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是梦里水乡,江南是烟雨濛濛。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江南,每个人心目中的江南也都是全然不同的,有的人在意的是人文气息,有的人更中意于那份山水田园的唯美画卷。
书接前文,上篇我们说到了松阳老街,松阳美食 ,和具有网红气质拿下照明界的“奥斯卡”大奖的石门圩廊桥、有非遗展演的红糖工坊、登上福布斯的网红打卡点大木山茶园、“木雕艺术殿堂”黄家大院、美轮美奂的水滴造型的独山驿站……
今天我们走得更深入一些,去探访一下松阳的古树落,去继续追寻最后的江南秘境,Let’s go,走起——
大东坝镇石仓位于松阳县南部,是沿石仓溪两岸分布的9个行政村的总称。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共有18支同宗的阙氏和雷、邱、冯等上杭移民为躲避战乱从福建汀洲迁徙到石仓,至今仍保留着闽地文化和生活方式。村里目前有保存完好的几十幢清代院落式大宅,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契约博物馆位于六村和七村边界,依山坡而建,处于村庄和梯田的交汇处。房屋墙体全部采用当地石材砌筑,从远处看过去,如同河岸或山上梯田的挡土墙,与环境融为一体,与四周的村庄中心和交通流线相互呼应并补充,并连接起六村和七村形成环路关系。
契约博物馆通过贯穿场地的一条水渠的引导联系村庄,主要展示嘉庆、道光、光绪、民国等多个时期的阙姓族谱、古契约、古代帐本、分家书等。通过大东坝镇石仓契约博物馆,了解那个被尘封的时代,以契约文化了解石仓阙氏从福建迁徙、买田置地、淘沙炼铁、开枝散叶、历史兴衰的整个社会经济形态。
建筑南北两侧形成半围合的庭院,提示出入口所在,也和环境形成对话关系,尤其在北侧和村庄相连,共同围合出一个小型广场,作为供村民室外活动的开放场地。
加载更多
朝露夕霞,翠竹流水,在深山云雾间,藏着一幢幢泥墙青瓦的古宅,这就是石仓古民居。
石仓位于松阳县大东坝镇,距县城25公里,其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几十幢清代大宅,是浙西南地区保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被称为浙西南建筑博物馆、“江南客乡”。“十里古宅,百里山道,为官阙氏,闽俗闽调,山溪跌宕,石桥花轿,妙哉石仓,依然三百年风貌”,这是石仓的真实写照。
民居古建筑均处于石仓溪两岸的山坡地上,背山面水,泥墙青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不同于北方的房屋的座北朝南,石仓古民居大多是东西朝向的,这种建筑格局,一是地形使然,二是与客家人的习俗有关,他们认为东西向可纳财,南北属火水要避之。背山可挡冬季之寒风,面水可迎夏日之凉气,水同时代表着财,房子朝向水的方位意喻着财源广进,缓坡亦可免淹涝之患,一举多得,同时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小气候。
石仓人的祖先,早年间以挑矿砂、炼铁、印染为业,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开始建造大宅,石仓境内共有古民居36幢,其中省级文保单位就有9幢。这里的古民居多为院落式布局,以木结构为主体,结合了浙闽两地的建筑特色,注重装饰陈设,雕梁画栋,规模恢宏,建筑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加载更多
豆腐,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一道菜肴,据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豆腐是谁发明的,每个地方的观点不同,说起来都是有理有据,但谁也拿不确凿的证据。而具体是谁发明的,我们不去论证,也不去关心,只要知道,豆腐好吃就足够了。
在漫长的豆腐食用史上,勤于思考、开发的人们,用豆腐为原材料,制作出一道道芳香四溢、誉满中外的美味佳肴,如川菜中的“麻婆豆腐”、客家菜中的“酿豆腐”、鲁菜中的“锅塌豆腐”、江浙一带的“西施豆腐”、北京的“臭豆腐”等,其中,“麻婆豆腐”更是跻身于“中华十大名菜”。
一道好的豆腐制品之所以获得人们的认可,无外两个原因,一个制作手法老道精良,二是有着优质的食材。松阳县大东坝镇蔡宅村天然的在第二个因素上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蔡宅村豆腐因其独特的水质,优质的大豆,所制作的豆腐备受人们喜爱,豆腐工坊也便应运而生。蔡宅村豆腐工坊沿着直线斜坡,随山而造,旁边的溪流两岸呈现出一种有趣的空间状态,如同一个户外的公共生活的场所,但是其两侧的的建筑类型与风貌呈现出强烈的差异,一边传统,一边现代。
豆腐工坊活动区域分为:磨豆、点卤两个体验区,以及油豆腐品尝区。手工压制而成的豆腐,嫩而不碎,带着韧劲,大豆的清香和微微的咸味交织在一起,形成无法言喻的美味。炸完微微热的油豆腐,外皮酥脆,软韧的口感还保留着豆腐的清香。层叠丰富的口感,正如石仓交错的古民居一般。
加载更多
一年365天里有200多天都是处在云雾缭绕的环境里,这就是就是云雾上的天堂——云上平田,2014年,平田村列入到第三批国家古村落保护名录。
这一片净土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云淡风轻,安然如一曲悠扬之音,不少令人惊艳的景色散落其间,等待你用一个恰好的时机去寻觅和遇见。
云上平田这个古朴的小村庄拥有近千年的历史,藏于青山之中,掩映在竹海绿荫里。浑然天成、古朴迷人,充满江南村庄的自然风韵。就是这个人口只有几百人的偏远小村庄,凭着自然貌美,以及当地政府的“活化”传统古村落政策,吸引了哈佛、清华、港大等建筑设计大咖们驻扎在此,公益设计,保护性改造村里28栋闲置的古民居房,使得云上平田摇身变成了具有国际范儿的深山民宿村。
平田是传统的,黑色的瓦片与夯土的黄墙构成了整个小村庄。这里的一切都散发着古老的韵味,薄雾更是为此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仿佛这里与世隔绝,安静的没有一丝打扰。整个村子里的人不多,远离了城市中的喧嚣与吵闹,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在这里你可以过上悠闲的“慢生活”,这里日出晚日落早,在这里你会感到,无比的舒心与放松。城市中的生活总是忙忙碌碌的,趁着这个机会,刚好在这青山绿水中,过一段忙里偷闲的好时光。
加载更多
在寨头大峡谷的尽头,被梯田、竹林、古树和山峦簇拥着一个叫陈家铺的古村落,这个古村落隐藏在大山的褶皱里,仿佛一把半开半掩绘就水墨山水画卷的折扇。折扇不经意间的打开,便会露出一个村落的烟火。
陈家铺村已有640多年历史,海拔850米。这里背靠悬崖,村中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是崖居式古村落的代表。上百幢由泥土、木板、青砖、石头建筑的房屋,利用地形地貌和岩石结构,沿着山崖、山坡一级级向下延伸,从半山腰延伸到山脚,落差高达200米。
陈家铺村依山崖陡坡而建,而被称为崖居式古村落。如果说阶梯式古村落是松阳村落的建筑奇观,那么寨头大峡谷就是阶梯式古村落的奇观带,陈家铺村是奇观带上的奇迹。
从山坡之上俯瞰陈家铺,由泥土、木板、青砖、石头筑就的民居,依照地形地貌和岩石结构的走势,沿着山崖、山坡一级级延伸,从山脚到半山,由一座座用石头搭建而起的平台托起房屋,硬生生地在山崖上辟出了一座村落。红黑色相间的瓦片下压着黄色、青色、青灰色等多种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陈家铺村背靠高山,依托自然体现出村落的恢弘气势。陈家铺村既有浙西南淳朴的山地特色,又有山野大气象的朴素大美,同时兼具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成为摄影爱好者和美术写生的乐园。
加载更多
松阳上田村位于松阳县城东北方向8公里,距三都乡政府驻地里庄10公里。村民多数姓毛,清康熙年间从遂昌关川迁居至此。上田村四面被群山围绕,梯田环绕,保持着完整的“村落-梯田-山水”的传经格局,呈现出“天地人三才合人”的古代选址思想。2016年12月,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上田溪将村分为南北二面,村舍沿溪呈团聚状。整个村落的道路,河流,民居等都较完整地保持着清末民初的格局风貌和建筑式样。上田古村落街巷体系完整,村内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四通八达,路面完好。至今许多传经设施仍保持着使用状态,村内的古井、古树、瀑布、梯田等众多历史环境要素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全村整体风貌完整协调。
溪南老街保存较好,长约七百多米,块石、卵石砌筑路面,街上还保留着古老的石拦杆,老街两侧的建筑大都是清代式民国时期所建,白墙灰瓦,连绵成片,基本保存着原建筑格局。上田村除了临街商业建筑外,还有许多宅院、祠堂等清代传统建筑。
现如今的上田村半岭自然村,被打造成了松阳县首家集体经济民宿综合体——“原乡上田”,现已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50余幢保存完好的老建筑,将精品民宿、文化体验、有机农耕、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实现了村集体与村民多方共赢,也为松阳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经验和样板。
加载更多
竹,刚劲挺拔,国人自古爱竹,认为竹是君子,是气节的象征。更是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至理名言,可见国人对于竹的喜爱已经到了极致。
因村前有环村而过的小溪“横坑”而得名的横坑村,是一个被竹山竹海围绕的地方。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一定幸福到了极致,每日里与竹做伴,听风吹过竹叶飒飒作响的声音,听雨后春笋抽芽的声音,每日里看风起云涌,看花开开落,可以弹素琴也可以阅金经。
横坑的美并不夸张,错落有致的黄墙黑瓦,棱角分明的台阶巷弄,整个村庄布局呈倒三角形排列,就像一支整装待发的弩箭,横卧在竹海深处,豪迈而威严。
地处大山深处自有大山深处的威严,这里的石头都是有棱有角的,即使历经百年沧桑,依旧挺固着着自己的坚持,不带一角的圆润。有些房屋就建在凸起的大石头上,村民就势利用,用石头砌起几米高的墙脚;有的房屋干脆不打泥墙立面,直接用石头垒成外墙;有的房屋在前后屋子的逼仄中建起了左上右下的石台阶……放眼望去,石墙、石阶、石巷,构成了一个石的世界,仿佛到处都是石头。
加载更多
松阳之美,美在灵动山水。
松阳之美,美在古朴民风。
松阳之美,引来数以千计的美术家、摄影家和数以万计的学子前来写生、摄影、创作。
松阳之美,三言两语道不尽。
松阳之美,还需您亲身体验。
评论(2)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