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广东的印象都是在广州、珠海、深圳、潮汕等广东南部城市,鲜少会提及粤北,然而在粤北,也有一座风光秀丽、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韶关,作为粤北重镇,韶关在广东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有着重要作用,正如它留下的一座座古迹,一件件文物,娓娓道来着韶关往事。
韶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无论是在自然风光上,还是人文古迹上,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景点,让人可以深入了解这座粤北第一重镇,从梅关古道到珠玑古巷,从客家大围到丹霞山,都是来韶关旅游的好去处。如果你计划周末来韶关玩,那我推荐你一条结合了自然和历史的路线,玩出韶关的与众不同。
一湾湾江水,环绕岭南千年风华,一如往昔,一道道山路,跨越历史长河,再现风采。在韶关最北的粤赣交界处,有着一道岭南第一关,梅关古道。它坐落在粤赣交界的粤北梅岭,梅岭山巅上的梅关关楼,耸立于梅岭分水界上,被称为南粤雄关。
历史上,南粤雄关与古道就是中原沟通岭南的重要通道,是交通咽喉,也是军事要隘。走入梅关古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笔成型的“梅”字,苍劲有力。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千年古驿道之一,一路上能见到许多完整的古道遗迹。
这里还是著名的岭南梅园,一到冬天,古道边的梅花竞相绽放,漂亮极了,成为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豪刻碑,可谓是一路梅花一路诗。
梅关古道被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所以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曾经北伐军从梅关古道出师,并在此立碑。
这条梅关古道也被戏称是广东古代的高速公路,古道上主要是鹅卵石铺砌的道路,两侧是茂密葱郁的灌木丛,在古道上还可以看到当时喂马的饮马槽。走到尽头,就是梅关古道的关楼,站在关楼下,便是一脚跨两省。
南粤文化,粤北最古老,唐相张九龄凿出的梅关古道,也凿出了粤北的繁华。行走在蜿蜒的古道上,遥想古人当年也像我们一样,穿过这条古道穿州过省,仿佛就像是来一场古往今来的对话。如今这里也成为研学之地,许多孩子们穿梭在古道上,去了解韶关过往的辉煌。
韶关另一部分的历史,藏在了珠玑古巷,这里被称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也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来到珠玑古巷,来一场岭南人的寻根之旅。
走入珠玑古巷,见到最多的便是祖谱和宗祠,短短1500米的古巷两侧,就会有二十几个姓的宗祠,在这里,我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情不自禁融进中华文化特有的姓氏文化中。
在南迁姓氏名录前,找找有没有自己的姓氏~
珠玑古巷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也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古道。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全长1500多米,全部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商号鳞次栉比,而就是这仅仅1.5公里长的珠玑巷却是广东岭南客家人最开始的聚集地之一。
走入珠玑古巷如同进入了姓氏大秘笈中,鹅卵石铺就的古巷中不知道留下多少寻祖人的踪迹,如今的珠玑古巷在悠久的历史之下,留守定居在这的人已然不多,曾经的繁华归于此刻的宁静,偶尔还能看到几个定居在这的人,做着当地特色的饺俚糍。
这个长得像饺子的饺俚糍是韶关南雄的一种独特传统美食,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用米粉做成,包入煮熟的酸菜、辣椒或茄子、辣椒馅,上笼蒸熟即可,馅料浓香、糍粑爽口,曾经广受南雄浈江边一带船民的喜爱。
珠玑古巷中随处可见各种姓氏的祠堂,祠堂便成为了这里的特色,在祖居纪念区内,陈、黄、梁、罗、林、李、何、徐等几十姓宗祠鳞次栉比,基本上广东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姓氏宗祠。
古巷中还有一座胡妃像,是珠玑巷人为怀念宋度宗胡氏嫔妃而建。
横卧在古河上的双龙桥,因为桥两端各种有一棵古榕树,而改名为双榕桥。
加载更多
围楼是客家民居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走过百年岁月,韶关各地仍屹立着各具特色的古围楼。要了解客家人的文化,可以从客家人住的地方开始,在韶关始兴县,就有这么一座客家大围,它就是满堂客家大围,第一次见到它时,我戏称是方形的土楼。
满堂客家大围位于始兴县隘子镇满堂村,整座围楼由青砖、河石、瓦、木构筑,建造这座大围的是当时的首富,历时24年建成,是始兴县目前保存完好的200座左右的客家围屋中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广东最大的一处客家围屋,以岭南第一围的美誉闻名于世。
作为客家民居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初见满堂大围,我仿佛像是见到了一座城堡,的确大围是北方古代城堡和四合院住宅的结合,集古代、近代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高墙之下,讲述着曾经客家人在这里聚集生活的故事。
满堂围分上围、中心围、下围三部分,全部由水磨青砖和青石拱门构筑,里外三层,总占地面积约2.33万平方米,内有9厅、12院、28天井、777个房间,简单来说就是“三围九厅十二院,七百七十七间屋”,最高四层,设17个炮孔,可住上百户人家,像这样的居住环境,就是一个小社会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想必特别好吧。
大围作为客家建筑的代表,最直接体现了客家文化,客地的凶险和复杂,逼得他们用修长城一样的办法,用坚固而厚实的墙,把自己保护起来。于是客家围屋应运而生。围墙筑得越厚实,就显得越安全,围场围得越大,子子孙孙就越能繁衍发展。围屋,是客家人千里孤帆万里漂泊中的“岸”,是客家人心灵的归宿。
客家大围有三绝,第一绝是地基,新鲜的松木埋于地下,即使被水浸也不会腐烂,反而时间越长越坚硬,历经200多的风吹雨打,大围仍没有出现任何裂缝或下陷的迹象。
加载更多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这里就是韶关丹霞山,来到韶关,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丹霞山啦,毕竟是广东首个世界自然遗产,还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由红色砂烁岩构成的丹霞山有着与众不同的美,很多人来到韶关都是冲着丹霞山这神奇的山岩地貌而来。
丹霞山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赤壁丹崖是丹霞山的最大特色,所以丹霞山又被称为中国红石公园。
丹霞山的第一站,先是乘坐索道上山,漫步到韶音亭,这里是远眺丹霞地貌最佳的观景台,在这里,壮丽的丹霞山风貌尽收眼底。
丹霞山历史最悠久的景区便是长老峰,由长老峰、宝珠峰、海螺峰三峰连体构成,由三级绝壁和三级崖坎构成三个最典型的赤壁丹霞景观层次,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连绵的群峰,错落的峰林,只一眼,便被这风景深深迷住。
在韶音亭,望着远方开阔的山谷,形态各异的石峰、石柱,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座山峰,只要你稍加想象,就能感觉到是否似曾相识,像是可爱的动物,又或是神话传说里的人物,只要你想象力够丰富,你会发现眼前壮美的景色妙趣横生。
在丹霞山风景区,形态各异的山石不在少数,但像阳元山这么独一座的,还是难能可贵,这可是一座会让人看了脸红的山石,阳元山以天下奇石阳元石而闻名,典型的丹霞石柱在世界同类山石中最高最大,堪称世界一绝。而这栩栩如生的形态让无数在下面拍照的人啧啧称奇。
在丹霞山还有一项体验不可错过,那就是乘坐游船,顺着锦江观两岸奇山异石,沿途几十个景点串联在一起,让我也展开了一场山石形态的幻想之旅。
丹霞山之秀,秀在锦江。锦江如一江碧绿的玉液,出自万顷林海,在丹霞山群中迁回南流。锦江两岸翠竹掩映,近石倒映,远山透迤。
加载更多
在韶关的每一餐,都值得单独拿出来好好说一说,在珠玑古巷享用的宗祠围餐,是当地传统的家风家宴,这也是我第一次尝到不同于传统粤菜的客家美食。
照例在广东吃饭,第一口就是汤,这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了,老火汤也就是走地鸡汤,天热消暑,越是天气热越是要喝点暖暖的汤。
腰果、白果、青豆和玉米,话说这腰果非常好吃。
南雄萝卜牛腩煲,萝卜炖的酥软,入口即化,牛腩也非常软烂入味。
南雄水煮鱼,中度辣,鱼肉很嫩没有腥味。
猪大肠炒竹笋,据广东朋友说猪大肠在客家菜中是必不可少的,可能每个地方的做法不一样,南雄是把猪大肠和竹笋炒在一起。
豆腐酿,这道豆腐绝赞,把肉等辅料包在油豆腐里再水煮,酥软香口,据说这种豆腐酿也是南雄最家常的做法。
梅菜扣肉,南雄传统的名菜之一,大块的五花肉炖的酥烂,入口即化,浓油赤酱味非常适合我江南人的口味,而且非常下饭,甜而不腻。
晚上是在丹霞山附近的栖迟谷吃的韶关当地粤菜,旁边就是丹霞山风光,用餐的同时,眼睛也在天堂。
还能欣赏到优美的茶艺表演,品韶关香茗。
晚上的美食有着韶关粤菜独特的风味,白切鸡、东坡肉、螺肉,清爽的口味中不乏鲜美,也足以看出广东人饮食的健康。
在丹霞山脚下入住的禅意客栈,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客栈里的氛围非常具有禅意,还能隐约闻到一股香的味道,让人闻了之后心神安宁。客栈房间的设计也是以禅风诗意为主,木门回廊、竹灯清影,强调贴近自然,传统文化下的自然禅意,给人安静清幽之感。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