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还有时间,so夫妻二人再次走起,这次目的地是都江堰和青城山。
出行还是选择都江堰-青城山一日往返大巴
2016年1月2号早上7点集合完毕,出发。
【李冰创建都江堰】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间(约公元前276~前251),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在成都平原顶点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处作为工程地点,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前后建成都江堰。实践证明,历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司马迁考察都江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诸葛亮设兵护堰】蜀汉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清同治年间(1862~1874),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我们从玉叠山入口进来,一路沿松茂古道走到西关,西关前有个平台,有几位老人在练拳。悠扬舒缓的音乐在古城关前飘荡,我不禁疑问,若没有川祖修都江堰,现在在此处飘荡的会是何种声音。历史没有假设,走到此处,原来的纸上崇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敬仰。
继续走到玉叠关,在玉叠关前俯瞰河道。沿古道继续前行,来到二王庙。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