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河古镇
尽管好多人都说这里是古镇,来到后,我却更愿把这里当是一个静谧的村寨。古镇,是说这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商贸发达的繁荣;而村寨,是说这里阡陌交通、采菊东篱、怡然自乐的心境。
或许是来的时间太早,四周是寂寂的,连鸡鸣犬吠之声都没有,更不用说行人匆匆或轻轻的步履声。有风拂过,周遭瞬间就弥漫起花的馥郁、草的清新、露水的甘冽以及庄稼即将成熟时芬芳的气息;当然,还有依稀的只存在于牛马等牲畜身上特殊的乡村烟火味道。
站在青龙桥上,感觉太阳刚刚才冒出一点头,对面瑰丽的雪山、怅然若失的自己以及自己脚下的桥瞬间就被涂抹成闪亮的金色。桥下缓缓的水流,似乎更加欢快起来,泠泠作响,一泻而去,把河里生长的水草,激荡得起起伏伏,歪歪斜斜中飘摇出更加让人怜惜的柔弱风姿。河畔清清的杨柳,也时而不时地风摆婆娑,影子斜斜地铺排在水面上,与水里的草相映成趣,顿时就勾勒出柔媚江南的样子。
堆砌桥面的石头,因经历了数百年风雨飘潇的涤荡,斑驳苍老,平淡无奇,怎么也找不到它被誉为丽江坝子里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石拱桥的伟岸雄浑,也未寻觅到传说中从这里一步跨到雪山成仙的仙人留下的脚印,倒是石头缝隙里生长着的那极为茁壮的野草,让桥极为厚重朴实的安全感里,忽然平添出一份青葱而蓬勃的生机。桥宽仅有4.5米,25米长,现在看起来是短小而又逼仄的,但桥身上谱写的历史,却悠久而又漫长。里面有多少的悲欢离合,几许的世事沧桑。而历史的沧桑,是需要在桥身上来来回回穿梭,细细品鉴与感悟的。
当年的马帮汉子,多少次从这里开始了茶马古道的征程,在杨柳依依的河畔,在雨雪霏霏的日子,与家人、亲人、恋人河梁携手后,毅然决绝地奔向艰苦卓绝的远方,给身后的人,留下了千行的泪雨,无限的哀怨。烟柳和平桥,也留在远行人的脑海里,成为家乡难以磨灭的符号与惦记。不知当年徐霞客一步三回头地迈过的那座石桥,是不是青龙桥,但他确确实实记载下来“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的文字。据说,十和就是的如今束河。或许,徐霞客当初并没有听懂当地的方言,纳西语原本是把束河叫做“绍坞”啊,而“绍坞”,是“高峰之下的村寨”的意思,和“十和”,原本就风马牛不相及啊。
顺河往西挪步,岸两边有鳞次栉比的民居。有的是已改做了商铺,商铺的主人们按照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命名了诸如“一米阳光”“那时花开”“躲起来”等诗意的名字,有意无意地种植了各色的花花草草、绿植乔木,把不大的院落装扮的姹紫嫣红、琳琅满目;有的仍是当地居民的宅院,保留着三坊一照壁的构造布局,从或高或矮的院墙向里面望去,也是生机盎然、一片烂漫的样子,但门口挂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请勿打扰”的指示牌,会让蹒跚而来驻足不前的游客或多或少会升起淡淡的失落,猜想着面前这并不深深的庭院里,会隐藏着什么样的云淡风轻,爱恨情仇?有人甚至会盼望着,最好每个这样的院里面都植一株参天的杏树吧,等春天的时候再来,可以看到那满院的春色随一枝怒放的杏花绽放在院墙的上头。
路的尽头,是一汪水聚集成的九鼎龙潭。潭水清澈剔透,却泛着青幽的光芒,风起的时候,波光粼粼,层层叠叠,像墨绿的浓的化不开绸缎忽然间平平仄仄地跌宕开来,每一寸的皱褶里都变幻出不同的色彩。运气好的话,能从这里看到雪山的倒影,清隽挺拔,意境奥妙,当地的人们,也附庸风雅地把它称之为“雪山倒映”,给你无尽的遐思与考量。潭里游鱼众多,绝不怕人,甚至是喜欢了人的到来,哪怕有丁点的脚步声,它们就摇头摆尾的浮了上来,密密匝匝聚集起一片。潭边的文字介绍说,乾隆《丽江府志》记载:九鼎龙潭,在“城西十里,潭水清澄,游鱼可数,广十亩。岩石奇秀,林木幽深,相传昔有欲网其鱼,雷雹骤至,至今无敢者”。于是如今潭里的鱼儿,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与人和合相生了。
潭旁一廊桥的入口处, 隐藏了一处四合院布局的寺庙建筑,门楣匾额书有“三圣宫”的大字,浑朴隽秀。说是明代土司木东建于隆庆年间,上世纪80年代重修了的,里面分别供奉了观世音菩萨、龙王和孙膑,加之面对一池碧波的龙泉湖,因而也就得名龙泉三圣宫了。这里最为知名的是大殿里保存了明朝的壁画,这里最能引起人们思忖的却是为什么会同时供奉了观世音菩萨、龙王和孙膑三位圣人?
也许,供奉观世音菩萨,是因为当时的纳西人民,多信仰藏传佛教,祈求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佑众生;供奉龙王,是渴望龙王可以为这里并不肥沃的土地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而供奉孙膑,应该是他在民间被称作皮匠的祖师爷有关。据说那时,因茶马古道带来的商贸发展,西南边陲的云南也产生了对各种皮制商品的需求,木氏土司于是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生产制作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不久束河就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之乡”,束河工匠的足迹,随马帮汉子的驼铃声,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角落落。
作为皮匠祖师爷的孙膑,因而也被供奉在这里,享受着四季不断的绵绵香火。如今,这里的游人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尽管在从这里大觉宫的二楼可以俯瞰到外面近处的林木森森、碧波荡漾、田畴绿润以及并不远处的炊烟袅袅;尽管好多人说在有月的时候,从这里可以看到绿水鹭白、云海苍莽、蟾桂氤氲的奥妙意境,甚至会升起“月光如水水如天”“风景依稀似去年”的感慨与唏嘘。
龙潭四周不远处的土地上,当地的居民随手种植了几架豆角、数畦油菜、两行零星散乱的苞谷,因油菜花还在怒放着,于是满满的乡村牧歌、田园景致居然就清晰地展现出来。有一残破的碑刻,在潭边横躺着,年代不可考据了,大概也是记载了这里的人文掌故、风花雪月吧。碑刻不远处,有叫做“三眼井”的地方,第一眼井是泉水,凌冽甘甜,是先前纳西族人饮用水;水往下流,依次是第二眼井,用来洗菜;第三眼井,用来浣洗衣物。三眼井随形就势,从上到下,迤逦相连,体现了纳西族人节约用水的智慧。
如今已经没有人来这里饮水、洗菜、浣衣了,水就潺潺的流进了河里,汇集到潭里。河畔潭旁,聚集了些许当地的人们,面颊布满了皱纹,脸上带着这里特有的高原红,他们一动不动,慵懒地发呆,仿佛凝固在这温柔的时空中,随水流缓缓地浸润到只属于自己的世界。唯有那明亮澄澈的眸子里,闪烁出安然无羁的淡定,让身旁世界的浮浮沉沉、喜怒哀乐,一起沉淀到眼前平静安逸的波澜不惊里。
河两岸,新开了不少的酒吧茶舍,夜幕降临了,束河一半的色彩和故事就交给了他们。阳光渐渐逝去时,朦胧的灯光就渐渐地多了起来,东西两岸呼应着,此起彼伏,如同萤火般星星点点,散落在有人和无人的每一个角角落落。酒吧里会飘出这样那样的歌声,歌手们的嗓音,或轻柔或粗犷或沙哑或甜腻,歌曲的内容,有爱情的浪漫、乡愁的袅袅、游子的哀怨、人生的惆怅。听着听着,你的心忽然就沉静下来,澄澈起来,开始幻想着可以在这里多呆些日子,多享受些恬淡如水的时光。
有些酒吧的外墙,密布了诸如“霾在北上广,快乐在丽江”“我多想一不小心就和你白头偕老”“小时候,幸福是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幸福的事”等或诙谐或幽默的涂鸦,让人甚至能一瞬间就能明白几许道理,放下曾经的执着,觉得生活就应该是眼下这个样子,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夜深了,就回去休息吧,有几家客栈二楼的房顶,是留有透明的玻璃幕墙的,躺在那宽软舒适的床上,能看见深蓝的夜空,满缀着钻石蓝的星星。如若此时有风拂过,客栈里悬挂的东巴许愿风铃会适时地歌唱起来,叮咚叮咚,叮咚叮咚,让你甜甜地进入梦乡。
都是纳西族早先居住的地方,都享受着雪山的庇护、游人的憧憬,自己的心,却只沉浸在束河而无法自拔。你要问为什么,亲爱的,我告诉你:在这里,白天的时候,人比大研少了太多,比白沙的多了那么一丁点,有烟火的气息而绝无仆仆的风尘;晚上,少了大研太过的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多了白沙没有的华灯初放灯火阑珊。这里更多的,是风和流水的声音,是时间慢下来、人心静下来的惬意,那声音,那惬意,能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浸润到你心灵最深处,触动你原本最坚硬或最柔软的地方。
少了灯红酒绿的狂放浪荡,多了一丝让人心无旁骛的沉稳和从容。束河古镇就是这样。无论你来或不来,它依旧在云卷云舒里宠辱不惊,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地码在雪山的脚下,停留在每一个来过的人脑海里。
在束河古镇,找一家环境特好的餐厅,吃上一餐美食,安静的享受着,真的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这次我有幸找到束河人气最高,口碑最好,美食味道最佳的餐厅吃上了一餐,真的是一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享受,这家是丽江明星光顾最多美食餐厅,只要明星到丽江,基本都要到这家吃上一餐饕餮美食,所以到丽江的盆友一定要到这家餐厅吃上一餐美食,不容错过!
加载更多
评论(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