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游记之前,请大家先看看视频吧。关于一次江南梅雨季的旅行,从黄山到婺源再到武夷山,这是一段600公里的崎岖旅程。这一次跟随着玛莎拉蒂开启这段伟大的旅行,穿越竹林山路,婺源的彩虹公路和桐木关保护区。一段段山路,一壶壶香茗,江南的雨季,你感受到了吗?
又是一年一度缠缠绵绵的梅雨季节,开始了洗亮江南的漫漫历程。这样的时日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
在缺少阳光沐浴的这段日子里,江南在微雨的轻唱中似乎多了些诗情画意。而梅雨似乎是长着脚的,从岭南不知疲倦地一路走下来,一直走到波涛汹涌的扬子江边。
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曼妙抒情的梅雨中,都呈现出一种动中有静的勃勃生机,宛若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朦胧而纯净的山水画。
不知道何时会下的雨以及猛然间的阳光,湿热的气候难免让人焦虑,然而这却是我眼中江南最有魅力的时候。山林间的竹笋一夜长高,雨水落在石板路上留下的水渍,青苔被滋养着,池中的莲花被雨水冲刷,露出了崭新的模样,林间的植物似乎都做好了准备,迎接这场盛夏。
这次,从徽州到武夷山,觅一隅静谧纳凉胜地,携一份淡然在青山、绿树、溪水之间,只为品一茗香茶,好好感受江南的滋养。
在静谧中感知自然,闲庭信步于乡野之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山林与溪水相依,夏日燥热的心渐渐沉淀,忙碌的灵魂也在这一刻得以释放。
自驾,是探访这片山林间的绝佳方式,这次与玛莎拉蒂一起,准备好,我带你们走一条山间的美学之路。
从乡间一路向山上开去,大片的茶田和古朴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对于徽州,我的初印象就是白墙灰瓦马头墙,加上有时阴雨绵绵,就显得格外雅致,虽然我不喜欢下雨天,但雨中的徽州,眼前俨然是如同水墨画卷一般的。
很多人认为这里的建筑都是白墙黑瓦,实际上屋檐的瓦片是黛色的。“黛”是一种青黑色,古时候女子用它描眉,只是因为气候潮湿,常常被雨水打湿浸泡下,长了薄薄的苔藓,黛色的瓦片远看就成了墨晕成的黑色。徽州的颜色不是纯粹的黑、 白、灰,是烟雾掩映下冷暖交错的多元色彩,我们的座驾融入其中,流畅的车身线条,成了这画面中一抹亮眼的点缀。
落脚的酒店叫涵月楼,虽然有些墙面已经沾染上了年代的痕迹,但不难看出,这些房屋在初建成的时候,都是白墙灰瓦,十分气派的。
经过宅院群,继续深入,群山环绕,水雾氤氲,仿若水墨画,有种归隐山林的静雅与禅意。
徽式建筑屋顶上精美的雕花,与Levante SUV C柱的三叉戟标志相映成彰,意式风范意外邂逅这常年隐于云雾下的秘境,让来自西西里的热情迷离与徽派古镇的清远淡雅倏然晕染。
每到夏季,荷花都会如期开放,一阵蒙蒙细雨过后,晶莹的水珠在花瓣上滚动,大多是粉红,粉红之中又有深深浅浅,聘婷地立于层层的万绿荷叶间。
还记得上学时候老师说读书要善于做加减法,把一本厚书读薄,再把薄书读厚。来徽州三次,终于体会了这句话。起初的徽州是一页纸,枯燥无味,只是一个不是景点的原始村落;第二次去我发现可看的东西原来那么多,春天播下种子,夏天就能收割;第三次去,曾经的絮絮叨叨被藏在心底,压缩成了无言。
在徽州,我是一个游人,也是短暂的村民,踏入田间小路,不慌不忙地驾驶在路上,可以随时跟素昧平生的村民打招呼聊几句。从薄变厚,从厚变薄,在徽州的一切都变成了此时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婺源,背靠青山,溪水环抱,风景秀丽,作为最美乡村,已经名誉中外。最具特色的青瓦、灰壁、马头墙的古徽州建筑也是保留的最完整。
行驶在一丛丛无名的坡地上,漫山真真切切像一块块拼起来的绿色画卷,不禁被如此大片的茶田所吸引,放眼望去,茶树有序,在规律中彰显个性之美。
漫步茶园中,深深地吸上一口气,感觉茶香四溢、沁人肺腑,满目的绿色茶园一眼望不到边,心里袭来阵阵惬意。
烟雨朦胧,茶叶在烟雨中俏丽,叶片尖端被染得愈发碧绿,享受着清风和雨露的滋润。
从萎凋到揉捻、发酵、做型,直至烘干,现代工艺的茶叶制作就这几个步骤,其中最重要的是萎凋和发酵,这两个环节是影响口感的着重点。为何这么小小的树叶能出现很多不同的香气,除了鲜叶本身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发酵来决定的,发酵重多为蜜香,发酵轻就容易出花果香。
茶叶冲在玻璃杯中泡开,一针针清晰地浮在杯盏里,一圈圈白色的雾气自杯中缓缓而上,既养眼又平心,入口茶气十足又有丝丝回甘,“境分冷暖,茶有苦甘”,我想人生大抵如此。
重新出发,离开茶庄,继续朝下一站前进,我们的车队行驶在婺源乡村的“一号公路”上,穿行环绕于山间,有高差、弯道和双向车道的路势,让驾驶多了一些刺激与趣味。好在Levante SUV灵敏的转向感受以及精准的转向表现,在通过大弯道时也同样表现得灵活自如,自驾山路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喜欢运动型轿车的人都有个共性,就是迷恋速度所带来的感官刺激。踩下油门,引擎轰鸣、排气发出阵阵声浪,透过驾驶舱传递到耳边,驾驶过程中的拉扯感让人心潮澎湃。
借助自适应软件,先进的8速ZF自动变速箱可以根据用户的驾驶风格调整换挡模式。不同的驾驶模式会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变速器提供五种不同的操作模式,通过换挡手柄旁边的按钮选择,这让驾驶体验感极格外舒适便捷。
厚塘庄园在江湾大道旁,隐世却不避世,在高处可以看到背后的高铁和火车,但在花园和花园背靠的茶山上,所有的喧嚣都被隔离。
加载更多
追随着岩茶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武夷山,这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由此可见,好的岩茶跟生长的环境密不可分,只有灵秀的山水间才能培育出优质的岩茶,只有茶农以匠心来养护才能把好茶发扬光大。
同样具备“匠心”的玛莎拉蒂也不例外,每一部车都堪称一副艺术品,独特的外形和精致的内饰让这一品牌更具知名度。
犀利的前脸,长长的座舱很有运动感,而四个无框车门无处不彰显着潇洒的本质。
车身后部明显收敛,尾灯组设计异常的简洁,可谓是高调来,低调去。综合来看车型身段妖娆,带有矛盾性的个性风格,足够独特,是越看越欢喜的耐看型。
武夷山历史上的茶庄又被称之为茶号、茶行,是茶叶精制和包装的加工厂。当时茶庄的经营方式有三种类型:自栽自制型、购茶经营型和雇工经营型。旧时的武夷茶庄随着时间逝去,多以荡然无存,只有那些留下来的茶庄名号和鲜为人知的传说及为数不多的老房子,见证着昔日茶庄的存在和兴旺。
能在这样的地方开一家茶庄,光是想想就觉得十分安逸了。说是茶馆,其实也是一家度假村,墙外的一切浮华都被拦在了门外,客人喝完茶,又会匆匆地赶往人生的下一站。
采摘后的茶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由绿色渐渐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最后再进行精制加工,才能变成现在的样子。
茶具的使用对于茶的味道来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泡茶时的茶具最宜景瓷或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这样子泡出来的茶不仅味道不减,而且茶叶汤色和杯具也会相得益彰。
加载更多
除了走山场、访茶人、还有一个必去的地方就是茶厂了,想更深入了解武夷山茶文化,一定要来香江茗苑看看。茶厂傍山而建,幽静自然,纯木质的结构,保持了过去老宅子的原生态,是一派经典的徽式美景。
远处深山碧树青峰,水汽氤氲,云雾缭绕,俨然是一幅山水墨画卷。
曲廊蜿蜿蜒蜒、曲曲折折,简朴的外观下有着精巧的设计布局,走在哪里都像走在画里,空气中烘烤茶叶飘散出的清香萦绕鼻尖,相比酒店的高档香水更加自然,令人心绪宁静。
武夷茶文化博览馆由六个展厅组成,从这个树形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六大茶类的分支,即使没有亲自都尝到,也能对武夷茶有个直观的认识。
此柚子茶非彼柚子茶。。。
有意思的是,不同的茶品会用形态各异的容器储存。
这个展区陈列着茶农采茶时的行头,蓑衣和有棕蓑衣和竹叶蓑衣两种,棕蓑衣用棕毛缝制,结实耐用,价格贵,被雨淋后稍重。而竹叶蓑衣轻便便宜,但不耐用。笠麻用竹篾编成,夹以宽大的箬竹叶,用以遮阳挡雨。笠麻分尖头笠和圆头笠两种,按直径尺寸大小和各地风俗流行可分为大埔笠、同古笠,九都笠、尖笃笠等。
最后到达的是茗战厅,展厅中央硕大无比的大茶壶让人叹为观止,这里便是斗茶台了,直径约有十几米,据说这里可以同时容纳百人在此斗茶品茗。
从徽州到婺源,再到武夷山,从茶道到香道、再到孔明灯,源远流长的徽州气韵一路传承,我的茶文化之旅也在这沁人的茶香中告一段落。要论景致最美的时刻,应该是当薄雾浮在茶园上时,山雾来去悠然,在不经意中滋养着这方水土,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雨过天晴,几枝荷花藏在荷叶中,颜色自有深浅,又有几枝莲蓬露出,翠绿欲滴。采茶人背着竹篓、戴着草帽在茶田中静静劳作,风景中渗透的宁谧让人感觉时间的流逝都放慢了节拍。
用天然泉水冲泡香茗,品尝地道茶汤萦绕在唇齿间的滋味,听彼此讲述独有的故事,岁月静好,风雨无碍。
这一路上,传承下来的不只是文化,更是一门美学。景如此,车亦如此。正如需经过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多道工序制成的武夷山岩茶一样,玛莎拉蒂全系车型内饰选用的奢华全粒面皮革,深棕色的真皮与黑色内饰相拼,随时光沉淀呈现出独有的纹理与光泽,柔软细腻触手可及,穿梭在锦绣山峦之间,诠释全方位的意式奢适享受。
由木材和皮革打造的方向盘、RADICA木饰、电动调节脚踏板、后窗电动遮阳帘、四区空调系统和电热后座椅,与冰冷的德式机械相比,三叉戟的魅力即是如此,如同一盏好茶,冲泡后静静地散发着芳香,懂得赏味之人绝不会轻易错失如此佳品。
爱它的人,不需要理由,三叉戟的徽标就是唯一选择标准,看着木纹与真丝的交隔,闻着皮革淡雅的芳香,静静思考,C'est la vie。
假如没有走过这条自驾路,我绝不会对茶田有这样亲切的好感和如此近距离的爱慕。即使专程去旅行,在匆匆忙忙的行程和走马观会的赏景中,可能也难有这样的感触。回程一路上的每一眼,都给了沿途的田野青山……而每复看一眼,就更多一分留恋。
原来,当我们厌倦梅雨季的时候,这场雨,却滋养了整个江南。
而玛莎拉蒂的1000英里拉力赛,也开始了它新的旅程。
评论(2)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