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朝圣之路,很多喜欢徒步的朋友都不陌生,它被评为“世界十大徒步线路”之一,而这条线路本身的历史和信仰加持也让徒步走完全程有了更加深度的意义。

与世界上其他一些经典的著名徒步线路不同,现在通常所说的“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并不是单纯指某一条徒步线路,而是多条线路的统称。这些线路的起点各不相同,但终点都汇集在“圣地亚哥”这座城市,因此得名。

这条线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早有存在,据科学家考证大概在2000年多前罗马时期,在加利西亚这片大路上就已经有道路存在。而后面发展起来的几条主要线路的轨迹,也和当年罗马人的线路轨迹大体一致。

虽然“朝圣之路”的字面意思即“圣朝者们走的道路”,不过近年来走朝圣之路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现在每年来徒步的人里有一半都不是朝圣的。更多的人是把它当成“世界著名徒步线路”来此体验,而对于喜欢徒步的人来说,走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无疑也算是在徒步界完成了一次“朝圣”。

【此图仅为示意效果图,并不对应具体的地图及比例标尺】
这些线路中最经典的也是被官方标记的共有四条,分别是法国之路、原始之路、北方之路和英国之路。当然也有一些从其他方向前往圣地亚哥的线路,因为十分流行,现在也已经被官方认可,比如热度颇高的葡萄牙之路,葡萄牙海岸线之路,从西班牙南部出发的银色之路(这个是指白银之路吗?西语是ruta de la plata),冬季之路,还有“世界尽头”之路(菲斯特拉Finisterre与穆希亚Muxía之路)等等。

为什么要强调“官方认可”呢?因为走完这其中任何的一条,你会得到官方发给你的证书,上面还会有你的拉丁语名字。这种仪式感,对任何一个完成了长途徒步旅程的人,都是很好的纪念。

走朝圣之路,一定要记得带一本“护照”,或者用个最近比较流行的词儿:通关文牒。
因为一路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在你这本长长的通关文牒上集章盖戳,比较正式的当然是沿途上的教堂及相对官方的机构等场所。当然每个镇子上的餐厅、咖啡厅、旅店甚至是纪念品商店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图章。每个章都各不相同,不知道走完一条线能集到多少个章,貌似也没人做过完全统计,因为想要把沿途所有商户的所有章都集全实在是有一定难度。

在朝圣之路上徒步的人们,除了每人必备一本“护照”之外,还经常能见到他们背包上挂着一个贝壳。至于这个贝壳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人说它仿佛是朝圣者张开的手掌;有说法认为它是在朝圣之路上方便人们舀水的容器;有人说这是女神维纳斯的圣印;还有人说这贝壳就象征着西班牙这片大陆,而上面的纹路就仿佛一条条朝圣之路的轨迹。
徒步行走几百公里长的朝圣之路,仿佛是用脚步完成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这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对意志的考验,更是一次终身难忘的人生经历。
作为所有朝圣路线中最著名一条,法国之路从比利牛斯山脉的另一侧延伸而来。最流行的起点是圣让皮耶德波特,到圣地亚哥大概800公里,走完全程要一个月左右。这不仅是最经典、人数最多的路线,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罗马人在2000年前便已经修建了这条古道,当时名叫“雅努斯大道”(Via Janus)。如果对照地图,你会发现这条路的轨迹和现在流行的“法国之路”几乎完全一致。

这条路穿越松林,走过草原,有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更有保存千年的历史遗迹。
一路西行,到达欧塞布雷罗(O Cebreiro),这里是开启加利西亚大区朝圣之路的门户。千里征途走进加利西加,算是到了最后的一段了。

如果时间有限或体力不支而无法走完全程,可以只体验线路的最后进入加利西来这100多公里。想要获得朝圣之路认证盖章,最后这100公里路上盖的所有时间戳打卡章的审察核验也是最严格的。

欧塞布雷罗海拔1300米,在后面这100多公里的路程中属于非常高的海拔,所以从这里继续向西行进,接下来的一大段路程都将是以下坡为主。
萨摩斯(Samos)距离欧塞布雷罗大概1天半徒步路程,这座村子虽然不大,但这里的古迹却非常值得一看。比如这座萨摩斯修道院,是西班牙现存仍由修士居住的最古老修道院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6世纪。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经历了多次毁灭与重建。

今天看到的主体建筑,尤其是其外部结构和著名的回廊,主要建于17至18世纪,深受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回廊中央矗立着涅瑞伊得斯之泉——这也是西班牙最大的回廊之一。
修道院坐落于山谷之中,四周被群山环绕,萨利亚河从修道院前潺潺流过。一瞬间忽然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在千百年间,只有这条河流从未停息过。

如果按照正常速度行进,走到这附近应该刚好是正午时分,所以萨摩斯这一带的餐厅生意都还不错。在村里的餐厅,吃到了本地特色炸鳗鱼,居然一点也不腥,味道很香!

距离萨摩斯一天半左右路程的地方,是另一座美丽的村镇:波尔托马林(Portomarín)。

1963年,由于贝莱萨尔水库(Embalse de Belesar)的修建,波尔托马林村不得不进行搬迁,因为由于这项工程,旧的村庄连同其丰富的历史遗产都将被淹没。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古迹,人们把包括圣尼古拉教堂在内几座最主要的古建筑,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拆除,并搬到了现在的新址重建。这次搬迁是一项巨大且繁琐的工程,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当地人的坚持和对古迹的珍惜。

如今的新波尔托马林村不仅保留了旧村庄的精髓,也成为了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上的必经地,吸引着对其历史感兴趣的朝圣者和游客。
继续向西行进,大约3天的路程,到达伊索河边的里瓦迪索(Ribadiso)。跨过横亘在伊索河上的中世纪古桥,右手边紧邻河床的第一座建筑,便是昔日的里瓦迪索医院。
这座建筑是法国之路历史上唯一个一直为朝圣者服务的地方。1993年经过翻修后,作为朝圣者旅社重新开放。

现在徒步的人只需要花8欧元就可以在这里得到一张多人间的上下铺床位。这里的公共厨房、卫浴等设施一应俱全,不过既然是如此高性价比的“福利”当然卖得也非常快。所以朝圣之路上这些给徒步者打间过夜的“青年旅舍”有一些规定:首先,房间不接受预订,都是每天走到这里的徒步者先到先得,所以走得慢的,出发得晚的就只能看运气或者去附近另找地方了。
加载更多
和法国之路一样,葡萄牙之路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线路。它最远可以从里斯本出发,到圣地亚哥约620公里,走完全程约30天,但走的人较少。大部分人选择从波尔图出发,其中主线路是在内陆一路向北,叫葡萄牙之路,另一条沿海岸前行的叫葡萄牙海岸之路,最终在雷东德拉(Redondela)汇合。两条线路的总长都是200多公里,走完大概要2个星期。
进入西班牙加利西亚的第一座重要城市是图伊(Tui),它扼守着米尼奥河通往内陆的咽喉要道。图伊大教堂巍然耸立在城市最高点,俯瞰着河流与对岸的葡萄牙国土,其坚固的外观更像一座堡垒。

在葡萄牙与西班牙的界河之上,如果徒步过桥,会在走到河中心的位置在桥上看到这样的徒步和国界标记,十分有趣。

从图伊出发,经过一天的时间就能走到维戈(Vigo),对于葡萄牙之路上的朝圣者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休整地。


若是走海岸之路,还会在去到维戈之前经过奥亚皇家修道院(Real Monasterio de Oia)。这是一座建于12世纪的西多会修道院,守望着大西洋。其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元素。

由于其战略性的海滨位置,它曾兼具宗教与防御功能,在历史上成功击退了海盗袭击,因此被授予"皇家"称号。

这座修道院是葡萄牙海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地标,近年来经过修复,部分区域已改建为豪华酒店,但其教堂和历史主体结构仍作为文化遗产向公众展示。
到达比戈,好像一瞬间从相对宁静的乡间小路,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港口都市。

维戈是一座新老结合的神奇之城,你可以在老城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市井烟火,在新城体验现代与时尚,在卡斯特罗公园俯瞰壮丽海港全景,在海鲜市场品尝最新鲜的大西洋馈赠……

这里还有非常多的精品美食,从米其林融合餐厅到传统西班牙风味,一应俱全。

维戈附近的海上漂浮着3000多个海上漂浮平台,当地人在海上平台主要养三种海产,生蚝、贻贝(就是青口)和扇贝。
因为工作量太大,所以平均到了每个家庭,各拥有一到两个漂浮平台。这些漂浮平台是用橡木做的,平台下有三五百根大粗绳子,一直延伸到海底。每年春天的时候,他们会把这些海产幼崽用细线系在绳子上,24小时后细线自然分解,这些海产就依附在绳子上自然生长。

维戈的海岸线正好是大西洋的一个拐弯处,每年2、3月份的时候,这里会迎来非常大的洋流,海水把大量营养物带到这个地方,把这片海域变成了一块风水宝地。众所周之,海水冷的话海产生长就会比较缓慢,但维戈的海水既保留了来自北部冰海的温度,又同时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使得海产既保留了冷水海鲜的鲜甜味,又长得比别的地方快好几倍,产量大、味道鲜。
加载更多
对于许多朝圣者而言,抵达圣地亚哥大教堂并非旅程的绝对终点。他们的心中还燃烧着一个更古老的渴望——抵达“陆地结束、海洋开始”的地方。到达真正意义上的“天涯海角”:菲尼斯特雷(Finisterre)角——这个词的本意即为“世界尽头”。
想来当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人到达此地之时,站在陡峭的悬崖边,面对着浩瀚无垠、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们一定觉得这里便是世界的尽头了吧。从圣地亚哥向西,还需要跋涉大约90公里,才能到达这个欧洲大陆最西端的海角。
从圣地亚哥向西走大约20公里,一天的路程,可以抵达尼格雷亚镇(Negreira)。附近的庞特马塞拉村(Ponte Maceira)这座横跨坦布雷河的桥梁,是圣地亚哥朝圣之路通往菲尼斯特雷(Finisterre)支线上的一个重要地标。

该桥建于中世纪,其建筑风格体现了罗曼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桥梁结构坚固,由石材砌筑,拥有多个桥墩和拱洞。历史上,它曾是朝圣者和当地居民跨越坦布雷河的重要通道。如今,它作为加利西亚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继续为徒步朝圣者服务,其古朴的形态与周围的自然风光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景致。

一路风光逐渐变化,大西洋的气息愈发浓烈。终于,矗立在嶙峋礁石上的菲尼斯特雷灯塔出现在视野中。碧海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零公里的意义:在菲尼斯特雷小镇靠近海边的位置,竖立着一块特殊的里程碑,上面刻着“0.00 KM”。它并非指向圣地亚哥,而是标志着许多朝圣者心中真正旅程的终点。这里,是古代罗马人认定的菲尼斯特雷角。这个零公里的地标也从侧面印证了在早于朝圣之路兴起的罗马时期,这条道路就已经存在了。

在这里拍照留念,意味着一段伟大徒步的真正完结。

在这个地方还流传着一个古老而充满象征意义的焚衣仪式。许多朝圣者会选择将自己一路穿着的衣物和鞋子,郑重地投入灯塔下方专门设置的焚烧坑中。跳跃的火焰仿佛可以吞噬掉所有艰辛、痛苦、挣扎和回忆,缕缕青烟升腾,飘向大西洋的上空。这个燃烧的过程,也象征着告别旧我、洗去征尘、净化灵魂。
不过由于环保考虑,现在已经不提倡焚烧了而是用铜铸的鞋子雕像等代替完成类似的愿望寄托。

离菲尼斯特雷不远,穆希亚的(Muxía)“圣骸之船”教堂则提供了另一个关于抵达的视角。教堂内供奉着一艘精致的石船模型,其灵感直接来源于载运圣雅各遗骸抵达此地的传说石船。
教堂内部装饰着许多与海洋、航行、圣徒相关的壁画和雕刻。在这里,朝圣者们点燃蜡烛,向保护航海者的圣母祈祷平安。

千条道路,终归一处。所有朝圣者的足迹,最终都汇聚于加利西亚的首府——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这座城市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不朽的传说:“圣地亚哥”(Santiago)即“圣•雅各布”(Saint James),“孔波斯特拉”(Compostela)则源于拉丁语“Campus Stellae”,意为“星野”。传说在公元9世纪初,一位名叫佩拉约的隐修者在星光的指引下,于密林深处发现了使徒圣雅各布的坟墓。这一发现立即传遍了整个欧洲,上了当时的欧洲“热搜”。
当时的国王阿方索二世闻讯后,下令在此修建一座小教堂,这便是圣地亚哥城的雏形。而后来,圣地亚哥也迅速崛起,成为与罗马、耶路撒冷并列的中世纪基督教三大朝圣中心之一。在欧洲大陆上,一条条朝圣之路开始逐渐形成,最终汇聚于此。

不过很多学者也对此传说提出了置疑,因为发现圣雅各布之墓的时间点非常微妙。当时西班牙半岛南部正在遭受伊斯兰大军的入侵,而在战事焦灼的关键时刻,西班牙北部的阿斯图里亚王国忽然就发现了圣徒之墓。这无疑给节节败退的基督教军队打了一剂“强心针”。而也正是因为信仰的强大力量,西班牙人在与伊斯兰军团交战了几百年后,终于在15世纪彻底夺回了西班牙的全部领地。

传说也好,故事也罢,早都已经随着滚滚红尘成为了历史的沧海一粟。也许只有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中世纪大教堂,见证了所有的一切,而这更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增加了几份神秘色彩。


这座恢弘壮丽的大教堂无疑是圣地亚哥城的核心与灵魂,它建立在圣雅各布墓穴的原址之上,历经数百年不断扩建与修饰,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建筑风格——这座教堂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建筑艺术史书。

进入教堂内部,光线骤然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乳香。在这里,最独特的体验是目睹“博塔富梅罗”香炉的摆动。这个需要8人才能拉动的巨大银制香炉,重达80公斤,最高可摆出20多米,最初在中世纪是为了掩盖无暇沐浴的朝圣者们身上的味道。
现如今,它已成为一场庄严的仪式。当香炉在绳索的牵引下,沿着穹顶轨迹划出巨大的弧线,伴随着烟雾充满整个殿堂,这种神圣感无与伦比。

参观圣地亚哥大教堂最有特色的体验,莫过于亲自爬上屋顶平台了。这里位于大教堂面对广场的奥布拉多伊洛立面正后方。如果把“奥布拉多伊洛立面”比作教堂的正脸,那么我们相当于站在它的肩膀或是后背的位置。


站在平台上,教堂的钟楼近在咫尺。这座被称为“贝伦格尔拉”的钟楼,其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名称源于主持建造的贝伦格尔大主教。钟楼古老的中世纪基座至今保存完好。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