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从美岱召出来后上高速继续前往呼和浩特
9月1日从美岱召出来后上高速继续前往呼和浩特
一路上都是沿着大青山而行。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中段,狭义上的阴山就是指的这一段。
呼和浩特为蒙古语,汉意为“青色的城市”,即青城,也被称为“呼市”。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
从高速出口一直向南就是伊斯兰风情街(浩特市回民区中山西路西面路口),这是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前夕专门进行改造的,俗语叫“穿衣戴帽”工程,全长约1100多米。在往南便是蒙元风情街(大北街),不过我们的宾馆在青城公园附近,所以在路口转到了中山西路。
我们住的阳光岛商务酒店离伊斯兰风情街很近,这是在酒店房间里拍的街景。
夜景
可以看到艾博伊和宫(购物中心)
先赞一下呼和浩特的免费公交车“青城1号线、2号线”,可以到火车站、博物院和一些旅游景点,这是当地政府为了缓解繁华路段的交通压力和减少空气污染,而做出的惠及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非自驾的亲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下,选宾馆时最好也选在这两路车的附近。
铁门上的装饰
大殿的外墙后壁正对正门
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早上顺着蒙元风情街往大召寺方向走
路过麦香村,顺便吃早饭。麦香村开业于1929年,是老字号了。
呼市人一般是用烧麦当早点的,还要搭配上砖茶解腻。烧麦是论两卖的,不是整个烧麦的重量,而是烧麦皮的重量。这就是一两,有8个烧麦,羊肉馅的和素馅的都好吃。
大召寺前的阿拉坦汗广场
大召寺前阿拉坦汗广场上的阿拉坦汗(俺答汗)坐像。阿拉坦汗和他的夫人三娘子在兴建美岱召后不久,便决定另建第二座城寺,在明朝宫廷的支持下,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正式动工兴建。新建的城寺将城与寺分开,寺在城南的路西,第二年即告落成,城在又一年以后才告竣工。明廷赐寺名为弘慈寺,即现在的大召寺,城名为归化城(有“归顺明朝,接受教化”之意),即呼和浩特市旧城 。
经过明清两代,土默川陆续建起了近百座喇嘛教寺庙,相传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数上来的喇嘛三千六,数不上来的无其数”,其中规模较大的十几座喇嘛庙都集中在呼和浩特,这使呼和浩特有了“召城”之誉。
路过大召寺,只拍照大门没进入(我们这一路参观的寺庙太多了,家门口的暂时就不去了,留待下次吧)。
位于大召寺前的释迦八塔
阿拉坦汗广场上的塞上老街和古玩城的入口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后来修建的老街,虽然建筑还是明清时期的样子,但是已经缺失了那份深厚的历史感觉。老街上的店铺很多,大多是卖一些工艺品,卖木雕,牛角梳,蒙古服饰等;也有一些店铺卖特产,牛肉干,马奶酒,还有自己做的老酸奶等。
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五年期间,为征讨葛尔丹,康熙皇帝曾三次亲征并驻跸呼和浩特,为了解民情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康熙到归化城的月明楼吃饭,在被黑心店主讹诈时,店里的伙计刘三以一年的工钱抵押为其解围。
这是康熙私访月明楼里的月明楼
观音寺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是呼和浩特市内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的汉传佛教寺院
观音寺全景
站在塔基上看对面的观音寺
转完佛塔后往回返,路过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牌楼
小召牌楼。在小召前街与头道巷交会处(现在大家常将席力图召称为小召,其实席力图召是席力图召,小召是小召,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小召牌楼原为崇福寺过街牌楼,崇福寺俗称“小召”,明朝天启年间始建,清朝雍正年间扩建,增设牌楼,赐名“崇福寺”。牌楼位于原寺院中轴线最前端,坐北朝南,四柱三间木质结构,楼顶全覆盖绿色琉璃瓦。(目前牌楼破损严重。牌楼全身为木质结构,四周没有护栏遮挡保护。)
在墙外就可以看到五塔
再往前就回到了青城公园了
青城公园内的1960年包钢一号平炉开炉纪念碑
1959年,包钢1号高炉剪彩出铁;1960年,包钢1号平炉出钢,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
烈士纪念碑。碑身东西和南北面分别用蒙汉文镌刻着“烈士们永垂不朽”七个大字。
在青城公园里看我们住的酒店“阳光岛”
这是在酒店楼上看青城公园
后来抽空还去了趟呼和浩特市植物园。因园内修建了“乌兰夫同志纪念馆”,而更名为“乌兰夫公园”,但呼市人仍然习惯叫它植物园。里面树木很多,但没有丁点的植物园感觉,只有许多老年人休闲锻炼唱歌。来这里本是想到乌兰夫纪念馆看看,结果没开门。
2005年呼市被授予“中国乳都”称号的纪念雕塑
中日友好城市缔结纪念雕塑
下象棋?
玩围棋?
固伦恪靖公主府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公主府。每周二至周五开馆,周一闭馆。 网上公布的开放时间:9:00—17:00 。提醒要来的亲们,实际上是16:30关门。我们是16:00点到的,差点不给票了,保安说快点看,还有半小时关门。最后基本上是我们离开一个展室,保安就关闭一个。半小时有点紧张,但也匆匆看完了,可这种被人催促的感觉不太好。
固伦恪靖(康熙四公主)府门目前也是博物馆大门。在边上的小屋领票,免费参观。
公主府门前的石狮子
公主府的仪门(也叫“轿厅”,当年用来存放公主出行使用的花轿等用品的库房)。介绍说“此处是迎送重要来宾,官员的必经之所” 。
公主府全景图模型
屋檐两侧的戗檐砖雕上雕刻着5只小羊,这些羊代表着恪靖公主是属羊的,在绵羊下面的海螺是公主在民间有海蚌公主之称,而雕刻4只海螺则是寓意着公主排行老四,并且雕刻海螺还暗含有一种婚姻美满、子孙繁衍不息的美好祝愿。
按照清朝“北不断亲”的祖训,这座公主府里,除恪靖公主外,又一连串下嫁过来10多位宗室格格,一直延续到咸丰皇帝时期,只不过品级都不及恪靖公主高。但是“海蚌”的作用却是一样的,她们在下嫁的部族都有参政的权力。
恪靖公主去世那年,清廷刚决定建绥远城,乾隆4年,绥远城修成。此后,归化城形成了公主府、归化城、绥远城之间各距5华里的三个政治中心。这个三角形的格局,由于官事往来,人马车轿踩出了三条大街,即后来的新华大街、通道街和中山路,进而形成了今天呼和浩特城建布局的雏形。
小资料(摘自公主府博物馆内展览内容和网络)
1、固伦恪靖公主生平
固伦恪靖公主(1679-1735),康熙帝第六女,序齿为四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五月二十七日寅时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九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康熙四十五年(1706)28岁时,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46岁时,晋固伦恪靖公主。恪靖公主在公主府客居终身,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去世,时年五十七岁。两年后依朝廷丧葬制度,随夫归葬,移灵喀尔喀蒙古肯特山(今蒙古国境内)。
2、额驸的生平
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敦多市多尔济,元太祖后裔,族姓博尔济吉特氏,系多罗郡王噶勒丹多尔济之长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三十九年(1700)晋和硕亲王袭土谢图汗,四十一年(1702)获“庸劣罪”降郡王,汗位由其叔父继承。雍正元年(1723)以军功复晋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恪靖公主去世。乾隆七年(1742)九月,愉恪郡王第四女县君(恪靖公主侄女)续嫁敦多布多尔济,乾隆八年(1743)去世,时年约66岁。婚后仅一年、年仅19岁的县君开始守寡。县君也于次年(1744)去世,时年20岁。
固伦恪靖公主为敦多布多尔济亲王生有三子,亲王和公主最喜爱的次子额林沁多尔济被确立为王储,承袭亲王爵位,可惜早亡让大哥袭了汗位。雍正元年,曾任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的五世孙女和硕公主,下嫁给恪靖公主的长子根扎布多尔济,留居公主府。据记载,先后共有11位公主、格格在这座公主府生活过。
应该说,在康熙皇帝嫁到蒙古的女儿中,恪靖公主的婚姻意义可谓是最重大的一个,因为她是喀尔喀蒙古内附之后第一位下嫁的公主。
3、满蒙联姻
满蒙联姻是清朝重要的边疆政策,贯穿于清王朝的发展始终,清入关前就形成定制。公主府展出文件表明,自努尔哈赤时代至清末,满蒙通婚达595次,其中以指婚形式将皇帝女儿(公主)遣嫁蒙古达432人。康熙皇帝共有20个女儿,其中12位夭折,成年的8个女儿中,有6人与蒙古联姻。二公主、三公主、八公主、十公主嫁与漠南蒙古;四公主、六公主嫁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只有五公主、九公主分嫁朝中重臣。与蒙联姻公主的后世子孙,身兼要职,世代袭爵,直至同治、光绪年间。
在满清十二名皇帝中,除去没有后人的同治、光绪、宣统以外,其余皇帝均有女儿嫁到蒙古,人数最多的皇太极时期,有多达十名皇室公主(有至少和硕公主以上封号的)成为满蒙和亲的实践者。
当然,满蒙之间的联姻,始终是互相嫁娶的。自努尔哈赤开始,清王室迎娶蒙古王室之女为妃的,也几乎各朝皆有,直至同治年间。
评论(7)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