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东大穴
在羊鱼石景区呆了约一个小时,我们继续向国东大穴出发。国东大穴是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陨石撞击区。位于集安市国内城东17公里处,太王镇上解放村汞洞子沟里,有一溶岩洞,洞进深16米、宽20米、高6米。洞底平坦,洞顶呈弓形,似一天桥,洞内可容纳百十人,称为“通天洞”。洞前有开阔地约300平方米, 四面是群山,幽谷、 奇峰异石。高句丽王迎“隧神”在这“通天洞”前。
“隧神”是高句丽人把隧穴奉若神明加以崇拜、祭祀。最早记载于《三国志•高句丽传》“以十月祭天,国中大会,名曰东盟………其国东有大穴,名隧穴。十月国中大会,迎隧神还于国东之祭之,置木隧于神坐”。
国东大穴在国内城之东,隧穴,交通方便,环境幽雅等特点,据此今人推测此“通天洞”即为高句丽时代的重要祭址“国东大穴”。
我们上午八点半左右到达景区,整个景区只有我们一家四口,门票四十元,票网上提前订好,我和老伴半价。
整个景区只有大门一位女售票员,连票都不需要检,购票后我们直接登山。
一路上景色一般,山路有很大一段为土石路,路边的石柱上没有栏杆,显然没有完工,然而现已无人继续施工了。因为没有过度开发,景色仍为原汁原味纯天然。因为游客少,非常清静。沿着山路走了一段时间后,来到一座小山旁,山的一侧刻有“龍虎门”。小山上虽刻有龍虎门三个大字,但实在看不出门的形状。
长相爱,同一对天造地设、欲吻末接的奇峰组成。两座石峰左为男高10.5米,右为女高10米,酷似一另一女相拥相依,情意缠绵。这组奇峰承接了天地灵气,至今也是人们祈盼爱情美满、祝福家庭和睦的祈福道场之一,锁链代表䛫相爱的男女永不分离。
据考证,燧神洞是为高句丽东盟大会迎祭祖先,安放高句丽始祖邹牟王朱蒙及其母亲柳花夫人“木隧”神位的洞隧,是高句丽人祭祀祖先的祈福对地。
隧神洞,洞口宽17米、进深16米、洞内宽20米、高6米。洞内有一平台,上面坐落一块不规则的菱形石座,五彩斑澜。与洞内其它岩石迥然不同,据考证,该石座为高句丽东盟大会祭祖先,安放高句丽始祖邹牟王朱蒙及鞭母枊花夫人“木隧”神位的神座,是高句丽祭祀祖先的祈福圣地。
过了龙虎门继续登山,约十多分钟便来到“通天洞”。不清楚什么原因,“通天洞”洞口被人用砖砌上,砖墙的外表涂黃色涂料,只留下一个小门,我们通过小门可以看到有三尊佛像,佛像为近年新立。
涨东菩提洞,位于国东大穴中部低的半山腰,是一石灰岩溶洞,洞内高在宽敞,高10米、宽25米、深20米。是高句丽蟦佛法祈福之地。
东晋时,佛教传入高句丽。高句丽第十七代王小兽林王立佛教为高句丽国教。《高句丽本纪第五•小兽林王纪》“二年(372)秦王苻坚遣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验主义”,此乃海东佛法之始。故国壤王九年(392)之后,佛教在高句丽大兴。
过了通天洞,继续向上可攀爬,在通天洞的略偏东南有一天然石台,现代人推测可能是当年置木隧的神座。高句丽时期,每年十月, 高句丽王率群臣到这里进行祭祀活动,迎隧神,“置木隧于神座”。
祭天台,位于国东大穴景区中部低顶部的玄武岩地上,高6米,峰顶长2.5米,宽8米,前端宽1米左右。据考证,此台是以高句丽王祭天“焚牲”祈福之地,站在祭天台上,如置身天地间。恰是“天从合一清净界,祭天祈福在国东”。
在我们下山时,有游客开始登山,山脚下停了一辆大巴车,是游旅团游客开始登山。我们在国东大穴游玩了约二小时。返回市区,顺路去鸭绿江国门,观看国门。
鸭绿江国门
集安国境铁路大桥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区,由倭奴东亚土木会社承建,1937年始建,1939年9月1日正式通车。
集安鸭绿江大桥是倭冠侵略中国东北后出于扩大侵略和掠夺资源的需要而建立,这座桥曾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之时,目睹了日军细菌部队仓皇逃窜的狼狈相,见证了日军投降后撤退的历史史实。
集安国境铁路大桥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区内东15公里,有"世界最短国际列车"、"抗美援朝第一渡"等美誉,是我国对朝鲜三大铁路桥之一。全长589.23米,宽5米,高6米,共二十孔。中朝双方以第十一桥墩中心接轨线划为各自维修界线,其中中方324.23米,朝方为265米。中朝双方分设哨兵、警卫。
2004年,中方在桥头建有国门1座。大桥两旁是绿茵茵的葡萄园,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大桥横跨中朝两岸,高大而宏伟,气势壮观。
这里的界桩与一般国界的界桩不同,一般的国界界桩在朝向本国一面由上至下刻有本国国微、国名、界标编号。国家代码和立标年代。另一面为邻国的国微、国名、界标编号。国家代码和立标年代。了就是所谓的单立界标。但这座界桩则二面均为中国国微、国名、界标编号。国家代码和立标年代。这是因为中朝以鸭绿江边境界(只要不上对方岸即可),界桩分别立于双方各自的领土上,因此,采取了这样的界桩。界桩上“23”代表界桩编号,“(1)”则是中国国家代码,在朝鲜一侧界桩上的标号为(2),代表朝鲜。2009则是界桩的立界桩时间。
辑安口岸与朝鲜慈江道满浦市隔江相望,是国中对朝的三大口岸之一。辑安中门建于2004年,高16米、宽8米,外部为大理石镶嵌,内部设有阶梯,可直通到国门顶部。
这里有国内罕见的四层碉堡,当年倭奴在建桥的同时,还修建了界碑、国门和国境哨卡。
倭冠留下的碉楼,千疮百孔的屹立在桥这端,仿佛还在诉说着那不堪回首的历史。
1950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从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最先秘密入朝。在朝鲜战争期间,由此进入战阵前线的有42万大军和17.2万随军担架队员以及15万车的物资,运回的伤员就高达18.2万人,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