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时的阳光刚刚越过鼓山脊线,我站在牛岗山公园的东入口处。这座位于晋安区、占地近800亩的城市公园,在晨光中展露出它最本真的面貌。与其他名声在外的福州公园不同,牛岗山公园更像是一位低调的隐士,不事张扬却内涵丰富。
山形水意的自然馈赠
沿着主园路缓步上行,最先触动我的是公园对原有地形的尊重。设计者没有刻意削平山丘或填埋洼地,而是顺应山势打造出起伏有致的景观层次。东侧的叠水景观利用天然高差,形成三级瀑布,水流声与晨鸟的啼鸣交织成自然的交响乐。几位老人正在水边的平台上练习太极,他们的白衣在绿荫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行至半山腰的观景平台,视野豁然开朗。这个呈半月形挑出的平台,是观赏福州城东全景的绝佳位置。晨雾中的城市如同水墨画般晕染开来,远处的高楼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平台地面镶嵌着铜制的福州古城地图,今昔对比间,让人顿生时空交错之感。
植物王国的四季叙事
牛岗山公园最令我惊喜的是其植物配置的用心。不同于许多城市公园千篇一律的绿化模式,这里的植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叙事。春樱、夏荷、秋枫、冬梅,四季皆有主角。此刻正值初夏,湖边的荷花刚刚露出尖角,而山坡上的蓝花楹却已开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在专类园区,我遇见了福州罕见的植物品种:树干上寄生着蕨类的古榕、树冠如伞的福建山樱花、散发着幽香的深山含笑。每株植物都配有二维码标识,扫码即可获取详细的植物学知识。这种将科普教育自然融入景观的做法,让游园体验多了几分知性的乐趣。
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转过一道山脊,眼前突然出现一片开阔的草坪。十几顶帐篷像蘑菇般散落其间,早起的一家三口正在收叠帐篷,父亲教孩子辨认草叶上的露珠。公园允许露营的区域用木桩明确标出,既满足了市民亲近自然的需求,又避免了对生态的过度干扰。
公园西侧保留着一处古朴的民居遗址。石砌的墙基、修复后的门楼,与新建的景观和谐共存。旁边的解说牌讲述着这里曾经的生活场景,让人想起法国作家雨果的话:"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这些人文痕迹,为自然景观增添了历史的厚度。
都市山林的生态智慧
午后,我沿着生态步道深入公园腹地。这条采用透水材料铺设的小径,蜿蜒穿行于次生林间。设计者刻意保留了倒木和枯枝,任其在自然过程中分解。步道两侧设有昆虫旅馆和观鸟屋,展示着公园作为城市生态廊道的重要功能。
在湿地观察区,我通过固定望远镜看到了正在筑巢的白鹭。这片人工湿地通过植物净化系统处理园内雨水,既美观又实用。几位带着相机的观鸟爱好者轻声交流着拍摄心得,他们的存在证明这片绿地已真正成为野生动物的庇护所。
暮色中的城市阳台
当夕阳将云朵染成金红色,我登上了公园制高点的观景塔。这座三层钢结构建筑造型现代却不突兀,顶层视野可360度环视福州。东望鼓岭,西瞰城区,南观闽江,北眺群山,城市与自然的边界在此变得模糊。
塔下的小广场上,附近的居民陆续到来。有跳广场舞的大妈,有玩滑板的少年,还有像我这样的独行者。大家各得其所,却又共享着同一片暮色。这种包容性,正是城市公园最珍贵的品质。
离园时,华灯初上。山道两侧的地灯如星辰般亮起,为晚归的游人指引方向。回望夜色中的牛岗山,它不再只是一处休闲场所,而成为调节城市呼吸的绿色器官。在这里,我找到了快节奏生活中的诗意栖居,也看到了现代都市与自然和解的可能。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