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典雅风存
自小在南国的我只知道江南小镇,鱼米之乡,从未领悟过北国的风光,不曾见过皇城相府。带着一丝好奇和憧憬向往之情踏上北游之路。
很多人告诉我旅行是两个的故事,可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旅行是未知的更是自由的,前方的路不知道怎么走,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这些未知和自由都将是旅行路上最真实和宝贵的记忆。所以我会经常选择独自一人旅行或近或远,或是毫无目的地的报个团说走就走。
对于平遥我是未知的,各说其词的游记更是产生一种迫切向往之感。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有51个来自祖国不同地区的游客组成的“晋缘一号团”来到了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平遥古城。选择平遥作为认识北国风光第一站也是有原因的,古色的建筑虽无皇家相府那般华丽,更贴近民生直观的了解在明清时期的繁华景象。来之前也是通过网上介绍知道,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当你登上了这具有2700年历史古城墙时,脚步是凝重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你不知道这2700年间它经过了多少风雨,甚至是承受了多少次的摧毁?才存留下如今这般盛世景象。走在城墙上不敢去想象眼前这一块块古青砖砌成的城墙,它经历过数千年时光的洗礼,又见证了数次历朝君王的变故,这其中有蕴含着多少历史故事。我同我的游伴说“在这里随便来一块砖,一把土,它都具有千年的历史和其背后的故事。”
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放眼望去古城内一片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城墙外的现代化。真的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如果游客在进古城游玩的时候换上古装,走在这平遥古城。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不过我希望在我下次来的时候就在进城门的那一刻一脚跨越世纪,从21世纪回到明清时代。
我想奔跑在这古城楼上,感受这经历了2700年的历史沧桑的文化古城。
一步一步的迈在这平遥的古城墙上,
一声一声的喊在这平遥的古城内。
我不曾知道是么是瓮城,听导游的讲述我片知道瓮中捉撇、关门打狗的说法就是从此而来。建在城门外小城 (下图),又叫月城 ,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记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平遥古城的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夹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之后了解到在古代打仗的时候要进城里就必须先进这瓮城,在瓮城的内有两道门敌人要从瓮城的南门到东门才可以进古城,而这两个门形成的是一个弧度角在敌人进来的时候要拐弯就会减小速度。而且在瓮城内墙都是成90°的直角是为了在敌人攻进瓮城的时候在瓮城的上面放箭投放石头木材,将敌人困死在内。所以就有了今天的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忘了是在哪个城门的城楼上有一排兵用大炮对着城外,瞬间有种压迫的感觉,当时心里想着,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在敌人攻打平遥的时候我会不会就是在大炮前打倒敌人的那个士兵?
已经不记得导游说这大炮是河北还是河南的什么木做的,后来将黑铁皮包裹起来的。记忆中它的名字是“红衣大炮”
在归途中似乎想到了答案,我会,
我已不在留恋平遥古城,若能百年后修生在此城之中。
我想自会久眠。
黄昏将近的平遥古城内
夜晚的古城墙
城楼上的大炮
瓮城
在平遥随处一张照片都很有感觉
古城楼的外景
评论(2)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