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人家,古槐,青瓦,泥墙,小院儿……典型的十八世纪中国农村,如今愚蠢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断送了几千年的文脉,有人说是连根拔起,一点不为过,爨底下是幸运的。除具有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型制和以传统的院落空间为核心的一般特点。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爨底下村的四合院又因小巧玲珑、随地形变化、院落形状不规则、就地取材等特征而独具魅力。在爨底下有着独特的乡土民俗,除了风水,四合院,山村野趣外,还有美食待您品尝本地的柴鸡,猪肉,卤水豆腐,时令野菜,干菜(枣糕),大多采用本地食材,简单烹饪,不添加鸡精、味精,来驿清晨就餐,喝茶,看书,发呆,在爨底下安心的享受出游时光。
村里一共44户人家,几乎都是客栈,周末假期住宿比较紧张,最好中午之前找好客栈,或者去之前预定好,否则到了才找比较麻烦,房间的价钱根据旺季淡季会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有60-80元够了。
村子里最气派的客栈当属广亮院的财主院客栈了,广亮院是爨底下村等级最高的院落,这组院落是由一组独立的较完整的二进院和一组由两个横向连接的独立一进院共用一个后院的二进院所组成。冬天想睡炕的人需要预定,不管你住几个人,一般都是40元一天。老两口特淳朴风趣,院子免费参观,热情地和游客们打招呼,聊聊广亮院的历史。此外,涵苑晓居4号院 、吉祥客栈 、韩家老客栈 、片石居 、福字院 也都是不错的农家客栈
在客栈吃农家饭,象什么香椿摊鸡蛋、猪肉炖粉条、柴鸡炖蘑菇、炒野山蘑酥鱼、贴饼等北方大众菜都能吃到,人均消费30-40元。
1.公交车
去:地铁苹果园站出口向西乘892路公交每天三趟到达爨底下,早7:00从苹果园出发直达爨底下,下午15:05从斋堂发车到爨底下,下午18:40从斋堂发车到爨底下住班。其他时间每天从6:30-17:50坐892公交经39站地,约3小时50分钟到达斋堂,从斋堂进爨柏景区,再到爨底下村,有8公里的公路要走,需在斋堂公交下车处换乘出租车(面的),斋堂到爨底下打(黑)车20元。
回:每天早上6:50有从爨底下发往苹果园的公交。如果从斋堂坐892到地铁苹果园站西,一般早晨时段7:30-10:00 半个小时一辆,下午3:00-5:00后半个小时一辆。
2.自驾车
自己控制来回时间,最好的出行方式。沿109国道行至84.9公里处下国道,前行5公里即到。
门票信息
门票:35元(包括爨底下在内的整个爨柏景区)
1.2米以下儿童免费,大、中、小学生持学生证18元/人,老年人持老年证18元/人,持本人记者证、导游证、离休证、残疾证、现役军人证一律免票。
根据自己的游玩目的和心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1.看看古村落、吃吃农家饭,不想在那过夜:
早上早点出发,在村里上上下下转一遍,找一农家吃农家饭,下午逛关帝庙、对面山上的娘娘庙,在对面山上看村子全貌,快的话也就一个小时。
2.体验民风民俗,有充足的时间想安静地休息,过几天远离城市的生活:
除了景区中所有可看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找个农家住下,慢慢溜达,四处转转,和村里人聊天,在山下荡秋千,想发呆就发呆,这时候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这才是休息。村子后的野山坡更是溜达散心的好地方,坡度不大,但视野很好,有个古栈道可以去练练脚力。
3.满足户外运动情节,那就去附近的黄草梁,看看高山草甸和美丽的花,对着群山峻岭呐喊数声,然后哼着小曲,来小瓶的二锅头,和放羊的老头一块屁癫屁癫的回到元宝状的村里。来回需要5-6个小时。
假期和周末去爨底下玩的人不少,白天有点喧闹,感觉到处是人,不过晚上还是不错的,凉风吹着很舒服,夏天去避暑不错。
对于热爱山水,或喜好登山的人们来说,爨底下也许会让你觉得没意思。“无非是些石头房子,人文历史罢了。”
爨底下的特产不多,秋天会有新鲜的海棠,也有村民自产的特别醇的蜂蜜。
山下有个卖工艺品 的小店,特色的东西不少,可以逛逛。
出游参考
爨底下村的历史值得探讨,保存完好明清古建筑更是引人注目,推荐大家出行前找一些攻略资料看看,对那些难能可贵的老房子会有更深了解。
“爨”字从字意解释为:家,永不分爨,即永不分家。为:灶,烧火煮饭。为:姓,陕西省歧山县有爨家庄,全村千口余人皆姓爨。“爨”字共有三十笔,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发CUAN音,此字难写难认,会写则成爨,不会写则成一片,故而用谐音“川”字代之,但仍发爨音。1942年为方便抗日干部特别是外地抗日干部通讯联系,将“爨”改成“川”,爨与川并用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就不用爨字了,1995年搞旅游开发后,爨字又大放熠彩。
地理位置: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 西郊门头沟区 斋堂镇 ,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川底下村,实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属斋堂镇 所辖,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自然植被良好,适合养羊,养蜜蜂。
姓氏注解与韩氏族谱
爨底下村人(户主及子女)全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山西 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爨底下的“爨”字,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兴,岂不很热,而爨底下人全姓韩,取谐音(寒)则为冷意,冷与热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补,宇宙万物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有男必然有女,有冷就得有热。
传说有一对青年男女,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婚后所生三子,为:韩福金、韩福银、韩福苍。三子分三门,即:东门、中门、西门。始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已发展到17辈,茂,字辈。
爨底下村坐北朝南 ,坐落在山谷北侧的缓坡上,层层升高,依山而建,占地约1公顷,存院落74个,689间房,一条街道将村落分为上下两部分,民居以村北的山包为轴心,呈扇面形向下延展,依势而就使每家采光、通风、观景视觉都具最佳效果,充分体现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从对面山上看整个村落,更美.。爨底下村是我见过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值得去游玩的地方。
加载更多
爨底下古民居 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体,附属建筑主要有门外影壁、门内影壁、门楼、拴马桩、上马石、荆芭棚等。四合院前院东厢房的南山 墙,后院东厢房的南山墙建座山影壁。上有帽,中有心,下有座三部分。帽上雕有寿桃,万字锦,檐头瓦当或虎头,或福字,磨砖假椽头或圆或方,精雕梅花,以取万事美好之意,心外角雕有四时花卉,内角雕云花 ,中心为置或雕“鸿禧”或书“福”字,而“福”字左上点为蝙蝠造型,下为梅花鹿头造型,而右侧为寿星造型,寓意福、禄、寿。更有在福、禄、寿上布有梅花,以其梅花五瓣状示五福临门,实为绝妙之极。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装饰华美的影壁其主要功能是显豪富、壮观瞻、避邪气、迎吉祥。
加载更多
十月中旬是京西最美的季节,爨底下也是金黄和红成一片,人们在这里不仅游古村,品尝农家饭,还可以赏秋,可以说是一举好几得。红叶包裹着的山村,民居的屋檐掩映在红叶之中,红色的蔓藤爬上了屋脊,山间小道穿行在色彩之间,游人们漫步其间尽情享受。
来到村里发现到这里写生的孩子比游客多很多,村里村外山上山下都是他们的身影,他们用心描绘爨底下最民俗,最特色的景致,每天看到她们乐呵呵的开心习作也被感染不少,有些小朋友的画的确不错,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未来的大师。
前年来爨底下的时候偶遇了董鸿飚先生,在他的鸿飚草堂工作室里认真欣赏了爨底下石头画,董先生点石成金发明创意石头画,独特的创新是根据石头特点,经过用心构思和突发灵感的创意,不上色,不刀刻,只用单纯的墨色将明清古村爨底下村淳朴自然的景致以及鱼虎鸟人物动物造型微绘于其上,成为中国画界又一个新画种。听了他对民间绘画艺术和民俗作品的见解,很是为此感动,钦佩一个乡村民间艺人的执着和抱负,走时买了他的几块作品带回送朋友。这次来爨底下又专门去拜会董先生,只可惜已是人去楼空。听看房子的大嫂说董先生现在已经不住在这里,在城里购了新房进城住了,这会儿正在美国参加国际交流,展出他的作品呢。民间艺人终于走出了山沟,去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真是一件快事。
回来上网查后才知,董先生曾担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现任神州墨海编辑部主编、北京京西中国书法艺术馆馆长兼北京中国书画分校校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日中心墨会中国支部理事长等职务。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被海内外众多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界以及友好人士收藏。
更为重要的是,董先生当时发现了京西爨底下村,历时二十年的努力打造成北京国际旅游名片。董先生1995年在燕郊写生时,发现了民风古朴、环境优美,并且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爨底下村。董鸿飚老师当时搬到了古山村,创作出了大批具有山村特色的文化作品,逐步将古山村独特而深厚的燕西文化,传承下来,传播出去。并成立了画廊,画室,茶社,成为画友们采风聚会的一处佳所。在董鸿飚老师的推动下,如今的爨底下村已成为京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以上图片是上次来爨底下所拍
秋天的季节,景美物丰,人们出门走走,爨底下偶遇,有来此写生的画生,游玩的人,还有当地的小孩,随意的交流感觉那么融洽,虽然一人在外,却觉处处朋友。
#山西画生#
这个帅哥是山西的,高三的孩子一个人在北京学画,立志上中央美院,有志气。在我住的客栈门前写生时为他拍了几张照片,发给了他很高兴,向这位未来的知名画家求画,他爽快地答应了,呵呵。
#坚强画家#
这两位帅哥是LY人,朋友给他照相的时候从侧面偷拍了几张,看他满脸开心的样子,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呢?只是可惜他朋友给我的QQ号码似乎不对,照片至今无法送到,有点遗憾啊!
#山里少年#
这两个孩子更是可爱,从斋堂去爨底下的车上就遇见了他们,其中一个还和香港著名演员洪金宝一起拍过讲述太极功夫的片子,巧的是第二天上山又遇见了他们。这两兄弟争着让我拍照,不停的摆出各种姿势,可爱吧。
#业余模特#
村里遇见一北京哥们,也是独自一人,于是相约同游爨底下,感觉外形不错,随拍几张,在此晒晒。
看到骑着单车从京城来的追风少年,从心里由衷敬佩。
回望村口,再见,爨底下。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