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爱泡汤,说是"金汤玉液"。这温泉博物馆便藏在市区一条老巷深处,白墙黑瓦,不甚起眼。门前两株老榕树,垂下些须根,在风中轻轻摆动,像是老者的胡须。
入馆处摆着一张长桌,后面坐着个中年妇人,正低头织毛线。见我来了,也不抬头,只将两根长针往线团里一插,推过一本登记簿来。簿子上墨迹斑驳,前页还留着些歪歪扭扭的签名,想是学童所书。
"二十元。"她终于开口,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馆内阴凉,与门外的暑气判若两季。迎面是一方水池,水色微蓝,冒着丝丝热气。池底沉着几枚硬币,在透过玻璃的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旁立的牌子上写着"模拟温泉眼",字迹已经褪色。
第一个展厅陈列着些古怪器具:铜盆、木桶、竹勺,甚至还有几个形似刑具的铁架。解说词说这是古人泡汤用的物件。一个铁架上挂着几缕褐色的痕迹,不知是锈还是血。玻璃柜里的温度计显示着恒定的数字,而那些器具却仿佛刚从热汤中捞出来,还带着蒸腾的雾气。
转过拐角,墙上挂着幅巨大的福州老地图。温泉眼的位置用红点标出,密密麻麻,像是得了某种皮肤病。图下的说明写着,旧时福州城内"三步一汤,五步一池"。如今这些红点大多已被高楼覆盖,只剩几个公共澡堂还在营业。
二楼是温泉形成原理的展示。几块火山岩标本躺在玻璃箱中,旁边配有图文解释地热活动。一个显示屏循环播放着地下热泉涌动的模拟画面,配乐却是古琴曲《流水》,倒也相得益彰。角落里有个互动装置,按下按钮就会亮起地热层的灯光模型。我试了几次,毫无反应,大约是坏了。
最里间是个仿古汤屋的实景展示。竹帘半卷,露出个柏木浴桶,桶沿上搭着条白毛巾。走近看时,发现毛巾上竟真有些水渍,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保洁疏忽。墙上挂着幅字:"涤尘荡虑",墨色淋漓,笔力遒劲。偏是那"虑"字的一点墨汁下坠,像是垂泪。
下楼时经过一扇小门,虚掩着。推门进去,是个小天井,中间一口古井,井沿青苔斑驳。俯身下望,井水幽深,映出自己变形的脸。解说牌上说这是博物馆唯一保留的原址温泉眼,已不再使用。我伸手试了试水温,竟是热的,慌忙缩回,指尖却已微微发红。
出口处设了个纪念品商店,货架上摆着温泉皂、浴盐之类。柜台后坐着个年轻姑娘,正对着小镜子涂口红。见我进来,立刻放下镜子,露出职业性的微笑。我拿起一块标价六十八元的"龙脉温泉精华皂",闻了闻,有股淡淡的硫磺味。
"这个卖得好吗?"我问。
"还行吧,"她撇撇嘴,"主要是外地游客买。"
我放下香皂,推门而出。巷口几个老人正坐在小板凳上乘凉,摇着蒲扇,谈论着哪家澡堂的水更"醇"。他们身后的墙上,"拆"字画着红圈,在夕阳下格外刺眼。
回望博物馆,暮色中那白墙竟泛着微微的红色,像是被温泉水长久浸泡过一般。门前的榕树须根在晚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向我道别。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