街里,时尚和古典就是这么交织在一起,让你无从分辨,却又感觉时刻融入其中。
沿着商业街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就会看到圣母大教堂(Cathedral)。
这座大教堂是安特卫普最伟大的建筑物之一,是比利时最大的教堂,占地约有2.5英亩。1352年底开始动工,直到1521年整个工程才完工,虽然耗时如此之久、经历无数建筑师的监造,不过整个建筑风格却相当一致和谐。教堂中最引人的部分是高塔,塔高123公尺,塔上的精细的装饰让人叹为观止。塔上的47个钟所组合成的排钟经历3个工匠之手,历时一个世纪才宣告完成。
远眺圣母大教堂
这座主教堂的尖塔是整个城市的地标,由于其高度,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都是一枝独秀,可以在这附近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它的倩影。上面的钟在整点和半点的时候都会敲响,还会有一段非常悦耳的音乐伴随着,听起来是一件美妙的享受!
从圣母大教堂出来,穿过一条窄路就能到不远的Grote Markt大市场,视野一下子豁然开朗。文艺复兴式的市政厅看上去灰头土脸,中规中矩的,倒是五颜六色插满墙的国旗很招人眼光,缺了点一般市政厅的优雅端庄,多了点讨好各国游客之嫌。空旷的广场中央的青铜喷泉很有造型感。一猛男拿着一只断手,底座是一裸女扛着一船,整个喷泉呈七窍流血状往外喷水。关于这个猛男呢,传说是Scheldt河上原来有一巨人路霸,专门向过往船只收买路财,如果不给,路霸就把那人的一只手砍下来扔到河里。后来一不穿衣服滴年轻英雄出现了,砍了路霸的一只手扔进河里,从此世界和平。
这座插安名国国旗的建筑就是市政厅(Town Hall),现在的市长和议员就在里边办公。它于1564年建造,建筑物的正面有76公尺长,装饰的风格上,充分展示出法兰德斯式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风格。
市政大厅以及周边五栋漂亮的商会大楼都是文艺复兴式的建筑,约在16世纪末建造。这一区彷佛是个迷宫,到处都是广场、狭小的街道、以及人行布道。
大广场出发,继续向西走,没多久,就能走到河边。这条河的入海口处就是安特卫普最引以为傲的北海港口。印象最深的一座有着精致狮子雕刻的石桥,很多游客都会在石桥边留影,黄昏时分这里的景色很美,我们也在此拍了好多片子。
桥上远眺教堂
桥头
河边风光
下了桥向北走,没几步,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城堡,占据了河岸偌大一块地区。这是一个废弃的古城堡,后人改建成“小人国”,堡内不大,保留了一些古城堡原来的建筑。
城堡对面建筑
逛到此处已经到了必须觅食的时候,回到大广场上找了一家酒家,坐在外面,点了猪排套餐解决温饱。
第二日一早起来就要赶赴下一站布鲁塞尔,没能更多的时间留给安特卫普,等车时就在火车站附近拍了几张片子。该火车站全名为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 (Antwerpen-Centraal),前身为简易木质车站,而目前中心站拥有“铁路大教堂”的美称,大厅的穹顶高75米,兴建于1895年到1905年。1986年,进行了车站改造,前往荷兰的火车,可以直接从安特卫普地下穿过。车站共分4层,14个站台。
回国后百度才知道,2009年,美国杂志《新闻周刊》称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是世界上第四美丽的火车站,早知这样应该进火车站里面去转转的,遗憾呀!
火车站侧面
火车站前街面,都是卖钻石的,还未开门
火车站前街景
火车站前供出租的自行车
路上遇到的犹太人
高耸的后现代的摩天大厦和中世纪的哥特式的古典建筑在这座城市中完美的结合,就好像酒心巧克力把醇厚的有点烈性的红酒和香滑甜美的巧克力巧妙地呈现在味蕾上……布鲁塞尔一座甜美温馨的城市,我来了!
在布鲁塞尔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没有看到欧盟总部,没有走走漫画街,没有好好欣赏国王宫,也没有做太多的功课,只是随着导游迷失在这座城市里,随处看看、随处停停,拍拍街道边橱窗里的蕾丝花边,巧克力店里品尝一下免费巧克力,kipling专卖店里给女儿挑选她心仪的双肩背包……就这样,就这样已经很满足啦!
到布鲁塞尔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位于布鲁塞尔西北郊的Heysel高地的原子塔(Atomium),是布鲁塞尔十大名胜之一,有比利时的艾菲尔铁塔之美称。
从地面到顶端最高的圆球之间设有快速直达电梯,而在其他各个圆球内都装有自动电扶梯,人们在每个圆球之间都可以自由往来。据介绍,整座原子球塔可同时接纳250人参观游览,另有一个可容140人同时用餐的大餐厅。位于原子球塔最高端的圆球是一个专供游客们观赏风景的观光区,它高约92米,大体与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的第二层观光区在同一个高度上。游客在此可以通过四周的有机透明玻璃,俯瞰布鲁塞尔的市容市貌,尽情领略周边的迷人风景。
原子塔停车场旁边有一大片绿地,蓝天、白云、绿地,让你觉无限舒服、无限养眼。
进入城区,从车上下来,穿街走巷,目的地就是布鲁塞尔的中心景点――大广场。
布鲁塞尔市区呈五角形,以中央街为界限,共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区是王权贵族阶级聚集地,王宫、大法院、美术馆和大教堂等雄伟华美的建筑均坐落在那里。从上城区下一大面坡之后才是市民阶级聚集的下城区。而布鲁赛尔大广场就躲在这一大片民居建筑中,被纵横交错的古老街道和普通民房所遮掩。要看到它,必须经过连通它的六条小巷中的一条,随着拥挤的人流缓缓前行。来到小巷的尽头,便似河流汇入大海,人群倏然散开,大广场就柳暗花明地兀在你的面前。大广场呈长方形,长110米,宽68米。它的这种低调内敛的隐藏,给人由狭窄到开阔、由局促到舒朗的美妙体验。在看到广场的那一瞬间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愉悦,足以让我们很快消除旅途的疲劳,欢庆愉悦的时光。
大广场中央的画廓
路易十四行宫
各种商会
建于公元12世纪,四周哥特式建筑物形似燃烧的火焰。广场地面用花岗石铺就,简约的风格和鲜艳的图画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环广场的建筑物多为中世纪所建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路易十四式等建筑形式,其建筑风格各异,使人有宛如置身于中世纪之感。很长时间内,大广场一直是布鲁塞尔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皇帝和国王在此祭祀。
大广场边建筑
上面图片从网上找到,这个鲜花地毯真得好漂亮呀!
在大广场的右侧是独具风格、雄伟恢宏的布鲁塞尔市政厅。这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弗兰德哥特式建筑,造型宏伟,空灵高耸,引人注目。市政厅大楼始建于1402年,它上面的厅塔高约91米,塔顶塑有一尊高5米的布鲁塞尔城的守护神圣米歇尔的雕像。市政厅的大门不在正中,厅塔也稍偏一方。其实,厅塔和大门之所以不居正中,是由于整个建筑分别建于3个不同时期,因此才出现规模。厅内装修十分精美,天花板上绘制的图案美妙绝伦,栏杆花纹雕刻精细,雪白色的大理石楼梯,像一条银蛇蜿蜒而上。
市政大厅院内雕像
市政大厅雕像
广场一侧有一座5层的建筑物,那就是著名的天鹅咖啡馆,又名天鹅餐厅。它曾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与著名的市政厅相邻,因门上饰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而得名。1845年2月,马克思由巴黎迁居布鲁塞尔,来这里居住。同年4月,恩格斯也从巴黎迁来。从此后,天鹅咖啡馆成为他们共同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的重要活动地方。在此期间马克思写出了著名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作品。
位于天鹅餐厅侧面墙上的幸运女神雕像,从头摸到脚,会给我们带来幸运的。
大广场周边商店林立,咖啡馆,各种特色专卖店,如巧克力、蕾丝边手工品等,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处地方,好多人在照相,仔细一看,好象是撒尿小童雕像,不会吧,实在是比我想象中要小得多……如果不是有人围着照相,真是会错过这位小朋友的!
巧克力
各色巧克力
MARY手工巧克力
一样买了一块,装了一小盒
蕾丝边手工品)
比利时有个传说:法国占领时期,国王有个小儿子叫于连,晚上出来小便,看见一条导火索燃起一条火龙。他急忙用尿浇灭了导火索,第二天法军见布鲁塞尔城没炸毁,一查才知道是小于连用尿浇灭了导火索,救了全城老百姓。从此布鲁塞尔百姓铸造小铜人来纪念小王子。中国与比利时建交就送了唐装和军装二套服装给小铜人,每到十月一日我国国庆时布鲁塞尔当局就给小铜人穿上中国的服装,以示庆祝。
塞万提斯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他被誉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在大广场附近的小广场上,竖立着一尊这个西班牙人的铜像,他正在低头沉思,一副有点落寞的模样。在铜像的对面,耸立着他著名代表作中的人物塑像,堂吉诃德骑在高头大马上,手执长矛,正要冲向前方的恶魔风车,农民桑丘骑着小毛驴伴随在旁,一副既朴实又胆怯的神情。至于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为什么会来到布鲁塞尔呢?无从得知其中的缘由。
堂吉诃德和桑丘塑像
这位胡子上扬,衣角被小狗扯住的大叔雕像,回来查了半天才知道是布鲁塞尔的前市长,实在没想到市长雕像会做的这么妙趣横生。
从大广场向上城区的方向走,看到这几座雕像后,就会随着地势的升高,人也渐渐走向高处,来到了皇家广场。广场中央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指挥者戈德弗鲁瓦•德•布永的骑马雕像,这里整体风格属于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广场内的建筑左右对称,风格简洁。一层比一层精彩的广场吸引我,本来真的只是被最下面的一层广场建筑吸引,但是随着步步登高,眼见的越来越多的精彩,一直到了最高一层,回头俯视下城区的建筑,能见到远远的大广场上市政厅的尖顶。
可惜留给我的时间非常少,少得来不及细细欣赏这里的美景,就随着前面的同行人看到布鲁塞尔皇宫。
布鲁塞尔皇宫座落在布鲁塞尔公园(Parc de Bruxelles)旁边,是比利时最雄伟的建筑,曾被法国人摧毁,现今所见的是1695年重建,于1820年开始使用。在1904年外表又经过翻新后重建成路易16式风格,皇宫作为国家的迎宾楼,同时也是国王阿尔博特二世的办公场所。这是名义上是比利时王室的官邸,但是国王和皇后并不住在这里。作为国家的政府机构,每天都有卫兵换岗仪在这里举行式。
皇宫前浇花的工人
与其他皇宫一样,布鲁塞尔皇宫同样有着庄严的设计。大理石的建筑布满了浮雕,气势宏伟、壮观。皇宫四面皆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皇宫内部参照法国凡尔赛的式样,装饰有大量的壁画、水晶灯饰。设有华丽的宴会厅、高雅的接待室,摆放着珍贵的艺术品、古老的家具和精美的各式地毯。在古代,这座皇宫是比利时国王的寓所。如皇宫顶上没有插国旗则表明国王不在宫内,这时皇宫可免费对外开放参观。
在皇宫旁边的路边上了汽车就要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别了,布鲁塞尔……
从布鲁塞尔出来,直奔布鲁日,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布鲁日位于比利时西北部,是西弗兰德省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在佛兰德语中有“桥”的意思,由流经市内的萊伊河上的一座古罗马桥梁而得名。同时也被誉为"比利时的威尼斯"。许是最近对水乡情有独钟,所以对布鲁日充满了期待!
布鲁日小城并不大,街头精致的小店,穿越巷子的马车,古老的教堂,彩色的建筑,如网河渠,大大小小桥梁都会深深让你驻足,这就是我期待中的布鲁日。
在美丽而娇小的布鲁日,最好的游览方式莫过于步行。小城四周有城墙环绕,城门耸立,有的门边还有风车。中心有两个紧邻的广场:布鲁日大市场(Markt)和博格(Burg)广场,各条游览路线也大多由此展开。
圣巴西勒双礼拜堂,或称圣血礼拜堂(the Chapel of the Holy Blood)建于12世纪中叶,礼拜堂下部还保持着罗马式的内部,而上部则在19世纪被重建。
布鲁日钟楼(Belfort)是布鲁日历史中心的一座中世纪钟楼,也是该市最突出的标志。布鲁日钟楼过去用来收藏珍宝和市政档案,以及用来观测火情及其他危险状况。一条狭窄陡峭的,366级台阶,通往83米高的顶部(大约向东倾斜1米)。钟楼的两侧和后部是原来的市集大厅,这是一座长方形的建筑物,宽度只有44米,进深却有84米,还有一个内院。因此钟楼也被称为“大厅钟楼”(Halletoren)。钟楼上有一台有46个钟铃的钟琴,琴声美妙悦耳。
建于公元1376年的市政厅,是比利时最古老的市政厅,正面六扇尖顶穹窿窗垂直排列,造型新颖,别具特色;市政厅的外墙上刻有浮雕,内容取材于圣经故事和历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传神。
布鲁日法兰克宫 (Palace of France de Brugge)有着复杂的历史。在11世纪,此地是伯爵的住宅,但从14世纪起改为法院和市政部门。建筑在16世纪早期被改建,又在18世纪时增加了一些部分。从1795年至1984年这里仍是法院,而后则一直是市政部门。
法兰克宫广场
布鲁日的运河。布鲁日素有“小威尼斯”的美誉,以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风貌与遍布城内的河道、桥梁闻名于世,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运河长12公里,深7公尺,最窄处20公尺,最宽处110公尺。
桥上的艺术家
布鲁日城内河渠如网,河上游船如织,大小桥梁随处可见。清朗的钟声不时从教堂飘出,运河两岸,依河而建的中世纪哥德式老砖房历经数个世纪风霜洗礼,呈现出古旧的色调,掩映在绿树丛中。船夫哼着和缓悠扬的小曲,桨叶划出波浪,波浪掀起涟漪,涟漪层层重叠又层层扩展,这旖旎的水乡风光,使人恍如隔世,仿佛穿越时光,回到遥远中世纪中叶。
布鲁日历史中心是典型的中世纪古城,保存着大量数世纪前的建筑。早期哥特式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特色的一个部分。作为以前欧洲的重要贸易中心和文化中心,布鲁日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有文化上的联系。这里的每一个建筑都可以说上好多好多,这里有著名的教堂、修道院、市政大厅和钟楼,要认认真真看上几天也看不完,不过我觉得,如果是去欧洲其他国家,对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音乐宗教这些功课是一定要认认真真做的。但这里其实不用,类似这样的小镇,即使你不知道这个地方,不用带攻略,就随着性子想走哪走哪,走累了坐下来喝杯茶,再继续,看见哪儿的草好看,停下来看一下,花好看,停下来闻一下,小工艺品好看,停下来买一点。
加载更多
在布鲁日大广场上找了一家饭店,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
比利时啤酒
淡菜加白酒
配菜之一
配菜之二
主菜之一:鱼
主菜之二:牛排
薯条
餐后甜点--冰淇淋
店内老板娘
从比利时经过荷兰进入法国,离巴黎越近,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越多,进入巴黎去宾馆的路上赶上下班高峰时段,出城的高速上车辆在缓慢地行驶着,遇到堵车啦,一点不比北京差!
在巴黎的时间非常有限,同行的朋友们还要去巴黎春天购物,又住在城外,来回进城要一个多小时,所以留下来逛景点的时间就少得可怜,走马观花式的看了几个地方。
一定要去的必然是卢浮宫,它位于塞纳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该宫始建于1204年,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卢浮宫共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
卢浮宫令我们诧异的地方在于,大多数绘画和雕塑作品面前没有玻璃罩和护栏之类的东西,可以近距离欣赏,而且只要不使用闪光灯,可以随意拍照!卢浮宫敞开怀抱,将美好的艺术展示给世人,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与启迪,而不是谨小慎微的藏在怀里,这才是艺术品真正的价值所在,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谓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她是全馆中唯一在画框前加上玻璃防护,并且在周围拦出2米警戒线的绘画展品。
加载更多
卢浮宫内最著名的是镇宫三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幸好请了请解员,带着我们,一边听她的介绍一边欣赏那些优美的浮雕和精美的油画,理解着那段历史的沉淀。不然第一次来这里,光是这个宫殿就不知东南西北,更别说那些展品和油画啦。讲解员带我们走了一个小时左右,之后就让我们自由行动,我们就象无头苍蝇一样一通乱串,没有这段历史知识的积累,再加上语言的障碍,也只能看看热门啦。
卢浮宫内最著名的是镇宫三宝之一“断臂维纳斯”
人面狮身像
卢浮宫正门入口处的透明金字塔建筑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杰作。真的很喜欢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它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却与历史悠久的卢浮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该“金字塔”不仅作为一个华丽建筑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更是优化了卢浮宫的原有功能,据说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
这个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在卢浮宫前面的广场被称为卡鲁塞尔广场。
广场上的卡鲁塞尔凯旋门是为了庆祝1805年拿破仑•波拿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在1806至1808年由皮埃尔•弗朗索瓦•封丹那和沙尔勒•拜尔西耶设计、建造的。可以说它是对罗马的塞蒂米奥•塞韦罗凯旋门的模仿,包括仿造了塞韦罗凯旋门的纪念性建筑结构及其上面的雕塑饰物。红色和白色的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拱门的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浅浮雕。凯旋门顶端摆放了四匹镀金的奔马。这些马是根据拿破仑命令从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移来的,原物于1815年归还给了意大利,现在上面是换上去的复制品,同时还添了一辆马车和和平女神像。
在卡鲁塞尔广场前面,还有一大片的花园,称为杜伊勒里花园。
在这片花园上曾经有一座精美的建筑——杜伊勒里宫。
它是1559年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去世后,其遗孀卡特琳•德•美第奇决定搬出亡夫居住的卢浮宫,在卢浮宫西面约250米处另建新宫。杜伊勒里宫的设计师为菲利贝•德•洛梅(Philibert de l'Orme),参考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建筑,将布局设计成南北向的长条形宫殿。杜伊勒里宫多次作为皇宫,包括著名的拿破仑和拿破仑三世。但是这座精美的宫殿却由于巴黎公社的失败而遭到焚毁。由于存在大量关于杜伊勒里宫内部房间结构、陈设、布置的图片资料,重建工作面临的技术困难非常小。同时宫中原始的家具、油画和其他陈设物品也保存完好。据说目前法国政府正在考虑是否重修杜伊勒里宫。
卢浮宫-杜伊勒里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在一条直线上,视野非常通透。
从卢浮宫金字塔门出来之后,我们一路沿着卡鲁塞尔广场、杜伊勒里花园步行着,一边拍照,一边感受着巴黎的繁华和热闹。
从杜伊勒里花园中部右转,我们来到了旺多姆广场。
旺多姆广场是巴黎的著名广场之一,位于巴黎歌剧院与卢浮宫之间,呈切角长方形的样子。由于旺多姆公爵的府邸曾坐落于此,广场因而得此名。广场地面由漂亮的浅色花岗石铺成,其上有闪亮的钢柱用以分隔车流和行人。旺多姆广场可以说是奢侈品行业的心脏地带,充斥着高级订制的时尚之地,跟纽约第五大道齐名。行走在广场大街上而不受两边琳琅满目橱窗的诱惑,可真需要些定力。各式各样的珠宝首饰让人惊艳,就算只是“Window Shopping”也叫人感觉过瘾。
广场本身的风格非常简朴庄重,是由两座U形大楼围合而成。广场中央耸立着44米高的旺多姆青铜柱,是用1805年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缴获的1200多门炮熔化之后铸成的,雕饰着战争场面浮雕,顶上是拿破仑的雕像。整个广场风格简朴、庄重,建筑格局是巴黎精神和风格融合的缩影。广场地面由漂亮的浅色花岗石铺成,其上有闪亮的钢柱用以分隔车流和行人。广场周围的建筑整齐划一,底层开有大型拱门,上有三角楣饰,屋顶有老虎窗,各种品牌的Logo标志有序排列着。
广场的北面15号就是大名鼎鼎的丽兹饭店。酒店的外观看上去十分内敛,一座在欧洲随处可见的巴洛克宫廷式建筑,高只有五层,门面也很低调,大概三四米宽,门口也没有醒目的招牌。初来这里的人,如果没有注意到窗户遮阳棚上的“Ritz”字样,即使站在它的面前,也不会知道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丽兹酒店。然而,正是这种外观的内敛与内部的精致,才令丽兹赢得了上流社会的尊重,戴安娜王妃以及一些好莱坞巨星都曾在此下榻过。当然昂贵的费用也令普通游客望而却步。
从旺多姆广场出来,我们又回到了协和广场。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一件“惊险”的事情,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遇到了几个“吉普赛”女人抢劫我的腰包,好在反应较快,在我的惊呼声中,同行的十多个小伙子将那四五个“吉普赛”女人围住,她们就罢手啦,抢去的退税单据也被我们要了回来,没有什么损失,但还是虚惊一场,多少影响了好心情。所以在这里特别提示去巴黎旅游的朋友们,在巴黎一定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包包,多注意身边拿着小商品叫卖的黑人,以及挺着大肚子的“吉普赛”女人,尤其是挺着“大肚子”的“吉普赛“女人,她们拿着类似广告单的纸张,一定不要让她们接近你!
世界上有三个著名的政治广场,一个是中国的天安门广场,一个是美国的华盛顿广场(实称中央大草坪),一个是法国的巴黎协和广场。这些广场可以说是这些国家政治中心的中心。这些广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石碑。石碑,是对祖先功业的颂扬和纪念,所以天安门广场的石碑叫“英雄纪念碑”,碑文是“1840年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而华盛顿纪念碑是美国人对开创美国历史建立卓越功勋的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颂扬和纪念。这些石碑对这些民族来说,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是这个民族历史的缩写和精华,是这个民族矗立在世界上的根基所在,因为石碑是他们祖先的英灵所在,所以得到整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敬仰和祭拜。但巴黎协和广场的方尖碑与此不同。它不是法兰西民族为纪念祖先功业建造的,而是古埃及人在三千多年前为颂扬记载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而建造的,就是说这座方尖碑所记载的民族历史,这座方尖碑的英灵,与法兰西民族无任何关系。因此结论只能是:这座矗立在协和广场的方尖碑其政治目的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炫耀,炫耀法兰西民族的伟(强)大。
刚经历了“惊险“事件,多多少少影响了大家的心情,也到了中午时分,我们没有在协和广场停留更多时间就去觅食啦。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在一家超市里买了些即食品和饮料,坐在离埃菲尔铁塔不远的草坪上吃饭、休息,远远地欣赏着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埃菲尔铁塔曾经是最失败的建筑,现在却成了法国直至全世界最吸金的建筑地标。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但在经过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埃菲尔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
巴黎凯旋门,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筑师让•夏格伦的设计开始动土兴建,但后来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断断续续经过了30年,凯旋门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凯旋门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筑(即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之一。它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这座广场也是配合雄狮凯旋门而修建的,因为凯旋门建成后,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纪中叶,环绕凯旋门一周修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80米宽,呈放射状,就像明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叫明星广场,凯旋门也称为“星门”。
凯旋门是可以近距离参观的,但是我们到达时正赶上那里在举行活动,禁严,不让游人靠近,只能远远地观看。在活动开始,周边的12条道路全部禁行,仪仗队奏乐进入,后面跟着的好象是消防兵,排队进入,之后,凯旋门前开始举行活动。这时道路已经禁行了一段时间,终于有车等不及,冲出来了,这要是在国内,一定会被扣住的,但是这里却没有,车辆继续前行,渐渐地各路口的车辆都冲了出来。虽然没能近距离参观凯旋门,但是见到了没有车辆行驶的明星广场也是件多年不遇的事情!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进入圣母院内部,虽然游客来来往往,但并不影响教堂内的宁静与庄严。华丽的彩绘玻璃,千姿百态。中间穹顶两侧的巨型彩绘玻璃十分壮观。教堂内部处处闪烁着圣洁的光芒,神圣的空气扑面而来,连我们这些并非信徒的人们都深受感染!
马卡龙(Macarons),来自法国一百多岁的小甜点,又名“少女的酥胸”。吃过马卡龙的人的感觉,爱的人很爱,恨的人很恨,连迂回的中间地带都木有!原因都是一个字,甜!太甜了!爱的人觉得甜得幸福,入口满嘴绵甜松软,大抵是世上最幸福的那一刻,因为甜食是著名的安慰剂,越甜功能就越显著。不爱的人理由也很简单,太甜了,甜得发腻,毫无理由毫无层次,就是排山倒海压倒一切的甜!这也成就了马卡龙“全球十大甜点”、“甜点之后”……这类霸气的称号。
这盒马卡龙是我在戴高乐机场的免税店买的,1.9欧一块,顺利地带回了国内,满足了女儿小小的要求!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